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島內反應
島內反應


 

臺灣各界關注中共十六大
 
 
  來源:      日期:2002-11-11 10:19

    本報臺北11月9日電 記者王連偉、孫立極報道:11月8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引起了臺灣島內各界的特別關注。
  包括《中國時報》和《聯合報》在內的島內主要報紙,在昨天的晚報和今天的日報版面上,都毫不吝嗇地將頭版及要聞版的重要位置留給了中共十六大,同時配發了大幅照片。島內各家電視臺雖沒有進行現場直播,但多家電視臺均在第一時間報道了中共十六大召開的消息,並在當天的各整點播報中突出報道了江澤民作十六大報告時的畫面和大會會場內外的鏡頭,對於報告中有關兩岸關係的部分,一些電視臺更是邀請了大陸問題專家進行現場解讀。“中央社”還將十六大報告中有關臺灣問題的內容在網上播發。打開電腦,當地各大網站也紛紛推出十六大專題以及各種相關的背景資料。
  記者注意到,島內各家媒體對本次中共十六大所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有關人事變動和兩岸關係方面。十六大開幕式當天出版的《聯合晚報》的頭條刊登江澤民談臺灣問題的有關內容;《中時晚報》則以“世代交替十六大”為題發表社評;兩家報紙還分別刊登了臺灣“行政院”和“陸委會”主要官員對中共十六大和江澤民報告的反應。今天出版的當地各大報紙,均在頭版頭條或要聞版的位置上發表了有關中共十六大的各種消息和文章,其關心的重點仍然放在兩岸關係上,並就十六大報告中所提的臺灣問題有關內容進行了各種解讀。《聯合報》發表了該報特派記者發自北京的文章。該報以“江澤民勾藍圖,大陸建設小康社會”為題,介紹了十六大報告中的一些內容,同時還以圖表的形式,向讀者介紹報告中的重點。《中國時報》刊登了該報特派記者發回的新聞分析“江提時間概念,凸顯統一緊迫感”,該篇新聞分析文章認為,在“時間”概念下,深入解讀講話內容就不難發現,它不再是“空洞的統一設想”,而是一種推動統一的具體方案。
  臺灣朝野人士也對十六大的召開表現出了關注。“陸委會”的官員指出,江澤民在報告中提出的三個“可以談”,顯示出大陸對臺的戰術變得更加靈活……今天上午,在臺北市召開了一個“中共十六大之後的兩岸關係座談會”,與會的大部分人是島內大陸問題的專家學者,此次座談會顯示了島內各界對中共十六大的關注和重視,會議還引來了島內眾多的新聞媒體前來採訪。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