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名詞點擊
名詞點擊


 

“與時俱進”
 
 
  來源:      日期:2002-09-16 14:51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保持先進性和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我們能否始終做到這一點,決定著中國的發展前途和命運。”


  江澤民在2001年建黨80週年講話中提出"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在2002年中央黨校發表的"5.31"講話中,他又進一步指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保持先進性和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我們能否始終做到這一點,決定著中國的發展前途和命運。"


  與時俱進,就是要求中國共産黨人在思想上、理論上與時代同進步,站在時代的前列,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要求她所領導的國家事業也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要求她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又要在實踐發展中不斷檢驗和豐富這一偉大學説,不斷推向新的發展境界,而不是因循某些原理、結論、章句,教條主義地生搬硬套,削足適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堅持與時俱進就必須做到:


  "一定要看到《共産黨宣言》發表一百五十多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發生的重大變化"。150多年來,人類社會在政治上經歷了階級矛盾和民族衝突不斷激化,最終導致兩次世界大戰的慘劇;經歷了超級大國兩極對立,意識形態對抗,互相隔閡的時代;共産主義運動經歷了從理論到現實,從一國到多國取得成功,而又走向低潮的複雜過程;資本主義社會經過了自身的調整,獲得了相當的發展空間和餘地的變化。目前,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將會在相當長時間內在鬥爭與合作、影響和滲透中共存,彼此的鬥爭將反映在生産力水準和綜合國力的競爭與較量上。在經濟上,科技迅猛發展的強烈推動、世界市場為紐帶的全球化趨勢,必然形成更大規模的社會化大生産,推動生産力的進一步發展,同時生産要素的全球化流動,國際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發展機遇,又使他們承受著不公平的競爭壓力。在文化上,世界範圍內的文化交流日趨廣泛,先進的文化架起了人類彼此了解的橋梁,腐朽的因素則又毒害了部分人的心靈,各民族的個性文化則又面臨著毀滅的危機,文化領域的借鑒與保護、趨利與避害,是擺在世界人民面前的重大課題。在科技上,它對人類物質、精神、政治生活的作用越來越顯得極其重要。如何運用科技發明造福人類,也是全人類關心的重大問題。


  "一定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建國50多年,尤其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生産力發展水準、綜合國力、人民的生活水準和國際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80年代中期確定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中的前兩步已經順利實現,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處於這一階段,我們既要看到我們已經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同時還必須清醒地意識到我國目前,乃至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離發達國家的發展水準和我們的奮鬥目標相差很遠,只有踏踏實實、埋頭苦幹,才能實現第三步奮鬥目標。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努力增加人民的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在追求效率的同時,兼顧公平;要努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要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與經濟和社會發展想適應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不斷豐富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等等。


  "一定要看到看到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社會已經和正在經歷著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和知識經濟的重大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社會分工的進步和社會經濟制度的改革,我國社會的階層結構、組織形式、人們的勞動就業方式等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會越來越向複雜化、多樣化方向發展,這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觀以至為轉移的趨勢。


  上述這些變化要求中國共産黨人"一定要充分估計這些變化對我們黨執政提出的嚴峻挑戰和嶄新課題"。看不到《共産黨宣言》發表150多年來人類社會發生的深刻變化,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是錯誤的、有害的,但是藉口時代發生變化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丟掉老祖宗,同樣是錯誤的、有害的;看不到我們已經取得的成績,就會對社會主義事業喪失信心,忽視我們前進中的困難,就會驕傲自滿、故步自封;看不到我國社會經濟生活領域的急劇變化,不能及時改善領導和管理方式,就會落後於時代,在政治上處於被動。


  對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理論品質的概括和運用,是中國共産黨人從歷史和現實生活,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發展的狀況得出的科學結論。它豐富了黨的思想路線內容,為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提供了指導依據。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