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終 專 稿
 
  大 事 記
首頁-專題-臺灣-2001台灣研究報告-大事記
2001年臺灣政局大事記
 
 
  來源:      日期:2002-01-21 15:05

    一月

  2日民進黨中央正式成立“2001選戰小組”,並初步擬定“國會改造”、“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兩岸和平”四個選戰主軸方向。

  3日國民黨主席連戰舉行《連戰的主張:新藍圖、新動力》的新書發表會,連戰在書中主張以“邦聯制”的方式完成中國的統一。

  4日民進黨新生代中常委高志鵬呼籲進行“新政綱運動”,以跳脫修改“臺獨”黨綱或廢“臺獨”黨綱的制式思考。9日,民進黨“全面執政規劃小組”通過“新政綱運動”提案,希望有助於民進黨彈性調整對重大政策的立場,讓民進黨執政有更大的施展空間。

  15日臺“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做成第“520號”解釋,眾所矚目的“核四釋憲案”終於出爐,但因朝野的各執一詞而爭議再起。

  16日對“核四釋憲文”國民黨中央明確表達希望執政當局“儘速恢復興建核四”的立場,併發表四點聲明。

  17日臺“總統府”重申陳水扁停建核四態度與立場不變。

  為儘速處理核四存廢爭議,“立法院”在野聯盟緊急會商,決定連署召開“立法院”臨時會,要求張俊雄就停建核四或有無替代方案等相關事宜,提出報告以備質詢,並作成應否停建之建議。在野聯盟並表示將以召開臨時會和制定能源基本法兩階段方式徹底解決核四問題。

  21日謝長廷在日本京都大學演講時聲稱,如果在年底選舉中民進黨不能過半,民進黨可能被迫必須考慮“聯合政府”。

  22日國民黨、親民黨、新黨在野聯盟就核四案達成三項共識。

  23日陳水扁發表農曆除夕談話,談話針對核四問題表示如果“行政、立法”兩院不能化解爭議,他願出面召集“兩院”會商。

  29日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中央呼籲陳水扁明確表態,尊重“大法官”會議釋“憲”內容,以免核四風暴持續造成社會動蕩不安。若“行政院”對於“立院”決議置之不理,或是陳水扁未能維護“憲政”體制,則三在野黨領袖不排除召開高峰會議,採罷免、倒“閣”等強硬態度。

  30日國民黨黨員重新登記作業截止,人數逾93萬人。

  31日“立法院”召開臨時會通過續建核四決議,但“行政院”表示絕不接受此決議,要求進行“兩院”協商。

  二月

  6日臺“環保署”于南臺灣墾丁漏油污染事發後23天才成立緊急應變小組,引起民眾的強烈不滿。

  7日漫畫“臺灣論”中文版,“臺灣論-新傲骨精神”正式在臺發行,臺灣各界對此書進行了嚴厲批評。

  8日國民黨正式宣佈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為被告的“興票案”將不申請再議。

  9日連戰正式登記參選國民黨主席,因為僅有他一人登記,故連戰篤定當選。

  14日日“行政院”同意核四復工,使長達數月之久的“核四”問題落下帷幕。

  16日張俊雄向“立法院”提出包括“公民投票法”草案在內的17項法案,並向朝野“立委”推薦所謂“諮詢性公投”。

  連戰、宋楚瑜進行非正式的“私人會面”,兩人就年底選舉合作議題初步交換意見。

  18日民進黨“全面執政規劃小組”通過“反核四新政綱”,並擬以此為民進黨年底“立委”選戰的共同政見之一。

  21日國民黨召開中常會,明確表示反對核四公投。

  24日臺反核團體進行“核四公投、人民做主”的大遊行。

  25日“全臺行政革新會議”召開,陳水扁在會上對“行政院”的施政效率嚴詞抨擊。

  27日國民黨主席連戰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進行餐敘,兩人表示將持續推動國、親兩黨的合作。

