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臺灣-2002年臺灣研究報告-年終專稿

2002年臺灣研究報告


 

  2002年,臺灣當局一面高呼首拚經濟,一面持續頑固推動"臺獨"路線,"泛藍"、"泛綠"陣營激烈爭奪,經濟未見長,秘帳、黑金、賄選,加上聲勢浩大的民眾反"臺獨"示威遊行,島內社會動蕩不安……
2002年臺灣對外關係回顧
 
 
  來源:      日期:2003-01-20 16:34

 
2002年是臺灣當局在國際上瘋狂進行分裂活動的一年,也是其“實質臺獨外交”遭到沉重打擊的一年。一年來,臺灣當局在島內外、主客觀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在國際上大肆進行所謂“攻擊性外交”,企圖突破一個中國框架的限制,落實“實質臺獨”,但結果卻是處處碰壁,自取其辱。事實再次證明,一個中國的國際框架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綜合國力的快速增強、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而日益穩固,臺當局執意“硬碰”,必然被撞得頭破血流。
一、“實質臺獨外交”處處碰壁
(一)陳水扁借“出訪”“過境”歐洲的圖謀落空
6月30日至7月10日,陳水扁等前往非洲塞內加爾、聖多美普林西比、馬拉威及史瓦濟蘭,進行其任內的第三次“出訪”。最高領導人“出訪”是臺灣當局每年曆行的“外交活動”,旨在穩住那些有限的飄搖不定的“邦交國”,而陳水扁當局則更將重點放在“過境”上,企圖借此提升與一些重要國家的實質關係,凸顯臺灣作為“主權獨立國家”的國際存在。
陳水扁去年“過境”紐約得逞後,不自量力地以為可將此“成果”推廣到歐洲和亞洲國家。年初開始,臺當局各種“攻關”活動即全面展開,相關人士頻繁赴歐洲、東南亞地區活動,並選定數個國家強力“攻關”,爭取其同意陳水扁往返非洲途中“過境”。但所有國家都未予同意,臺當局不得不在陳出發之前修正行程,取消“過境”安排。陳水扁借“過境”在對歐、對東南亞“外交”取得“突破”的圖謀落空。
(二)“度假外交”一再碰壁
謀劃高層到“非邦交國”“度假”是臺灣當局進行所謂“外交破冰”,提升與“非邦交國”實質官方關係的重要手段。從年初開始,臺當局就指示“外交部”和“國安會”按照“只要能走出去”,可以不顧一切的方針,積極籌劃陳水扁、呂秀蓮等高層到東南亞地區“度假”,並編列了龐大的機密活動經費。8月14日,呂秀蓮打著“度假”的旗號,揣著300萬噸天然氣採購合同,“硬闖”印尼,以為可以敲開印尼的“大門”。結果,呂秀蓮在雅加達機場被拒絕入境,只好轉赴印尼度假勝地巴厘島。呂秀蓮自取其辱一次不夠,陳水扁還要再來一次。12月15日,策劃多日的陳水扁赴印尼“度假”行,在行前2小時被迫取消。陳水扁也被擋在門外。印尼外交部就此事發表聲明,明確表示,不歡迎臺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以任何方式訪問印尼。而且是“永遠不歡迎”臺灣當局領導人到印尼去。呂秀蓮、陳水扁如此“度假外交”,在島內被譏諷為“苦肉外交”、“偷渡式外交”,是自取其辱。
(三)以觀察員身份擠進世界衛生組織的圖謀遭到嚴重挫敗
今年是臺灣當局第六次企圖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成為WTO正式會員等各種因素刺激下,臺當局今年大大加強了擠進WHO的工作力度。一方面繼續爭取美國的支援,另一方面則把遊説國家擴大到歐洲、日本,甚至韓國;而且,除力促各國議會提高支援聲調外,臺灣當局爭取的重點明顯轉向各國的行政當局,企圖使美、日、歐對臺灣擠入WHO的支援從口頭表態落實到行動支援。同時,臺當局還利誘尼加拉瓜等14國聯名致函各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支援臺申請為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但是,臺灣不能加入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是絕大多數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的國家的共識。在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上,不僅美、日、英等主要國家均保持“沉默”,法國還公開表示反對臺灣,西班牙甚至兩度發言,一次代表本國、一次以歐盟輪值主席身分代表歐盟15國反對臺灣提案。少數國家有關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加入WTH的提案根本就未被列入今年世界衛生大會議程。
