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媒體評論
媒體評論


 

新華社評論員:堅持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來源:      日期:2002-12-13 11:12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這不僅深刻揭示了理論和實踐的內在聯繫,而且科學地闡明瞭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對於推動社會發展、引領社會變革中的巨大作用和促進制度、科技、文化和其他方面創新的重大意義。我們要深刻領會,全面貫徹。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新特別是黨的思想理論上的創新更具重大意義。進入新世紀,世界在變化,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在前進,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在發展,迫切要求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總結實踐的新經驗,借鑒當代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論上不斷擴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只有這樣,黨的思想理論才能引導和鼓舞全黨和全國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的集中體現和取得的最偉大的成果。十六大報告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新舉措,都是在這一理論創新的指導、推動和影響下形成的,必將引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堅持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一定要堅持實踐第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歷史經驗證明,離開實踐談理論創新,就會犯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錯誤。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沒有止境。我們要突破前人,後人也必然會突破我們。這是社會前進的必然規律。我們要適應實踐的發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的、實踐的、發展的觀點,發揮歷史的主動性和革命的創造性,不斷解決新問題。
堅持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一定要善於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要使黨和國家的事業不停頓,首先理論上不能停頓。否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丟掉老祖宗,是錯誤的、有害的;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也是錯誤的、有害的。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要譜寫新的理論篇章,要發揚革命傳統,又要創造新鮮經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産物,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科學總結。“三個代表”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我們要把實踐基礎上取得的新認識、新思想、新觀點,落實到更好地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上來,落實到發展中國的先進生産力、先進文化,實現和維護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用黨的十六大精神統一全黨思想,教育全體人民,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堅持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一定要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能否始終做到這一點,決定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堅持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永遠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根本要求,也是全黨同志莊嚴的歷史使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發展的、前進的。我們必須在思想上不斷有新解放,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體現在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以實踐基礎上理論創新的豐碩成果,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