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3月24日訊 汶川特大地震給四川造成了慘重傷亡和巨大損失,但四川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過程中沒有垮,四川經濟沒有垮,四川精神沒有垮,在三年後的今天向中央和全國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四川答卷。3月24日,由中央外宣辦組織的全國網路媒體負責人汶川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宣傳考察團一行聽取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恢復重建的情況介紹,對四川從悲壯走向豪邁的不平凡的三年曆程有了更深的感受。
攻克世界難題如期完成重建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地震。災後恢復重建規模空前、難度空前,面臨的困難前所未有。”作為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的全程參與者,四川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侯雄飛向考察團一行就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恢復重建情況進行了介紹。
重建之初,除了1.3萬億的資金缺口,還有地震的毀滅性破壞和頻發次生災害給重型機械及運輸車輛通行造成的嚴重困難,重建需要的大量建材等要素保障更是世界性難題。侯雄飛以磚頭舉例,當時災區生産能力不夠,導致磚價飛漲,四川省委、省政府果斷採取措施鼓勵修建磚廠,實行專供機制控制物價,軍隊也前往災區幫助運磚,最終迅速平抑了災區建材價格。
四川最終克服重重困難,全面推進了災後恢復重建各項工作,如期完成了恢復重建任務。截至去年底,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納入國家規劃的項目完工27318個,完工率92%,完成投資7792.3億元,佔概算總投資的90%。災區産業實現優化提升,經濟發展超過震前水準;災區生態加快修復,防災減災能力得到加強;文化重建和精神家園建設紮實推進。
科學重建助力災區持續發展
“災區重建是百年大計。不僅要速度快,而且要效果好,要確保品質,還要在重建完成後,為災區注入新的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震後第七天,四川省委就專門召開全委會,著手災後重建規劃,明確了重建工作的指導原則、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堅決克服重建工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這個過程中,全國1000多家規劃設計單位,一萬多名城鄉規劃和建築設計工作者參與了39個重災縣、700多個鄉鎮、2000多個村莊的重建規劃。“災後農村、城鎮建設,群眾自己講的是,苦幹兩三年,跨越二十年。比較貧困的地方群眾講,是跨越了五十年。”
四川的科學重建,還體現在始終堅持尊重科學,遵循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把安全性作為項目重建最重要的前置條件。以震中映秀為代表的重建成果經受住了百年特大洪水泥石流災害的事實,表明四川總體上重建規劃選址是科學的,建設品質是安全可靠的。
與此同時,四川始終著眼發展抓重建,使災後重建過程成為改善發展條件、推動科學發展的過程,地震災區實現了“原地起立”基礎上的“發展起跳”。災區基礎設施得到根本改善,産業發展能力迅速恢復,恢復重建與新建擴建的協調推進讓災區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去年,6個重災市州中,有4個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27%以上,甚至大大超過四川全省的平均值。
考察團聽取四川災後恢復重建情況介紹
災區重建最滿意的是老百姓
災後恢復重建,最需要恢復和重建的是民生。震後十天,完成1500多萬人的應急安置;震後一百天,完成1200多萬人的過渡性安置;震後一年內,355萬戶震損住房修復加固全面完成;震後一年半,150萬戶農房重建全部完成;震後兩年,25萬戶城市居民住房基本完成。
這不僅僅是一組組讓人震撼的數字,重建後的災區公共服務設施全面升檔升級,建設標準更高,功能配套更全,服務能力更強。特別是學校、醫院,建成了最安全、最牢固、群眾最放心的可供震時避險的場所。災區老百姓流傳一句話,“現在災區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百姓。”
住上好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針對災區自我發展能力不強、公共服務保障仍需完善等問題,四川省委省政府編制了汶川地震災區發展振興規劃,切實解決災區面臨的産業發展、扶貧幫困、擴大就業和生態恢復及地質災害防治等突出問題,促進災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振興。包括在對死亡學生家庭提供再生育服務等一些具體問題上,已出生嬰兒2556名,成為一批深得民心的惠民工程。
化危為機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
在恢復重建過程中,四川提出了兩個加快的總體思路,即加快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創造了抗震救災、恢復重建、加快發展的奇跡。侯雄飛介紹説,近五年也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經濟發展最快、品質最好的五年,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在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工作中,蜀道難正在變成蜀道通。現在四川高速公路開工和通車里程之和居全國第二位;鐵路開工和通車歷程居全國第四位。原來出川鐵路僅四條,今後將達到18條,與周邊所有省區市都能連通。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二跑道已經投入使用,這也使之成為全國第四大樞紐機場。
在推進開放合作的過程中,目前四川已經與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關係,全球500強中已有175家在川投資或設立辦事機構,四川去年進出口增長速度全國第一。與此同時,以再造一個都江堰為目標的水利設施建設也正在四川掀起高潮。目前19個大中型骨幹水利工程和都江堰等7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工程建設全面鋪開,新增有效灌面240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850萬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在加大力度推進民生改善工作中,民族地區正舊貌換新顏。據介紹,四川是全國第二大藏區,實施了牧民定居行動計劃暨帳篷新生活行動、九加三免費教育計劃、衛生事業發展計劃。其中計劃用四年時間投資180億元,讓牧民住上新房,定居下來過上水電路都通的現代生活,告別風濕病、大骨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