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臺獨”有限限制
 
 
  來源:      日期:2005-06-01 09:17

 

  最近,一度緊張的兩岸關係出現了一些積極的進展。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影響臺灣當局政策和島內政局發展的最大外部因素,美國對“臺獨”勢力採取了有限限制,產生了一些有限但積極的影響,但由于這種限制是“克制”的,其效果也是短期和有限的。

  限制“臺獨”信號清晰

  美國對“臺獨”勢力的限制是基于美國的國家利益,在美國對華政策的框架內進行的。美國對華政策的基礎在《上海公報》有明確的規定,即“美國承認臺灣海峽兩岸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美國對此不提出異議”。“臺獨”勢力改變臺海現狀的作法,特別是臺灣當局提出的“臺獨”時間表,是對美國“一個中國”的政策的挑戰,也是美國現實利益的挑戰。布什2003年表示,“臺灣領導人陳水扁的言行表明他可能想作出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決定,這是我們反對的。”這樣清晰的信號遏止了“臺獨”的囂張氣焰。

  在連戰訪問大陸之前,“美國在臺協會”駐臺北辦事處就與國民黨進行了頻繁的接觸。在連戰訪問大陸前夕,美國國務院和白宮分別表示歡迎與讚許。連戰訪問大陸後,白宮發言人表示,中美雙方“在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標。我們相信海峽兩岸的對話對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是重要的。”這些無疑影響了臺灣當局對連宋大陸之行的態度,促使臺灣當局增加了與美國的溝通。

  但是也應該看到,美國對“臺獨”勢力的限制是有限度的,美國並不希望臺灣問題在符合中國利益的基礎上得到解決。從戰略目的看,無論是2002年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還是四年防務評估報告都表明,防止有潛在實力的競爭對手對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提出挑戰是美國最主要的戰略目標;而美國在亞太軍事部署的調整和加強,以及美國國防部每年向國會提交中國軍力評估報告則對中國軍力提升表示出嚴重關切乃至憂慮和警惕。這些都清楚地表明美國實際上是把中國作為下一個戰略對手的,在這種戰略框架下維持臺灣與大陸不統不獨、分裂對抗的局面,從而以臺制華,維護美國的全球霸權利益。因此美國不會鼓勵臺灣當局在緩和與大陸關係上走得太遠。

  對兩岸復談態度曖昧

  從政策層面上看,美國對華政策大框架並沒有改變。美國仍然堅持按照《與臺灣關係法》發展與臺灣的關係。美國還將繼續鼓勵和支持臺灣當局,繼續向臺灣出售武器。更需要關注的是,美國國內有一部分勢力一直在推動美國政府提高與臺灣當局的關係水平,要求政府改變一個中國的政策。

  在對臺灣出售武器問題上,一些美國親臺勢力比臺灣當局還要著急。比如最近他們提出把2001年對臺灣一攬子軍售分成小的項目,以促使臺灣“立法院”透過,也有人要求臺灣當局就軍購特別預算進行公民表決,否則他們懷疑臺灣當局“自衛”的誠心和決心;更有一些國會議員正在國會醞釀新的議案,推動政府允許李登輝再次訪問美國。如此等等反映了美國國內在臺灣問題上存在很多消極因素。

  正因為如此,美國對“臺獨”勢力只是限制其採取冒險的“臺獨”步驟,防止他破壞臺海的和平與穩定。另一方面在美中溝通中,美國只提出要中國大陸與臺灣選舉產生的政府對話,除此之外則非常模糊。

  臺灣當局一方面重復美國的立場,要求大陸與其直接溝通和談判,另一方面強調兩岸關係的恢復不應該設什麼先決條件,但這種說法本身已經為兩岸關係的恢復設置了先決條件,那就是在否定兩岸“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的條件下與大陸恢復談判。因此,從長遠來看,兩岸關係的突破仍然面臨著很大的困難,不管局勢有怎樣的發展,都不能對美國有過高的希望,也不能有任何僥幸心理,更不能放松反對“臺獨”勢力的鬥爭。(作者:外交學院副教授 張清敏 來源的:《國際先驅導報》)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