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台灣研究年度報告
 
2003台灣研究年度報告
 
字號:
2003年兩岸關係回顧(一)

  時間:2004-06-14 14:27    來源:     
 
 


  2003年,兩岸關係因陳水扁當局肆意挑釁一個中國原則更加詭譎、跌宕起伏,但發展趨勢依然未變。一年來,“臺獨”與反“臺獨”鬥爭成為貫穿兩岸關係發展的主線。祖國大陸展現極大誠意與善意推進兩岸關係,並與陳水扁當局的種種“臺獨”分裂行徑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持續發展。另一方面,陳水扁為尋求連任,利用一切機會製造兩岸對立,挑起島內民眾對祖國大陸的仇恨與敵視,直至拋出“公投制憲”,使兩岸關係面臨危險邊緣。展望2004年,經過臺灣“大選”的激烈搏殺後,不論誰上臺,兩岸政治僵局在短時間內將難有較大突破。

  一、祖國大陸展現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誠意與善意,積極推動兩岸對話與交流,同時對陳水扁當局的倒行逆施行徑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格局依然鞏固

  2003年以來,在兩岸政治僵局仍然持續、兩岸關係因臺灣當局的刻意挑釁日趨緊張下,祖國大陸仍展現出務實推進兩岸關係改善、發展的誠意與善意。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國際、國內不同場合多次鄭重表示,祖國大陸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貫徹江澤民同志的“八項主張”,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年初,胡錦濤總書記就做好新形勢下對臺工作提出“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要大力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要深入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要團結兩岸同胞共同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四點意見”,首次明確提出“凡是有利於臺灣同胞的、凡是有利於祖國統一的、凡是有利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都樂意去做”,充分體現了新一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早日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堅定信心,以及祖國大陸對臺方針政策的一貫性、延續性和與時俱進的創新性。6月初,胡錦濤主席在法國埃維昂與美國總統布希會晤,重申了中國政府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願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以和平方式實現兩岸統一,向國際社會充分展現了祖國大陸新一代領導人推進兩岸和平統一的決心。12月25日,胡錦濤總書記接見臺資企業協會會長併發表講話,再次表示堅持不以政治分歧影響兩岸經濟合作的主張,“只要是對臺灣同胞來大陸投資經商、興辦實業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兩岸經濟、科技和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兩岸關係發展和祖國統一有利的事情,都會盡最大努力加以推動”,並願意就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問題聽取臺灣工商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

  上半年,海峽兩岸飽受“非典”疫情肆虐之苦,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關切臺灣同胞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多次指示有關部門做好在大陸經商、就學和參訪的臺胞的防控“非典”工作,協助他們解決困難,並要求祖國大陸相關部門積極通過各種渠道推動兩岸合作控制“非典”的醫療合作,盡可能地向臺灣同胞提供支援與幫助。胡錦濤總書記在考察廣東“非典”疫情時,親赴臺資企業看望臺商。溫家寶總理也多次表示,中央政府高度非常關切臺灣地區的“非典”疫情,願與臺灣開展多種形式的疫情控制和疫病防治工作,並指示有關兩岸交流部門切實關心臺灣同胞的健康和福祉。有關部門負責人還相繼深入臺資企業,協助解決生産和生活困難。在祖國大陸的積極推動下,兩岸有關醫療團體先後舉行了7次不同形式的學術研討會;大陸各界向島內運送了10多批次總價值1000多萬元的捐贈物資。

  儘管臺灣當局千方百計阻撓兩岸“三通”和民間交流,但祖國大陸仍一如既往地採取各種靈活措施務實地予以推動。“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後,祖國大陸適時地恢復了兩岸民間交流,加快推進兩岸經貿合作與各項往來。年底,國臺辦發表了兩岸“三通”政策説明書,強調“以人為本、為民謀利”是解決兩岸“三通”問題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以政策文獻的形式明確重申了“三通”是兩岸之間的事,是經濟問題,“三通”談判不是政治談判,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本著“直接雙向、互惠互利、平等協商”的精神,可以由兩岸的民間行業組織進行協商,協商所達成的共識,各自確認,即可組織實施。為繼續推進兩岸對話與談判,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指出只要臺灣當局明確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對話和談判就可以恢復;祖國大陸願意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務實平等地進行協商,妥善處理臺灣方面關心的問題。祖國大陸還就“汪辜會談”舉行十週年舉辦了隆重的紀念活動,海協會長汪道涵就兩岸對話談判提出三點看法,再次強調在兩岸談判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就是堅持包括大陸和臺灣在內的整個中國,指出“九二共識”是歷史事實,大陸主張在此基礎上重開對話並沒有提出任何其他超出共識範圍的要求。這些政策主張無疑體現了祖國大陸對推動兩岸政治對話與談判的極大誠意和善意。