  三月

  4日臺“行政院”進行了小幅改組,“環保署”林俊義、“原能會”夏德鈺、“國科會”翁政義三部會首長下臺,分別由郝龍斌、胡錦標和魏哲和接任。

  11日“內政部”完成“創制復決法”草案的擬訂,除了“外交”、預算、社會福利及“憲法”層次議題,如變更“國土”、“國名”或“統獨”問題等不得適用外,全島性或地方性的議題都可適用。

  12日臺“內政部”通過“正副總統就職一年內不得罷免”修正案

  17日由海外“獨派”團體組成的“世界臺灣人大會(世臺會)”舉行首次年會,陳水扁、謝長廷等臺灣當局黨政要員出席,“臺獨”分子狂呼“臺灣國”等獨立口號。

  18日“世臺會”舉行“全球臺灣站出來”大遊行,叫囂要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

  19日親民黨“立法院”黨團發表“現階段大陸政策主張”,呼籲兩岸應回到1992年“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基礎,以和平與合作的精神,依照“國統綱領”,推動兩岸互動關係,並以“外交休兵”、停止軍備競賽促進兩岸的和平與繁榮。

  25日國民黨現任黨主席連戰,當選創黨107年來首位由黨員票選産生的黨主席,得票率高達97%。

  27日民進黨成立“追討國民黨黨産還財於民小組”。

  國民黨主席連戰強調,目前國民黨的三大路線是“民主至上、國家第一、臺灣優先”。

  30日臺“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黃輝珍指出,李登輝對臺灣有貢獻,有服務的熱誠,不會退出政壇。

  31日親民黨舉辦週年黨慶,黨主席宋楚瑜在致詞中提出親民黨理念是“新臺灣人主義”、“救臺灣主義”,並提出新臺灣人“三民主義”,主張臺灣的主體性,重視分享與寬容。

  四月

  1日民進黨進行了創黨以來最大規模的年底“立委”、縣市長選舉黨內初選,結果以“新潮流係”、“正義連線”分居榜首。

  4日前民進黨主席、“立委”施明德痛批陳水扁習慣於民粹政治,他預估3年後“總統”大選除非奇跡出現,否則,陳水扁將重蹈臺北市長選舉模式,再度敗選。

  7日臺“總統府國策顧問”金美齡抵達高雄市,參加“建國黨”等獨派團體安排的遊行與演講活動,高唱“臺獨”論調。

  12日親民黨年底縣市長及“立委”選舉初選登記名單出爐,共有12個縣14人登記參選縣長;110人參選“區域立委”。

  13日新黨“立委”馮定國,在親民黨選舉登記截止前宣佈加入親民黨,引來新黨的強烈反彈。

  23日民進黨高層人士日首度透露,“立委”選後將與國民黨新任主席談籌組“聯合政府”事宜。但遭到國民黨的嚴詞批判。

  24日國親兩黨秘書長舉行了會晤,雙方確定了兩黨合作的必要性與原則。

  25日民進黨主席謝長廷表示保證年底選舉“立委”門檻是不會低於67席,否則將主動辭職。

  五月

  5日日本女作家為李登輝所寫傳記《虎口的總統》一書出臺,李登輝在書中大揭活用“中華民國憲法”推行“臺獨”的內幕。

  6日民進黨召開九屆一次臨全會,陳水扁提出“聯合政府”主張。

  7日臺“外交部”首度證實,臺當局將在“護照”上加注“臺灣”英文字眼。

  11日《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一書出版,引來各界強烈批評。

  18日陳水扁以“蛻變與成長”為題,發表就職週年電視講話。

  20日陳水扁探視因病住院的連戰,並就“聯合政府”、“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交換意見。

  島內“中國統一聯盟”等團體發起“五二○和平大遊行”活動,呼籲陳水扁遵守“一個中國”原則。

  29日陳水扁稱選後不會交出“組閣權”引來在野黨的抨擊。

  六月

  7日李登輝號召派黨派的“本土派立委”站出來籌組一個新的政黨,以幫助陳水扁穩定政局。

  8日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許信良等人宣佈成立政論性團體“山盟”。

  10日國民黨主席連戰先後與新黨“全委會”召集人謝啟大、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談,對年底“立委”、縣市長選舉,在野聯盟合作事宜達成具體共識。