(四)被迫低調處理“參與聯合國”行動
臺灣當局今年繼續推動所謂“參與聯合國”,照例動員其15個“邦交國”向聯合國提案,支援臺灣“參與聯合國”。但與前兩年臺當局大張旗鼓、大肆造勢的作法相比,今年的相關動作明顯低調許多。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論”,引起兩岸關係緊張,對美的整個反恐戰略佈局可能形成干擾,從而引起美國的不滿。臺當局擔心在此情況下,再在“參與聯合國”問題上鬧事,可能加重美國的不滿,對臺可能更為不利。因此,不得不淡化處理。臺官員無奈表示,“一邊一國”使今年的“參與聯合國”行動遭受“無妄之災”。
但臺灣當局的相關動作並未停止,一是在臺灣“參與聯合國”的名義上做文章,一改以往的“中華民國”,代之以“中華民國(臺灣)”,以區別“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凸顯“中華民國”指的是“臺澎金馬”。另一方面,暗中操縱“臺獨分子”以民間形式在島內外進行各種造勢活動。但無論其變幻何種手法,都不可能改變失敗的命運。9月12日,第57屆聯大總務委員會拒絕將甘比亞等極少數國家提出的所謂臺灣“參與”聯合國問題列入本屆聯大議程。臺灣當局在聯合國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圖謀第十次以失敗告終。
(五)“邦交不穩”消息頻傳
保持一定數量的“邦交國”關係到臺灣作為“主權國家”的合法性,一直是臺當局的“外交活動”的重點。陳水扁當局執政後,臺灣經濟急速衰退,“金元外交”日漸捉襟見肘,在無法改變的“金錢即是邦交”現狀下,臺與現有的不足30個小國窮國的“邦交關係”已受到直接影響。今年7月,諾魯與我建交,同時與臺斷絕關係,使臺“邦交國”只剩下27個。對於此起彼伏的“邦交”不穩消息,臺一面自欺欺人地聲稱,臺對外關係重質不重量,“邦交國”再減少幾個也沒關係;一面繼續則是加緊花錢“固邦”。陳水扁、呂秀蓮、遊錫堃先後帶錢帶物“訪問”非洲及中南美的“邦交國”,據臺報稱,陳水扁上任後的三次出訪共花去的5億美元,遊錫堃“出訪”僅以興建“奧巴迪亞婦幼醫院”名義捐貸給巴拿馬的就有3500萬美元,另外還有“援助”海地5500萬美元、格瑞那達36萬美元,向巴拉圭提供2500萬美元的貸款等。另外,臺當局還列編有6000萬美元左右的“外交秘密”預算,專門用於“鞏固既有邦交”。
(六)推動與美、日及東南亞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難有進展
臺灣當局將謀求與美、日及東盟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列為今年“外交”主攻目標之一。陳水扁指示,要全力與美、日、新加坡、紐西蘭等國簽訂FTA,藉此擺脫大陸磁吸及臺灣經濟陷入邊陲化危機;再三向美、日喊話,要求與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臺灣當局推動與美、日等國簽訂FTA的政治目的顯然遠遠大於經濟目的,謀求的是利用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程式、協定內容及實施後的互動,與相關國家建立事實上的官方接觸,提升實質關係;是降低臺灣經濟對祖國大陸的依賴,阻止兩岸經貿關係的進一步密切。一年來,臺灣當局雖然動員各方面力量,加緊對美、日進行遊説,甚至不惜犧牲臺灣的經濟利益,讓人予取予求,但難達到目的。日本外相川口順子公開表示,日本現在只是與臺灣進行民間層次的自由貿易問題研究,並未考慮與臺灣締結國際條約。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也未讓臺灣感到太大“希望”。
二、臺灣與主要國家與地區關係出現新變化
(一)臺美關係
“9•11”以後,尤其是今年以來,中美關係不斷改善與發展。臺當局對此十分緊張,進一步加大了對美工作,採取各種手段,企圖進一步提升臺美實質關係,爭取美國對“實質臺獨”的支援。包括竭力爭取美改變在臺“參與”國際組織問題上的態度、繼續加強臺美軍事往來等,甚至推出“輪椅外交”,讓身有殘疾的吳淑珍,代陳水扁赴美活動。
