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民族和人口概況

時間:2009-09-03 10:36   來源:國新辦網

  西藏的民族概況

  西藏是以藏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區,其他還有漢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等。未識別民族有夏爾巴人和僜人,其人數較少,只有2000余人。

  西藏人口概況

  西藏自治區是中國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區。自七世紀到清朝(1644-1911),西藏由於僧尼不能婚育、不能從事生産,人口減少了800萬。從清朝到1950年,又減少80萬。據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時統計,當時西藏人口為115萬人,人口死亡率28‰,嬰兒死亡率430‰,平均期望壽命35.5歲。1953年全國人口普查時,西藏和昌都地區未直接進行普查登記,而是由當時達賴所領導的西藏地方政府估計並向中央申報了127.5萬人。1

  990年,西藏自治區總人口為218.05萬人(比1950年凈增118.05萬人),人口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2人。1998年,西藏自治區總人口為245.39萬人,全年出生5.0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23.7‰,死亡1.79萬人,死亡率為6.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6.2‰,農牧民人口出生率22.08‰,死亡率為5.93‰,自然增長率16.15‰。全西藏已婚婦女51.42萬人,生育3胎以上多胎率為36.29‰。

  截止到2001年,全區總人口263萬,藏族人口占92.2%,漢族人口占5.9%,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占1.9%; 人口密度平均為每平方公里2.03人,只有全國平均數的六十分之一。全區人口分佈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南部和東部。雅魯藏布江中游及其主要支流拉薩河與年楚河流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每平方公里平均在10人以上,其中拉薩平原、年楚河中下游平原、澤當平原等地每平方公里平均在50人左右,拉薩城關區附近在100人以上。其次是雅魯藏布江中游的上段、拉薩河上游及藏東橫斷山區東北部,每平方公里平均3-10人,其中拉孜、薩迦平原、林芝附近的尼洋河河谷、昌都附近的瀾滄江河谷居民較多。藏西阿裏、藏北那曲西部人口特別稀少,往往百里不見人煙。羌塘草原北部甚至被稱為“無人區”。

  漢族人口移居西藏地區發生在清代(1644—1911年),他們中的一部分已為藏族同化。現在居住在西藏的漢族人,大多是來自中國其他省、市、自治區的技術人員、工人、教師、衛生醫護人員和幹部。

  1970年以來,西藏自治區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1982-1990年,全區藏族人口增長30.98萬人,自然增長率為17.34‰,高於同期全國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2.64個千分點。近10年間,西藏自治區人口每年平均增加3.8萬人。人口的健康水準也提高很快,平均預期壽命已由和平解放前的35.5歲提高到目前的67歲。

  從70年代開始,中國普遍實行計劃生育,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但在西藏,中央政府一直支援西藏地方自治機關對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採取發展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政策。自治區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採取了特殊政策,只對在藏工作的漢族幹部、職工實行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的政策; 對藏族幹部、職工沒有提出這樣的要求。從1984年起,西藏自治區政府在藏族幹部、職工和城鎮居民中提倡計劃生育,鼓勵一對夫婦有間隔地生育兩個孩子,實行計劃生育的人口約佔總人口的12%;在實行計劃生育的過程中,堅持自願的原則,反對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強制性墮胎。對佔全區總人口88%的農牧民未實行計劃生育,只在他們中間進行科學的節育方法的教育,宣傳合理安排生育、優生優育,以保障母親、嬰兒健康和提高人口素質;對自願要求實施節育措施的農牧民群眾,政府衛生部門提供安全、可靠的健康服務。

  目前,西藏自治區人口的年出生率為17.6‰,自然增長率在為11‰。西藏自治區政府為控制人口總數而確定的自然增長率為16‰。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