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媒體評論
媒體評論


 

人民日報:三論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
 
 
  來源:      日期:2002-12-05 13:23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六大確立的我國在本世紀頭二十年的奮鬥目標。這個目標展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壯麗前景,具有極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已經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戰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但我們必須看到,我們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準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準,還需要進行長期的艱苦奮鬥。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確立,意義十分重大,影響極其深遠。集中力量,到建黨100年時,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是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經過這個階段的建設,到本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有了堅實的基礎,有了可靠的保證。
  回顧我們黨的奮鬥歷程,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時期,我們黨都根據人民的意願和事業發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標,並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為之奮鬥。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是我們黨依據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的深刻分析,依據對我們面臨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正確把握而提出來的,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必將激勵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奮發圖強,昂首闊步,奮勇前進。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一幅宏偉藍圖,實現這個目標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我們對實現這個目標充滿必勝的信心,同時要清醒地看到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帶來的嚴峻挑戰,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風險。全黨同志和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深刻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奮鬥目標,必須最廣泛地動員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奮鬥;深刻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深刻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就是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目標已經確定,任務已經明確,關鍵在於落實。全黨同志和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部署,從各地各部門的實際出發,紮實工作。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率先實現現代化。要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通過學習十六大精神,胸懷全局,立足本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勤奮工作。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人人有責,人人受惠。可以肯定,實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們的祖國必將更加繁榮富強,人民的生活必將更加幸福美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進一步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讓我們積極投身於這一偉大事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共同創造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