美國出於其自身利益考慮以及全球戰略需要,在進一步緩和中美關係的同時,在對臺政策上也進行了較明顯的調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從過去對克林頓政府兩岸政策的批評,轉變為強調美國兩岸政策的一貫性,從偏重強調“協防臺灣”,轉為同時強調“不支援臺灣獨立”。11月江澤民主席與布希總統在德州克勞福德農場會面時,布希總統除重申美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首次明確表示反對臺灣獨立。二是美國在促臺灣當局開放“三通”方面施加的壓力增加。美在臺協會駐臺北辦事處主任包道格不只一次提醒臺當局關注大陸經濟發展,明確表示希望兩岸儘快“三通”。三是不為臺灣打仗明確化。一直以為美國會“協防臺灣”的民進黨“立委”在與美國軍方與國會議員接觸後已改變了看法,不得不承認,美國目前並沒準備“協防臺灣”,只打算扮演軍火供應商的角色。另外,對於臺當局竭力謀求的可能影響中美關係的動作,包括陳水扁訪美等,也採取了壓制的態度。臺“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承認,“美國一天到晚警告臺灣不要推動陳水扁訪美”。也增加了阻止臺灣利用美國進行“臺獨冒險”的力度,以避免被拖入臺海戰爭。
美國出於其自身利益考慮,決不願被拖入臺海危機之中,對於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論,故意惡化兩岸關係相當不滿。因此,美國在強調反對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同時,也增加了阻止臺灣利用美國進行“臺獨冒險”的力度。各種現象表明,美國的臺海政策又回到了“臺灣不獨,大陸不武”的基軸上。
應該看到,美國對臺政策雖然有所回調,但並不意味著美國會放棄臺灣這顆棋子,臺美實質關係仍有所發展,如在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方面,美國的立場明顯倒退,布希簽署國會關於支援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法案,正式授權行政部門設法協助臺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美國還允許臺“國防部長”湯曜明訪美,打破了中美建交後,臺這一層級的“國防”官員不得訪美的慣例。還有,美國對臺軍售仍在繼續,臺美軍事人員往來也沒有停頓。
(二)臺日關係
臺當局今年進一步加大了對日攻勢,積極開展所謂“政黨外交”、“國會外交”、“民間外交”等,強化對日各主要政黨、政治人物的遊説、爭取工作,並企圖通過他們影響日行政部門的對臺政策。臺當局的主要目標包括:爭取日本支援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等政府間國際組織;推動臺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建立臺日間的安全合作關係,進而建立臺、日、美三方安全對話機制;提升臺日官方接觸層級等。一年來,陳水扁等人一再向日喊話,要求日本放寬對臺日官員接觸往來的層級;儘快與臺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以抵抗大陸市場的“磁吸作用”;建立臺日美東亞安全合作機制等。“國安會”、“外交部”、“經濟部”等各相關“部會”高層官員更是頻繁私下到日本活動,加緊做日行政部門的工作。
由民進黨主導的“政黨外交”目前已成為臺當局拓展對日關係的主要方式。一年來,民進黨對日活動十分頻繁,不僅黨內高層人物多人次赴日活動,民進黨青壯派“立委”唐碧娥、蕭美琴、羅文嘉等25人還成立了“臺日政治精英會”,聲稱要“以新世代的政治特色,替臺日關係開創新的合作模式”,要透過與日本年輕國會議員交流,達到提陞官方間的交流的目的。民進黨還與日民主黨共同舉辦了第一屆臺日政黨研討會。
“國會外交”仍是臺當局密切臺日關係的重要手段,今年臺“立法院”于4月、7月、11月,先後三次組織較大規模的訪問團赴日活動,其中,7月份的訪日團人員超過28人。臺當局企圖通過“國會外交”,與日重要政治人物,尤其是日本親臺官員建立聯繫,促日與臺灣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提升“安保對話”等。同時,臺當局也繼續大量邀請日議員訪台。
日本部分親臺勢力出於其自身利益需要,對陳水扁當局的對日攻勢有所呼應,親臺言論增多,各種活動,包括成立“李登輝之友會”等也有所增加。但是,日本政府一再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並沒有發生變化,並堅持在民間層次上就臺日自由貿易協定問題進行研究與討論;對於李登輝的“訪日”要求,亦公開表示“令人覺得另有所圖,很難認為是私人訪問”,並予拒絕。
(三)臺歐關係