  年內,祖國大陸密切關注島內“臺獨”分裂活動的態勢,針對陳水扁為尋求連任加快“臺獨”步伐的種種分裂行徑進行了及時堅決的鬥爭。胡錦濤總書記多次重申,願意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以和平方式實現兩岸統一,指出臺灣當局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臺獨”勢力仍在竭力進行分裂活動,是海峽地區局勢緊張、兩岸關係不能改善的根本原因,強調祖國大陸充分尊重臺灣同胞要求當家作主、發展民主的意願,但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溫家寶總理也表示,只要有一線希望就不會放棄和平統一的努力;中國政府絕對不能容忍臺灣當局假借民主,搞所謂“防衛性公投”企圖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強調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上半年,針對陳水扁當局利用“非典”疫情借題發揮,加大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造勢活動,祖國大陸堅決挫敗了臺當局謀求進入WHO、在國際社會製造“一邊一國”、“臺灣獨立”的圖謀。下半年,針對陳水扁持續炒作“公投”議題,刻意挑起兩岸對抗,島內“臺獨公投”活動越走越遠,祖國大陸採取果斷有效的措施,開展了反對陳水扁借“公投”推進“臺獨”分裂活動的鬥爭,迫使陳水扁當局不敢鋌而走險,其企圖通過制定“公投法”實現“臺獨公投”的圖謀未能得逞。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堅持和維護一個中國的立場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年內,臺灣當局圖謀以觀察員身份擠進世界衛生組織和“參與”聯合國活動連續第7次、第11年遭到挫敗;臺灣當局在西非的長期“盟友”賴比瑞亞與臺“斷交”,並與我建交。美國反覆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反對“臺獨”的立場沒有改變,將來也不會改變,美國總統布希甚至公開表示反對臺灣當局領導人旨在單方面改變臺灣現狀的言行;日本、韓國、歐盟、東南亞等區域國家也相繼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對臺當局利用“公投”導致臺海局勢緊張表達“關切”,陳水扁當局破壞亞太和平與穩定的倒行逆施,沒有也不能撼動一個中國的國際框架。

二、臺灣當局肆意挑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發展處在危險邊緣

  隨著2004年“大選”選情的日趨緊繃,陳水扁的兩岸政策立場更加強硬,一再背棄其所謂“四不一沒有”的“承諾”,不斷利用“兩岸牌”和“統獨議題”,刻意製造事端,推動“公投”挑起兩岸對抗,並加快“漸進式臺獨”步伐,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活動,為兩岸交流設置新的障礙。

  (一)將“非典”等問題泛政治化,惡意挑起兩岸對立,煽動民眾對祖國大陸的仇視。3月下旬以來,隨著香港和內地相繼爆發“非典”疫情,陳水扁當局擺出一副“幸災樂禍”、盲目樂觀的姿態,他頻頻會見外國訪客,吹噓臺所謂“零死亡、零輸出、零社區感染”的“三零績效”,借機鼓吹“臺灣、中國,一邊一國”;公開指責大陸“隱瞞疫情,影響全世界,臺灣也受到非常大的影響”。臺灣當局還把“非典”疫情視為謀求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絕佳時機”,加大了參與WHO的造勢力度,企圖以觀察員身份擠進WHO。

  島內疫情惡化後,為推卸責任,轉移視線,陳水扁又誣稱“大陸刻意隱瞞疫情以及臺未能加入WHO是臺疫情擴大的主因”。臺第七次參與WHO失敗後,陳水扁變本加厲攻擊大陸“霸道、跋扈”,“漠視人道、人權,蠻橫冷酷”,以“中國的霸道如同一巴掌打醒2300萬人”刻意挑起島內民眾對祖國大陸的仇恨。隨後,臺當局還以“駐WTO代表團更名事件”大肆渲染大陸“對臺灣無理打壓無所不用其極”,聲稱臺灣“絕不可自失立場,也不可能接受所謂港澳模式”等等。在臺當局的煽動下,臺聯黨等激進“臺獨”勢力氣焰也極為囂張,公然叫囂祖國大陸是“SARS疫情的元兇”、大陸帶給臺灣的只有“導彈與SARS”,甚至聲稱要將SARS更名為“中國肺炎”。

