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震後四年訪災區

時間:2012-05-03 14:49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圖為:都江堰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花農正在整理花卉。 記者 曾莉 攝

  日曆即將翻到2012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已過去近4年。

  4月下旬,本報記者隨全國百家黨報採訪團踏訪地震重災區,見證災區人的新生活。

  廢墟上興起農家樂

  青山巍巍,碧水淙淙。河畔的小村裏,幾十戶農家小院,青瓦白墻、木欄花窗。路邊大石頭上刻著3個紅色大字:棗樹村。

  進村頭一家是村民李玉明家,兩層小樓大門的牌匾上寫著“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這是李玉明3年前書寫的標語,顯得有點舊了。但主人一家的勤勞,讓標語精神沒有褪色。

  地震後,李玉明失去了家園。一年不到,李玉明就靠自己的努力搬進了新房,並成為村裏第一個辦起“農家樂”的人。現在,一年能收入七八萬元,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棗樹村坐落于青川縣大山深處,自然環境嚴重制約著經濟發展,青壯年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婦孺苦守著幾分貧瘠的山地。地震後,這裡的村民喊出“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感動全國。“如今棗樹村成了聚寶盆。”村黨支部書記羅義碧説,震前棗樹村主要靠傳統産業,每人平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震後,村裏借助寧波的援建,開展産業重建。開發三星級農家樂3家,茶園1027畝,已有400余畝進入盛産期,年出欄土雞5萬餘只,去年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4700元。

  在農業基地拿工資

  都江堰崇義鎮大橋村,現代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溫室裏,幾名工作人員正在打理花卉。“這些花是名貴品種,銷往全國各地!”劉大嫂正在熟練地為綠油油的種苗澆水。園區建成後,她就成了這個現代農業基地的“農業工人”,每月按時領工資。

  她告訴記者,以前,老公在外打零工,她在家種地,生活拮據。地震震垮了她家的小院,一年多後住進了有自來水和天然氣的新小區,還來到園區工作。“我在這裡學到了先進的農技知識,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一倍,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都江堰市有關人士介紹,該示範園區是都江堰市10萬畝現代生態農業集聚區綜合工程項目的一個縮影。整個項目涉及12個鄉鎮,建設花卉、蔬菜、獼猴桃等特色産業示範帶,發展現代農業,受益人口19萬餘人,佔全市農業人口的44%。

  這麼好的家,要守好了

  都江堰市向峨鄉鹿池新村,樓房林立,花園、綠地、小區道路乾淨整潔。

  門衛室外,坐著幾個戴著袖章的老太太。她們都是鹿池村村民,是自願為新村義務值勤的“物管”,負責打掃衛生,修剪枝葉,查看小區情況。


  65歲的祁老太太是白天時段的巡防員之一。她説,地震讓村民們無家可歸,村裏人都很絕望。2009年6月,原鹿池村500多名村民,從山裏遷進風景如畫的集中安置點鹿池社區,開始了新生活。

  但是,社區的治安問題隨之産生。由於當地派出所僅有8名民警,一個人要負責幾個社區,巡防難度大。為了守護好新家,村民代表大會召開,投票表決社區巡防方案:建治安巡邏隊,每戶出人義務巡邏。

  村民們説,能逃過地震一劫,從山裏住進樓房,這個新家一定要自己守住。村裏211戶共排了30個班,每班4人,每班由一名村幹部帶隊執勤巡邏。

  “這麼好的家,我們一定要守好了。”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