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名詞點擊
名詞點擊


 

“兩大歷史性課題”
 
 
  來源:      日期:2002-09-16 14:51

 

  “我們必須繼續圍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個基本問題,進一步解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


  1997年9月,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要"不斷提高領導水準和執政水準,不斷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以新的面貌和更強大的戰鬥力,帶領人民完成新的歷史任務。"同時,他還告誡全黨:"我們已經走出了一條光明大道,但前面的路並不都是平坦的,還會有各種困難和風險,包括可以預料的和難以預料的,來自國內的和來自國外的,經濟生活中的和社會政治生活中的。"2001年,江澤民在"七一"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們必須繼續圍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個基本問題,進一步解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


  由於我們黨現在已經從一個領導全國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一個領導人民掌握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一個在受到外部封鎖的狀態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在全面改革開放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她肩負著團結和帶領全中國各族人民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從而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因此,進一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要使黨能夠領導和代表人民掌握國家政權並保持長期執政的地位,團結和帶領人民完成"三大歷史任務",就必須努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而要做到這一點,黨就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創造力。在正確的思想路線指導下,根據世情、國情、民情、黨情的現實狀況和發展趨勢,制定出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戰略性、階段性發展目標,並採取相應的、靈活的政策和策略,調動人民群眾參加黨所領導的偉大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宏大的幹部隊伍,使他們具有適應時代和形勢發展要求的理論、政策、知識、工作水準,具有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按照科學規律辦事的能力,掌握科學的領導方式和方法。


  要使我們黨保持和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完成歷史賦予的莊嚴使命,還必須努力提高黨的反腐防變與抵禦風險的能力。由於我們黨是一個執掌著擁有13億人口大國政權的大黨,有著調動全國人、財、物等資源的大權,從中央到地方的各個部門、各個地區的領導職務大多由我們黨的黨員擔任,所以能不能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直接關係到能否保持我們黨與人民群眾長期形成的血肉關係。歷史經驗反覆證明,執政黨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人民群眾。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歷史上官本位思維的影響和外來腐朽思想的侵襲,一些黨員幹部身上滋生出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的思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嚴重,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現象屢禁不止。這些現象如果得不到有效地遏止,就會有亡黨亡國的危險。因此,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反腐敗要標本兼治,從教育、法制、監督等多方面入手,綜合治理,努力使腐敗現象減少到最低程度。同時,由於我們處在一個開放的時代,目前國際局勢正發生著深刻複雜的變化,特別是加入WTO後,我國面臨的發展機遇和外來挑戰並存,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直接考驗著黨和政府觀察應變和決策能力。此外,隨著國內經濟和社會生活多樣化的出現,人民內部矛盾呈現複雜化趨勢,如何減少、化解矛盾,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考驗著黨對群眾的組織、動員能力。


  "兩大歷史性課題"的提出,是中國共産黨人根據時代發展需要和黨的自身狀況及所擔負的歷史使命而提出的新的黨建任務,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為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加強自身建設明確了基本目標和努力方向。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