  16日親民進黨的“臺獨”標榜“本土”的“臺獨”組織——臺灣“北社”成立,社團“北社”舉行成立大會,陳水扁、李登輝同臺致詞。

  17日朝野各黨派召開“經發會”首次協調會,敲定八月底前正式召開“經發會”

  18日陳水扁接見黨籍“立委”時明確表示,支援在“中華民國護照”上加注“TAIWAN”字樣。

  22日民進黨主席謝長廷拜會李登輝,就年底選舉合作交換意見。

  27日連戰痛批有人利用宗教、族群、統獨等區隔造成社會對立、分化,以獲取政治利益是不道德的。

  28日國民黨政策會公佈“國民黨政策綱領”草案,提出兩岸邁向階段性的“邦聯”。

  30日陳水扁嚴責“行政院”效率太慢,指示“行政院”重整組織架構。

  七月

  2日國民黨評議委員會主席梁肅戎向黨中央提議開除李登輝黨籍。

  3日李登輝結束訪美行程返臺,“獨派團體”千人接機。

  4日連戰強調國民黨所主張的是“建設性本土化”路線。

  7日國民黨公佈“十六全”政策綱領草案,“邦聯”説帖。

  8日“經發會咨委會”召開籌備委員會議,並確定了五大討論議題。

  10日國親兩黨高層一致屬意的臺北縣長參選人、前“法務部長”廖正豪宣佈棄選。陳水扁表示要以清查國民黨黨産為民進黨年底選舉訴求,引來國民黨的強烈反彈。

  22日“經發員會”召開首次預備會議。

  24日“李係政團”正式公佈黨名為“臺灣團結聯盟”,簡稱“臺聯”。

  29日國民黨第十六次全體代表大會揭幕。

  八月

  2日親民黨宣佈由副秘書長秦金生參選臺北縣長。

  4日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一席“泛宋軍才是代表民意主流”的説辭引來國、新兩黨的痛批。

  5日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痛批臺聯黨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9日新黨大老王建煊宣佈參選臺北縣長。

  10日“行政院”宣佈年底不舉辦核四諮詢性公投。

  12日臺灣團結聯盟舉行成立大會,前“內政部長”黃主文出任首任黨主席。

  15日由呂秀蓮一手發起的“世界和平、臺灣發聲”活動連續兩天在臺北舉行。

  20日李登輝為臺灣團結聯盟成員授課,痛批朝野政黨。

  21日國民黨主席連戰倡議在“經發會”後召集“政黨協商會議”。

  22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表示,不排除選後與民進黨合組“聯合政府”。

  23日連戰與宋楚瑜會面,就“經發會”、政局及兩黨合作交換了意見,但並未就年底選戰合作達成具體共識。

  24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宣佈放棄臺北縣、高雄縣長選舉。

  26日為期三天的“經發會全體委員會議”閉幕,共通過322項共識意見,其中兩岸方面的共識主要有:確定“戒急用忍”政策改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建立兩岸資金流動的靈活機制、開放兩岸直接貿易及兩岸直接通郵通訊等業務、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等。但最具有關鍵意義的“承認92共識”並未列入“共識意見”。