  不僅如此,陳水扁還夥同李登輝之流利用“非典”疫情等突發事件轉移民眾及媒體焦點,詆毀“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挑撥內地與香港的緊密聯繫。香港“非典”疫情蔓延後,陳水扁即別有用心地稱,“香港是一國兩制的受害者”。7月,他又借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事件肆意詆毀是“對一國兩制的嚴重破壞”、“大開民主倒車的行為”,“一國兩制在香港已經信用破産”,“跟臺灣的政經現狀與發展方向根本背道而馳”。在陳水扁和李登輝的幕後操縱下,8月“群策會”特意糾集了部分“反中亂港”的香港民主黨議員舉行所謂“‘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國際研討會”,再次誣衊香港回歸後“現狀不斷改變”、“香港人的基本人權屢屢受到侵蝕”。

  (二)拒絕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確立“一邊一國對一個中國”為選戰主軸,拋出“催生臺灣新憲説”。年內,陳水扁不僅未放棄其頑固的“臺獨”立場,相反分裂氣焰更為囂張。陳不止一次聲稱“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不是別人的一部分、地方行省,更不是別人的特別行政區”,“臺灣的前途只能由臺灣2300萬人民決定”,兩岸關係迄今難以突破,完全是卡在“一個中國”,臺灣不可能接受“一中原則”。他更將“兩岸牌”當作選舉的伎倆,利用頻繁的選舉造勢場合恣意妄言,肆意向祖國大陸挑釁,竭力將2004年選舉引向“統獨對決”。他聲稱“明年‘總統大選’一定是一場‘一邊一國對一個中國’的選戰和選擇”,並強硬表示“‘臺灣,中國,一邊一國’的基本立場絕無讓步空間”,“不敢承認‘一邊一國’是愧對祖先和子孫”,“‘一邊一國’是民進黨的黨魂”,“絕不收回”,叫囂“堅持‘一邊一國’就是為了對抗一個中國原則,避免臺灣被中國吞併”,將2004年選舉定位為“臺灣人民與共産黨的聖戰”。為進一步誘使大陸方面做出強硬反應,9月在民進黨黨慶會上,他首度宣示“要清楚告訴2300萬的臺灣人民,2006年20歲的民進黨要共同催生臺灣新憲法的誕生”;隨後更明確提出“透過公投方式來決定未來臺灣新憲法版本及內容是制憲而不是修憲”,不僅提出了推動“臺獨”的具體步驟和時間表,也明確提出了實現“臺灣獨立建國”的目標。

  陳水扁當局大打“兩岸牌”,極大地鼓舞了李登輝為代表的激進“臺獨”勢力的氣焰。年內,“連宋配”成局和陳水扁選情的持續低迷,使得“臺獨”勢力的危機意識上升,在李登輝指示下,臺聯黨等“急獨”勢力喊出要“堅決捍衛本土政權,全力配合陳水扁”的選舉策略。3月15日,“世界臺灣人大會”在臺舉行以“認同臺灣國、制定新憲法”為主題的年會;9月6日,“511台灣正名聯盟”糾集10萬名“臺獨”分子舉行“臺灣正名大遊行”;10月25日,民進黨和臺聯黨聯手在高雄舉行近20萬人參加的“公投制憲”大遊行,將“臺獨”活動推向高潮。目前“臺獨”勢力正策劃在“228百萬人手牽手挺扁”的“臺獨”大遊行,企圖繼續通過大規模的群眾造勢活動提升陳水扁的競選聲勢。