今年臺灣當局對歐洲尤其是歐盟國家的工作重點是,竭力將臺美關係模式延伸到歐洲,謀求臺歐政治關係的“突破”,目標是:一、實現高層赴歐“訪問”或“過境”;二、將目前的以經貿關係為主的非官方關係提升到官方或半官方的政經關係;三、爭取歐盟支援臺加入國際組織。
為此,臺灣當局將歐盟作為主攻目標,一年來,全力推動與歐盟互設代表處,積極尋求與歐盟執委會高層官員的直接接觸,加強與歐盟相關機構的聯繫等。臺當局還大幅增加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絡繹不絕地派高層人士前往歐盟主要國家活動、遊説,大量邀請這些國家政治人物訪台等外,更處心積慮地針對不同對象國,分別尋找最可能的切入點,謀求在雙邊實質官方關係上有所“突破”。
歐洲議會歷來是臺當局遊説、拉攏的重點。在臺當局的遊説下,今年歐洲議會連續通過多項涉及臺灣問題的決議文,其內容明顯違反一個中國政策,如:3月15日,通過“支援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決議文,首次公開表態支援臺灣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4月11日,通過“歐盟對中國策略”決議文,首次提出“兩岸問題的和平解決,必須尊重與顧及臺灣2300萬人民的意願”,並要求歐盟及成員國放寬對陳水扁及其他臺高層人士訪歐的限制,以及支援臺灣參與亞歐高峰會議等。
臺當局雖然從歐洲議會處得到了一些空頭支票,但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它根本無法撼動歐洲各國普遍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儘管臺當局絞盡腦汁、竭盡所能,仍無法讓歐洲國家支援其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組織,陳水扁仍被拒絕在歐洲“過境”,提陞官方或半官方接觸層級更是難上加難。
(四)臺與東南亞關係
臺灣當局今年明顯加大了對東南亞地區的“外交攻勢”,企圖乘美國增加對亞洲地區的戰略關注之機,增加臺在與東南亞地區的經濟、政治存在,擴大“實質臺獨”的國際空間。
一是重提“南向政策”。今年7月29日,陳水扁在“亞洲臺灣商會”會議再提“南向政策”,聲稱“大陸不是臺灣唯一的對外市場”,要“以政府為後盾”推動投資東南亞。陳水扁講話後,臺“行政院”隨即成立聯合小組,負責整合所有官方與民間資源,推動對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等國的投資。相關措施跟著陸續出臺,包括將“國合基金”援外貸款由122億元新台幣提高到200億元;銀行對東南亞從事基礎公共工程的臺商給予融資協助;赴東南亞投資臺商也將適用華僑貸款等。各有關“部會”官員更是頻繁赴東南亞地區活動。
二是以經濟利益為誘餌,謀求提升臺與東南亞國家事實上的官方關係。臺灣當局在提升與東南亞國家實質官方關係方面,除推動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外,臺當局利用東南亞國家經濟困難,打“投資牌”、“能源採購牌”、“外勞引進牌”等對其進行利誘,謀求陳水扁、呂秀蓮等高層“出訪”東南亞,製造臺與東盟國家實現官方接觸的“事實”。
一年來,雖然臺當局大力推動“南向政策”,在東南亞地區的各種公開與秘密活動也十分猖獗。但是,不僅臺商對東南亞的投資不增反降,據臺“經濟部”統計,今年上半年臺對東南亞各國的投資,衰退了68.93%,其中,只有對菲律賓及越南投資有所增長,其他如印尼、新加坡、泰國及馬來西亞衰退幅度都達到八成以上。而且,由於東南亞國家從其自身利益出發,普遍堅持在一個中國原則下處理對臺關係,臺當局在東南亞地區種種分裂活動都以失敗而告終。對印尼政府拒陳水扁之門外,惱羞成怒的臺當局不僅揚言要加以報復,甚至還提出要重新檢討南向政策。
展望未來一年,隨著2004年選舉的逐漸臨近,由於陳水扁當局在島內經濟、兩岸關係等方面很難有所作為,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在“外交”方面做足文章,借推動“實質臺獨外交”,顯示“政績”,製造“話題”,煽動民眾情緒,爭取選票。可以預見,未來一年,臺當局在國際上的分裂活動將更加猖獗。但是,一個中國的國際大框架,由於祖國大陸經濟的持續發展、國力的迅速提高、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而進一步發展和鞏固,臺灣當局在國際上的分裂活動仍將與以往一樣,處處碰壁。
(本文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