  28日國民黨、新黨兩黨高層同意以民調方式決定兩黨在臺北縣長人選。

  31日國民黨邀請四黨二派召開“政黨協商會議”籌備會。

  九月

  1日李登輝南下高雄為“臺聯”候選人站臺。

  3日新黨“全委會”召集人謝啟大痛批臺灣團結聯盟是“皇民化”、“去中國化”、“親日化”的臺獨黨。

  4日呂秀蓮點名痛批“總統府秘書長”遊錫坤造成“府”內不和。

  6日新黨大老王建煊取得代表“泛藍軍”參選臺北縣長的資格。

  7日李登輝聲稱要結合臺灣本土派勢力形成“臺灣自民黨”以支援陳水扁“政府”。

  9日陳水扁聲稱將主持成立“政府再造委員會”。

  12日“911事件”發生後,陳水扁主持召開“國家安全會議”,並做出10點處理指示。

  15日由國民黨召集的“政黨領袖高峰會”正式舉行。

  20日“臺灣團結聯盟”秘書長蘇進強公佈李登輝15日所寫手稿,指國民黨在“連戰一派”領導下,已逐漸走上“聯共反臺”的路線。

  21日國民黨中央考紀會決議撤銷李登輝黨籍。

  26日國民黨各級黨部全面卸下李登輝的照片。

  29日國民黨召開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臨時全體會議,通過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名單。

  李登輝連續兩日為“臺聯”候選人站臺時繼續批評國民黨,並直接將矛頭指向黨主席連戰與臺北市長馬英九。

  30日陳水扁宣示即日起將投入民進黨基層選舉助選。

  十月

  3日《別鬧了,登輝先生》一書出版,書的作者通過走訪李登輝主政12年中的12位相關人士,逐一駁斥《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中的有關內容。

  6日民進黨在臺中舉辦年底選舉首次大型造勢晚會。

  7日國民黨發表致全黨公開信,指責李登輝“假穩定政局之名,行分裂本黨之實”。

  9日經過各方“勸進”,宋楚瑜終於同意名列親民黨不分區“立委”安全名單邊緣,排名11壓陣,以衝刺該黨“立委”選情。

  10日陳水扁在“雙十節”揭示四大施政重點:重建經濟秩序、建立清明政治、塑造公民社會、推動兩岸和解。

  連戰痛批李登輝“擁獨害臺”。12日,連戰再度暗批李登輝是“政客”。連戰再次批評李登輝長期隱藏在國民黨內享盡榮華富貴、吃香喝辣,現在卻反咬一口。

  11日縣市長及“立委”選舉登記作業截止,共有90人登記角逐23席縣市長,425人登記搶攻176席區域“立委”,參選人數創歷史新高。

  12日李登輝為臺灣團結聯盟站臺時,再度暗批國民黨是“外來政權”,並提出“民主化等於本土化等於認同臺灣”的“本土化新概念”。

  16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對外表示,7月“扁宋會”時,陳水扁曾允他可以“經發會副主委”身份指揮“兩院三軍”。

  20日民進黨舉行九屆二次全代會,通過“臺灣前途決議文”位階等同“臺獨黨綱”案。

  21日陳水扁在花蓮站臺時稱,接受“一國兩制”、“九二共識”就是吞併“中華民國”。新黨“立委”鄭龍水指臺灣團結聯盟秘密接觸25位國民黨“立委”,打算在選後與民進黨合組“臺獨執政聯盟”。

  24日,呂秀蓮接受OPEN雜誌專訪時大吐苦水,稱自己在“總統府”500多天是坐了500多天的“心牢”,不僅“副總統”當得很“傷痛”,還不斷“有人暗搶位子”。

  25日陳水扁主持“政府改造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兩年內將精簡“行政院部會”三分之一。

  26日陳水扁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聲稱,選後絕對不會交出“組閣權”。

  29日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表示,選後將與親民黨組成代價最小、成本最小的“聯合政府”。

  3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立法院組織法”,將成立黨團的門檻由現行的5人提高為8人或“立委”選舉得票率達5%以上。

  十一月

  3日陳水扁在《世紀首航》新書發表會上聲稱,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就是“讓中華民國消失”。

  5日李登輝會見香港記協訪問團時稱,“臺灣團結聯盟”是他政治上的踏腳石。

  10日國民黨在全臺各縣市同步舉行“反失業救經濟大遊行”。

  13日國民黨“立委”候選人陳鴻基、陳雪芬公開呼籲國、民兩黨選後合作,以製造選戰話題。

  14日民進黨主席謝長廷首度透露,民進黨已經掌握選後進行合作的在野黨“立委”名單。

  15日新黨“立委”候選人郁慕明提出國、親、新三黨“三合一組政黨”,成為選戰話題。國民黨首度提出選後國、民合作的三條件:陳水扁遵守“憲政體制”;由“國會”多數黨或多數聯盟“組閣”;珍惜國民黨搶救經濟的能力和團隊。

