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媒體評論
媒體評論


 

人民日報評論員:五論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
 
 
  來源:      日期:2002-12-23 10:09

    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以與時俱進的精神推進改革開放。
  實行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歷史性選擇。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以來,我國的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推進,為現代化建設注入巨大生機和活力。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新時期中國最鮮明的特徵。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要求我們,必須勇於探索、敢於攻堅、善於創新,以與時俱進的精神推進改革開放。回顧過去,正是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造就了今日的輝煌,贏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歷史性成就。繼往開來,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才能不斷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改革要有新突破,十六大提出的這個重要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我們要始終不渝地堅持和深化改革,全面落實十六大確定的各項改革任務。對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衝破,對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對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進一步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進一步健全市場體系,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進一步深化分配製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開放要有新局面,這是與改革要有新突破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在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我們既面臨著大好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和堅實的步伐,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要進一步擴大商品和服務貿易,進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提高利用外資的品質和水準。同時又要堅定不移地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援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
  20多年改革開放的經驗證明,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們都要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把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貫穿于現代化建設整個過程。以與時俱進的精神推進改革開放,必須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改革開放是我國億萬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改革開放是為了人民群眾,改革開放要依靠人民群眾。改革愈是深入,開放愈是擴大,就愈能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出來,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都應當用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的工作,站在改革開放的前列,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團結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鼓舞和激勵廣大人民群眾更加積極地投身於改革開放新的偉大實踐,奏響新世紀新階段改革和開放的雄壯樂章。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