  (三)推動“公投立法”和“防衛性公投”,為“臺獨公投”鋪路。年初以來,陳水扁即在各種場合不斷聲稱“公投立法”是民進黨“長期以來堅持的理想”,催促黨內加快“公投立法”步伐。為扭轉SARS疫情對其選情帶來的重大衝擊,陳借臺參與WHO第七次挫敗之機拋出“推動加入WHO的公民投票”,臺行政部門也具體提出“加入WHO”和“核四是否停建”兩項“諮詢性公投”加以回應和落實,甚至訂定“全國公民投票實施要點”,用行政命令作為辦理“公投”的依據。儘管受到來自祖國大陸及美國的壓力,但陳水扁仍強硬表示臺灣“不是別人的一省或一州”,“行使公民投票是基本人權,絕不是任何國家或政府可以剝奪、限制或反對”,“總統可以不當,公投一定要搞”,反覆宣稱“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成功地在明年3月20日或之前舉辦公投”,聲言要在“一邊一國”的架構下推動“加入WHO公投”。與此相配合,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與臺聯黨再次聯手推動蔡同榮版“公投法草案”一讀過關,並通過發動“公投制憲大遊行”等不斷向“泛藍”陣營施壓,在陳水扁的推動下,島內“公投”活動越走越遠。11月,臺“立法院”通過“公投法”,陳水扁企圖塞進有利於進行“臺獨”分裂活動的條文,為其今後實施“臺獨公投”製造“法律依據”的圖謀受挫,但其並不甘心,隨即又拋出了“要求中國撤除導彈,公開宣示放棄對臺動武”的“防禦性公投”。由於陳水扁的不斷挑釁,兩岸發展已面臨危險的邊緣。臺海局勢的緊張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嚴重關切,美、日對臺“公投”公開表達了反對或不支援的態度。面對外在壓力,“防禦性公投”雖不斷調整為“防衛性公投”、“和平公投”,但不管其名目如何變化,都是對一個中國原則與臺海和平的嚴重挑釁,其根本目的是為日後舉行改變臺灣地位、走向“臺獨的公投”鋪路。在陳水扁當局“臺獨”分裂活動的干擾下,兩岸關係危險的根源不可能消除。

  (四)加速推進“漸進式臺獨”。政治上,設立“臺灣西藏交流基金會”,不再視西藏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完成“人民團體法”修正草案,刪除了人民團體設立時“不得主張分裂國土”的限制;正式發行加注有“臺灣”字樣的新版“護照”;將“主權和修憲”議題納入民進黨版的“公投法草案”。文化教育上,正式廢止實施數十年的“國語推行辦法”,通過所謂“語言平等法”,將閩南語、客家話以及“原住民語”共14種語言列為“國家語言”,取消“國語”的共通語言地位;“外交領事、行政人員暨國際新聞人員考試”科目,確定廢考“中國近代史”改以“臺灣近代史”取代,並決定各級“國家考試”命題將“不考艱澀之古文或無關題旨之國學常識”。臺“教育部”公佈了2005學年度的“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草案”,公然將明朝中葉以後的歷史全部歸類到世界史。對外關係上,臺“官方旅遊預警分級表”,首度將大陸列入“外國”名單;新版的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名稱使用原則,明確將“Taiwan,China”(中國,臺灣)、“Taipei,China”(中國,臺北)等視為“絕不接受名稱”,而使用名稱的優先順序是“ROC”、“Taiwan”、“Taiwan,ROC”、“R.O.C(Taiwan)”和“臺澎金馬”五個;臺“駐美代表處”的旅行組、秘書組、業務組更名為“領務組”、“政治組”和“國會組”,12個駐美“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也同步改名,各辦事處秘書改稱“領事”或“副領事”。在兩岸交流和“三通”上,將“三通”與“一邊一國”綁在一起,反覆強調“絕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下的直航”,借“非典”疫情阻撓兩岸各項交流;8月又拋出所謂兩岸直航“三階段論”和“兩岸直航之影響評估報告”,但提出“主權絕不退讓”、“公權力運作不受任何侵蝕”、“政府充分主導”等兩岸直航協商的先決條件,在兩岸航線定位上不接受實質上屬於“國內航線的安排”,在協議簽署上力圖比照國際海運公約或國際航空公約以及國際雙邊協議等形式簽訂兩岸有關協議,在航線運營上允許外國公司或權宜輪參與兩岸直航航線運營,在港口使用上只開放島內的所謂“國際港口”等等,力圖將兩岸“三通”問題國際化。

(作者:葭言)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