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媒體評論
媒體評論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牢牢抓住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來源:      日期:2002-12-12 08:34

    新華網北京12月11日電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這一重要論述清楚地告訴我們,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既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重要前提,必須牢牢抓住。
  牢牢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歷史的,必須放到推動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中去考察,放到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奮鬥中去考察,歸根到底要看黨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作用。能否促進經濟和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是檢驗黨執政興國能力和黨的先進性實現程度的根本標準。因此,必須把堅持黨的先進性與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實現民富國強,統一到發展上來,並且把它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牢牢抓住。這是我們黨對長期執政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的深刻把握。惟此,才能使黨的先進性得到充分體現,使黨的執政地位不斷鞏固,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落實。
  牢牢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重要前提。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發展中大國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發展。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中國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要靠自己的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經過2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生産力水準、人民生活水準和綜合國力都上了一個新臺階。但我國生産力水準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只有進一步發展,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只有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才能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牢牢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發展包括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等諸多內容,但經濟發展是最重要的,是其他諸方面發展的基礎。當前,我國最突出的問題是經濟、科技相對落後,這就決定了黨的根本任務是大力發展社會生産力,以經濟發展帶動和促進其他方面的發展。要立足中國現實,順應時代潮流,繼續根據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生産關係;根據經濟基礎的發展要求,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上層建築,不斷開拓促進先進生産力發展的新途徑。
  牢牢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堅持和深化改革,為發展不斷注入動力。改革是發展的動力之源。應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從根本上消除束縛生産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應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目標,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應以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為目標,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於調動文化工作者積極性,推動文化創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衝破,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
  牢牢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相信和依靠人民,集中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發展是為了人民,發展必須依靠人民。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始終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在我國社會深刻變革、黨和國家事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把一切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和凝聚起來,至關緊要。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援人們幹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於人民。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凝聚和依靠人民的力量發展我們的事業,使我們黨始終與時代發展同步伐,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完)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