  19日“行政院”決定訂定“特別法”以全面處理國民黨黨産。

  21日陳水扁聲稱選後將籌組跨黨派的“聯合政府”和跨黨派的“國家安定聯盟”。

  27日李登輝證實,選後他將結合一群“愛臺灣”的菁英知識份子組成群策會,希望成為“政府”體制外的第三部門

  陳水扁在助選時痛批國民黨主席連戰是“國家安定聯盟”最大的障礙。

  28日陳水扁宣示選後將推動“第二期國會改革工程”,並稱如果在野黨不合作,必要時他將推動“公民投票”。

  29日國民黨主席連戰喊出選後將組“全民護憲聯盟”。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稱,為避免陳水扁的“國安聯盟”與國民黨主席連戰的“護憲聯盟”對立,衝擊政局,他將推動籌組“在野陣線”。

  十二月

  1日臺灣縣市長、“立委”選舉結果揭曉,在總計225個“立委”席次中,民進黨獲87席,國民黨68席、親民黨46席,臺聯13席,新黨1席,無黨籍10席。在縣市長方面軍選舉,國、民兩黨各9席,親民黨2席,新黨1席,無黨籍2席。

  2日新黨召集人謝啟大指出,新黨將奮鬥到底,絕不與其他政黨合併。

  3日國民黨新科“立委”及縣市長強調要鞏固連戰的領導核心地位

  5日國民黨主席連戰在中常會表示選舉失敗罪在黨主席,國民黨將虛心檢討,以重新爭取選民的認同。

  連戰強調,“國安聯盟”籌組是疊床架屋、多此一舉,國民黨不會參加“國安聯盟”,也不會參與新政府。

  6日國民黨與親民黨主席連戰、宋楚瑜舉行選首次會面,並達成了國親兩黨均不參加“國安聯盟”、“聯合政府”,並成立兩黨政策協調機制等四點共識。國民黨提出選後致力本土化等六大重點工作,包括“國民黨將追求本土化,這個本土化並不是臺獨,而是理性、不偏激、族群融合的本土化。

  8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日前表示,“要讓國民黨穩下來,非連戰莫屬。”新黨召開敗選後的首次全委會,作出“新黨絕不解散”等四點結論。

  11日李登輝聲稱,他已定下三階段穩定政局的目標,第一階段就是臺聯黨與群策會的成立;至於第二及第三階段的具體做法,目前還不方便對外透露,只要達到第三階段,他就可以真正退休了。

  12日“總統府”秘書長遊錫堃在“立法院”表示,“國家安定聯盟”不會因為在野黨的反對就停頓,如果政黨不參加,“總統府”將轉向爭取個人參加。

  14日“行政院秘書長”邱義仁在美國訪問時透露訊息,臺當局將在未來4至6年時間,通過“修憲推動政府體制由五權體制朝向三權分立,並希望走向總統制”。

  19日臺“新世紀文教基金會”(由島內“急獨”分子成立)提出“臺灣正名運動(由中華民國國號改為臺灣)”三步驟。

  20日李登輝與臺灣團結聯盟“立委”當選人座談時聲稱,“與其修憲,不如制定臺灣基本法”。

  21日臺“總統府”近日不斷提出“修憲”主張,國、親兩黨表示,不反對“修憲”,但反對民進黨為擴權而發動“修憲”。“臺灣獨立建國聯盟”舉辦座談會,與會者一致聲稱,“臺灣的國名有必要正名為臺灣”,並推動制定“臺灣新憲法或臺灣基本法”。

  25日民進黨黨務改造小組召開首次開會,並達成黨務改造方向以配合推動“總統制”為目標三點共識。

  26日10位國民黨籍縣市長決定成立“推動政務協調會報”,每三個月舉行一次,由黨主席主持。

  (本文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http://www.chinawaiw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