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專家:不必對“流感大流行”恐慌

時間:2009-06-15 13:4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法新社11日發自巴黎的一則電訊説,在許多人看來,“流感大流行”這一短語包含了恐怖的氣息。但許多醫療專家都在努力消除人們腦海中諸如“我們全都要死”之類的想法。 

  在世衛組織宣佈流感大流行已經到來後,許多醫療專家認為“大流行”只是一個用來表示疾病地域傳播性的技術性詞彙。雖然我們會覺得其言下之意很嚇人,但“大流行”一詞與疾病的傳染性或致命性沒有絲毫關係。

  荷蘭鹿特丹大學著名病毒學家艾伯特奧斯特豪斯説:“大流行的症狀可以很嚴重,也可以很輕微”。

  “大流行”一詞也並非只用於流感:全世界早已處在艾滋病與瘧疾大流行的狀態了。這兩種疾病每年總共導致約300萬人死亡,另有千百萬人被感染。但它們引發的是悲傷與憂慮,而不是恐慌。

  原因在於這兩種流行病已經存在了幾十年。這表示人們已將其視為一種可定量分析的風險,而不是一種因為隨意性明顯而令人恐懼的新威脅。

  英國倫敦大學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院研究員亞當卡姆拉特-斯科特説,在全世界面對新流感病毒時,保持一種主次觀念非常重要。

  他説:“即便發生最糟糕的狀況,即這種病最後變得極其嚴重,導致約1/4的人染病,但大多數人還是會康復的,並過上健康、正常的生活。有些人可能會死亡,但最後大多數感染者會康復。所以人們應當小心謹慎,採取預防措施,遵照科學事實來行動,而不是驚惶失措”。

  甲型流感的致命性有多強,或者説會變得多強--這是病毒學家與流行病學家遇到的難題。

  除基因外,決定傳染病死亡率的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其中包括疾病的地域傳播速度、人們的聚居程度、季節(病毒更喜歡冬天),當然還有政府與個人的醫療準備工作和預防措施。

  與1918年相比,2009年的世界具有兩個弱點:一是出現了航空旅行,使病毒能夠在短短數小時內跨洲傳播;二是世界人口從20億激增至60億。

  法國巴黎內克爾兒童醫院微生物學教授帕特裏克貝爾什説:“但優勢在於我們現在擁有抗病毒藥物和抗生素。在1918年,許多患者的死因是在感染流感病毒後患上繼發細菌性肺炎”。

  法國醫院衛生學會會長、流行病學家約瑟夫納賈爾説:“發達國家不再是1918年的狀況了。另一方面,我擔心將要付出巨大代價的是那些發展中國家”。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