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實地解析舟曲泥石流成因(圖)

時間:2010-08-14 13: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8月13日,國務院參事、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探訪舟曲泥石流災區泥石流上源大眼峪和小眼峪。他表示,舟曲山區的灰岩經過長期風化形成裂隙面是這次泥石流災害的物源。中新社發 廖攀 攝

  張洪濤表示,512地震對這些山體造成的內傷是這次考察的重要內容。中新社發 廖攀 攝

  中國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13日率領幾位專家在舟曲災區實地考察泥石流災害成因。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泥石流上游山上的灰岩,在經年累月日曬雨淋的自然風化過程中出現了90度交叉斷裂的裂隙面,遇上百年不遇的洪水衝擊後漲開剝落,形成了這場特大泥石流的物源。

  13日中午,中新社記者跟隨張洪濤一行沿著三眼峪泥石流沖刷扇面的廢墟探尋此次泥石流的源頭,行走了約5公里後,來到大眼峪、小眼峪峽谷。張洪濤指著峽谷兩側的石頭説,山上的灰岩長年風化後變得鬆軟,特大洪水襲來後形成巨大的石塊匯入洪流,山谷兩側的泥漿加入,增加了潤滑性,加之這個地方有約1000米的地理高差,使石頭滾落的速度越來越快,給受災地區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力。

  他表示,這次泥石流是由突發的特大洪水引發的。山洪形成泥石流,泥石流經過的地方受到城區內大批樓房的阻擋,衝到樓房後分流,分成2至3條,又攜帶了大量的水泥、磚頭等建築材料繼續往下衝,在下游狹窄處再次受到阻擋,泥石流的力量進一步加劇,致使很多樓房被瞬間埋掉。

  在峽谷深處,記者看到有幾處被損毀的堤壩。張洪濤説,這種堤壩叫“谷坊壩”,這裡一共有4道谷坊壩,是專門用來預防泥石流的。壩上有排泄孔,用來把水排掉,把泥沙留下。而這次泥石流力量太巨大,谷坊壩經不住那麼大的衝擊力,下面的3道壩全部被沖毀,第4道也大部分被沖毀。

  在“512”地震中,舟曲也被列入重災區。“從表面看,地震對這裡的山體影響不是太大,但實際上內傷特別嚴重。我們正在從地質上找它的內傷,找它深部的、隱伏的地質活動斷層。”張洪濤説,今後,國土資源部將對“512”地震的影響帶進行全面排查,看看哪些地方還存在隱患。

  在三眼峪泥石流沖刷扇面的廢墟上,可以看到有多個巨大的石塊。在其中最大的一個石塊前,張洪濤組織專家進行測算。“據測算,這塊石頭約320噸重,可見當時大自然的力量有多麼兇猛,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張洪濤説,這些石塊組成了一個“陣列”,説明泥石流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動力體系。對這些細節進行解剖,然後進行反向推測,才能對整個災情有一個準確的評估,為可能發生泥石流災害的地方實施預防措施提供切實的數據。

  張洪濤不僅擔任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還是國務院參事,此前曾長期擔任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2005年6月,他曾向中共中央政治局講解國際能源資源形勢和中國能源資源戰略。(記者 周兆軍)
 

編輯:鐘寶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