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氣象專家深度解析如何應對泥石流災害

時間:2010-08-10 14:20   來源:新華網

  8月7日,甘肅省舟曲縣突降暴雨,隨即,泥石流在8日淩晨傾瀉而下。這場突如其來的災害目前已經導致337人遇難,1148人失蹤。一場暴雨為何會引發如此強烈的泥石流?到底泥石流是什麼?如何防禦泥石流災害?國家氣象中心應用氣象室主任趙琳娜為您做深度解析。

  什麼是泥石流?什麼是地質災害?

  趙主任解釋道,泥石流是指存在於山區溝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塊的特殊洪流。

  對於泥石流的發生,趙主任認為:泥石流一般發生在多雨的夏秋季節,出現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者是在連續降雨發生之後。另外,需要有豐富的鬆散物質以及,有利於把上述鬆散物質和水源集中的陡峭地形和地貌相配合。此外,不合理的人類經濟活動也能誘發泥石流。泥石流發生時會同時引發具有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和洪水破壞的雙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單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為廣泛和嚴重。

  這些形成條件在舟曲縣泥石流災害中均有體現。據其他專家分析,舟曲泥石流一方面是由於當地的地質構造--岩性鬆軟、岩土比較破碎,風化程度也很厲害,比較容易發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災害。二是因為舟曲縣是汶川地震的重災區之一,地震導致舟曲縣城周邊山體鬆動、岩層破碎,三是因為舟曲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續乾旱,造成部分山體、岩石裂縫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進入,導致滑坡。7日晚舟曲縣的特大暴雨更是直接地形成了此次災害。

  泥石流只是地質災害中的一種。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産、環境造成破壞和損失的地質作用(現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據國土資源部統計數據,截至今年7月份,與去年同期相比,我國發生地質災害的數量、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均明顯增加,其中滑坡在地質災害類型構成中所佔比例最大。

  氣象部門如何做好相關服務?個人如何判斷是否發生泥石流?

  泥石流常與暴雨洪水相伴發生,目前國土資源部門和氣象部門聯合發佈包括泥石流在內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在泥石流多發季節,應該及時收聽這類預警預報,並採取防範措施。

  泥石流固然可怕,但是趙主任提醒我們,只要抓住泥石流發生和行進的規律,採取必要的防範知識,是可以將泥石流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的。她強調,防禦中“看”和“聽”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看,指觀察到河(溝)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斷斷流或洪水突然增大並河水開始變渾濁,可確認河(溝)上游已形成泥石流。

  第二:聽,指深谷或溝內傳來類似火車轟鳴聲或悶雷聲,哪怕極其弱也可認定泥石流正在形成。如果溝谷深處變得昏暗並伴有轟鳴聲或輕微的振動聲,也説明溝谷上游已發生泥石流。如果一旦遭遇大的降雨,要迅速轉移到高處避險。不要在順溝方向躲避,而要垂直于河流,往河溝兩邊的山坡上避險。

  此外,在山區建設工作中必須把泥石流的因素考慮進去。在泥石流多發季節,避免到泥石流多發山區去野外作業或旅遊。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賽賽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