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最新報道
最新報道


 

新的里程碑與新世紀的奮鬥目標
 
 
  來源:      日期:2003-01-20 14:50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發展階段,十六大報告關於這方面的論述,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同志關於中國發展戰略的構想。
●我們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準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必須正視這一重要判斷,緊緊抓住21世紀頭20年這個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不只限于經濟方面,而是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從實際出發,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進入新世紀,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學習十六大報告,我們要明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掌握十六大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戰略部署,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要堅持的基本要求,從實際出發,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
“三步走”發展戰略,是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之初,根據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鬥目標設計的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戰略構想。按照“三步走”戰略,到20世紀結束時,我國已順利實現了國內生産總值翻兩番的目標,經濟社會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正如國際輿論評論的:中國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取得了其他國家用幾個世紀才能取得的成就。十六大報告指出:“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連接或貫通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戰略前兩大步和後一大步的關鍵階段,是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經過“三步走”戰略的前兩大步,我們已經達到了總體小康,這一巨大成就,為我國在新世紀的發展奠定了新的起點。基於這個新起點,對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戰略構想中的第三步進行具體規劃,成為一個需要解決的歷史性課題。為此,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從20世紀90年代下半期就開始進行醞釀和設計。十五大報告初步地把第三步戰略部署具體化,提出了到2010年、建黨一百年和新中國成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形成21世紀第一個十年、第二個十年一直到世紀中葉的三段劃分。這可以説是在實現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戰略第三步中又劃分出來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後來我們黨在若干次會議上明確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到了黨的十六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成為會議的主題,十六大報告對這一目標進行了充分論證和全面部署,指出“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這一目標和部署還寫進了黨章,提出要“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準,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
十六大報告關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重要階段及其發展目標和規劃部署的論述,説明我們黨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有了新的更加深入的認識。這是對鄧小平同志關於“三步走”戰略思想的豐富和發展。認真學習十六大報告的這些重要論述,對於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規劃黨和國家未來進一步發展的藍圖,明確目標和任務,繼續保持拼搏奮進的精神,堅定、紮實、穩妥地向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邁進,具有重要意義。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進行長時期的艱苦奮鬥
十六大報告指出:“必須看到,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準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的目標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這個長的歷史過程中,我們已經歷了若干個具體的發展階段,還要繼續經歷若干個具體的發展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我們要在勝利完成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基礎上,實施第三步發展戰略,繼續向現代化目標邁進。在這個階段,必須繼續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和各項方針政策不動搖。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既不能看不到我國已經進入小康社會,有可能又有必要集中力量在這一新的起點上抓緊進一步推進現代化建設;又不能忘掉我們的基本國情,以為可以很快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目前,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但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準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僅僅處於小康社會的起點,與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相當的距離。講“低水準”主要在於,我國現在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還不到1000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這僅僅是跨入了下中等收入國家的門檻。講“不全面”主要在於,現在以生存消費為基本內容的人民物質生活滿足程度雖然比較好,但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精神生活水準還不高,農村教育還比較落後,人民群眾對文化體育、高等教育、醫療保健等方面的需求還不能普遍地得到滿足。另外,距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還有很大距離,生態與生産、生活的矛盾還很突出。講“發展很不平衡”主要在於,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和生活水準差距還很大。據統計,到2000年底,在全國除市轄區以外的2000多個縣級單位中,未達溫飽線的佔22.8%,居溫飽線和小康線之間的佔63.2%,居小康線和比較富裕線之間的佔13.7%,達到比較富裕線的只佔0.3%。從人口看,2000年全國基本達到小康水準的佔74.8%,接近小康水準的佔12.8%,還有12.4%的人口未達溫飽標準。十六大正是基於我們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準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明確提出要全面建設一個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使我們的“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就是説,要在總體達到小康水準的基礎上,努力把小康社會建設得水準更高,內容更全面,惠及全體人民。
21世紀頭20年是我們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這期間,我國將進入更加富裕的小康社會建設期、經濟結構的調整期、經濟體制的完善期以及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最初適應期。這幾個方面任務的完成,都有賴於能否緊緊抓住和充分利用這個“重要戰略機遇期”。另一方面,當人類社會跨入21世紀的時候,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擺在我們面前的既有機遇,又有挑戰。形勢逼人,不進則退。我們必須認清形勢發展的主流,把握機遇,奮起直追,努力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經過這個階段的建設,再繼續奮鬥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全面發展的目標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不只限于經濟方面,而是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適應我國生産力發展水準、體現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社會發展階段,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準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和政治生活的發展。這就要積極推動整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協調發展,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促使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宏偉的,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完成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這一奮鬥目標,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做到發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開放有新局面,各項工作有新舉措。
任何工作都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樣才能減少失誤,增加成功率。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各地各部門也必須從實際出發,緊密聯繫本地本部門的情況,制定出符合實際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措施,扎紮實實地推進各項工作。一方面要看到,我們在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為進一步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也出現了一些新矛盾、新情況,如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仍很困難、下崗職工再就業難、中西部地區發展較慢、生態環境品質趨於惡化等。只有客觀、全面、正確地估計這些情況和問題,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才能加快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
由於全國各地條件和基礎千差萬別,發展會很不平衡,差距客觀存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可能有先有後。比如,東部及沿海地區包括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有可能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而中部和西部地區由於條件差、困難多,實現目標的時間可能就會長一點。我們應該正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一個非平衡發展的過程。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併發揮示範帶動效應。同時,積極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努力使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速度,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從根本上完善我國地區經濟格局,努力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