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名詞點擊
名詞點擊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來源:      日期:2002-10-08 11:36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民主化是人類政治發展的最終目標。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不斷向前發展,人們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要求愈加迫切。十五大以來,黨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入,並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和規章制度,採取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步驟和方法,使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在穩定的前提下逐步得以實現。江澤民在“5.31”講話中又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主張。他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包含著若干豐富的內容,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保證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理想目標得以實現。在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須做到:
  對社會主義民主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其一、要改變僅僅把民主看成是一種工作作風,如允許大家説話、領導著作風開明等等;其二、民主政治的建設必須與經濟和社會全面進步相適應、必須與民族的政治傳統相適應,超越具體國情、超越歷史階段的民主,無利於政治局面的穩定,還會妨礙社會的穩定、發展與進步。儘管近代民主政治起源於西方,它的若干理論原則、制度設計、運作方式有若干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但是,“我們要發展的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決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在中國,政治文明的建設,民主進程的推進,必須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前提,其最根本的就是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執政地位,是中國人民歷史的選擇,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現實要求。在當代中國,唯有中國共産黨能夠凝聚民族的力量,駕馭複雜的局面,完成民族復興的使命,帶領人民走向輝煌的未來,因此堅持黨的領導在什麼時候都是不能動搖的政治原則。“必須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鞏固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性,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優勢。”
  民主政治的推進與法制的完善緊密相連。在當今中國,民主政治建設是法制建設的價值導向。離開了民主政治建設的價值導向去進行法制建設,只能使法制建設離開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最終目標,違背人類政治進步的方向,阻礙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同時,民主政治建設離開了法制的建立與完善,就不會得到有效的保障,甚至會使民主成為“民亂”,無政府現象猖獗,這對正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是十分有害的。
  目前,政治文明建設的當務之急是“著重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為此,必須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通過制度設計、創新來保證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選舉、決策、管理、監督的權利,尤其是在幹部選拔任用過程中,落實群眾應該擁有的“四權”,並建立和完善健全的權力制約機制和監督機制。這些制度安排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和必然要求。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主張的提出是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的豐富和發展,是對我國政治國情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和與時俱進的思想品格的具體體現,是“七一”講話中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深刻補充。它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體目標要求和實踐活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北京市委黨校副研究員 楊德山)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