2003台灣研究年度報告
 
2003台灣研究年度報告
 
字號:
2003年兩岸關係回顧(二)

  時間:2004-06-14 14:30    來源:     
 
 


三、“泛藍”陣營為選舉利益調整兩岸政策

  陳水扁以“一邊一國與一個中國的對決”為選舉定調,企圖給連宋扣上“聯共賣臺”、“中共同路人”的帽子,面對“泛綠”陣營的步步進逼,國親聯盟的兩岸立場和大陸政策出現重大調整,力圖扭轉被動挨打局面。其一,在“公投立法”問題上態度出現重大變化。“泛藍”一直以來扮演著反對“公投立法”的角色,正是在“泛藍”勢力的杯葛下,民進黨歷年來在“立法院”推動“公投立法”都無功而返。但是,2003年以來,國親聯盟棄守長期以來堅決反對“公民投票法”、“統獨公投”的立場,不僅由反對“公投”轉為“支援非統獨議題的公投”,甚至聲稱“公投範圍不設限”,將“統獨公投”的底線全部開放,最終同意含有“防禦性公投”條文的“公投法”過關。其二,不再提長期堅持的“一中屋頂”、“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中是中華民國”等立場,卻公開提出“兩個中國”版本的“一邊一國”,被迫承諾“當選後任期內不會推動統一的政策”。其三,著手調整堅決反對“臺獨”的一貫立場,黨內本土派代表人物甚至公開稱“不排除臺獨成為臺灣人民未來的選項”。儘管“泛藍”陣營的上述調整,主要是基於選舉利益的考量,以及國民黨內本土勢力彰顯“泛藍本土意識”的考慮,但這一調整已促使國民黨在“統獨”立場及兩岸政策上更趨“本土化”,客觀上增強了“臺獨”的社會基礎,增加了島內民眾對兩岸問題的看法和態度,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增添了複雜性。

四、兩岸民間交流與各項往來繼續發展

  年內,受到春夏之交“非典”肆虐的影響,兩岸交流與往來一度停頓,而陳水扁當局的“公投臺獨”步伐更嚴重地破壞了兩岸交流的氣氛。但是,在祖國大陸的積極推動和兩岸同胞的配合下,兩岸民間往來和各項交流繼續發展。

  一是兩岸貿易繼續高速增長。全年兩岸間接貿易總額為583.7億美元,首次突破500億美元大關。據海關統計,1-10月,兩岸貿易額超過上年全年總額,達466.3億美元,同比增長29.4%,其中大陸對臺灣出口70.4億美元,同比增長33.5%,大陸自臺灣進口395.9億美元,同比增長28.7%,大陸對台貿易逆差為325.5億美元。截至11月,臺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依存度達36.7%。

  二是臺商到大陸投資仍保持增長勢頭。年內,大陸共批准臺資項目4495個,合同臺資金額85.58億美元,實際使用臺資金額33.77億美元。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臺資排在大陸吸收境外投資的第6位。截至2003年10月底,大陸累計批准臺資項目59355個,合同臺資 681.25億美元,實際使用臺資358.83億美元。與往年相比,臺商投資産業領域繼續擴大,物流、水泥建材、新興科技及醫療與教育等成為新的投資熱點。

  三是兩岸金融合作與交流持續增加。年內,大陸商業銀行與臺灣地區的外匯指定銀行(DBU)開通了通匯及信用證相關業務。截至2003年10月,大陸已批准2家臺資銀行、7家臺灣地區銀行在大陸設立代表處,批准9家臺灣保險公司和1家臺灣地區保險經紀人公司的12個代表處,12家臺灣證券公司的17個代表處。

  四是兩岸海、空通航有效拓展。年初,在臺灣有識之士的積極呼籲和祖國大陸航管部門的協助下,兩岸實現了“春節包機”,寫下了兩岸分隔50多年來空中間接通航的新篇章。年內,臺“中華航空公司”與上海東方航空公司合作開通臺北——琉球——上海的快速聯運航班,臺長榮航空公司與上海航空公司簽署“兩岸航空貨運聯運合作協議”,建立了經澳門的兩岸航空貨運聯運模式。同時,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等地的海上直接往來更顯熱絡。據統計,1-11月,福建沿海與金馬地區共組織承運1389航次,運載旅客14.25萬多人次;貨運直航達159航次,運載貨物達18.3萬多噸,廈門商品展銷會實現在金門布展,“兩門、兩馬春運直航”獲得突破,大陸其他省份臺商及眷屬不僅可經金、馬返臺,還可享受“一票到底”服務。

  五是兩岸人員往來與各項交流繼續推進。年內,受“非典”疫情衝擊,兩岸人員往來受到一定影響。但隨著疫情的控制,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仍蓬勃發展。據臺灣統計,大陸赴臺進行文教交流共計1467團、8607人次;臺赴大陸進行文教交流約3100多人次。兩岸醫務界的交流日趨活躍,兩岸醫療團體為合作控制非典共進行了7次不同形式的學術研討會。兩岸文化交流也繼續發展,中國交響樂團經廈門赴金門演出,成為福建省外大陸第一個經廈金航線進入金門的藝術團體;“康雍乾盛代精化展”在臺灣展出。兩岸教育交流更趨熱絡,教育訪問交流規模不斷擴大,冬、夏令營成為兩岸學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如山東大學的“孔孟故里尋根夏令營”、中南大學的“湘臺學子夏令營”、中山大學的“孫中山足跡夏令營”、吉林長春市的“北國風情冬令營”等,吸引了大批臺灣學生;而深圳臺辦舉辦的深臺兩地青少年共繪千米書畫長卷更吸引了兩岸1000多名中小學生和家長參加。

(作者:葭言)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