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高層動態 | 要  聞 | 文件決議 | 本網特稿 | 會議進程 | 代表風采 | 代表聲音
理論解讀 | 輝煌成就 | 海峽之聲 | 媒體評論 | 現場報道 | 圖片新聞 | 黨建巡禮 | 共建和諧 | 兩岸黨際交流回顧
字號:
從十七大報告看我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著力點

  時間:2007-10-19 09:56    來源:解放日報     
 
    正是鄧小平同志非常明確地給出了一個毋庸置疑的命題,叫做“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給全國人民看到了民主對於社會主義的意義。黨的十六大有關於“中國共産黨人一向以民主為己任”的説法。這一次,我們黨對於民主的認識則更加深化,將民主視為了社會主義的生命。就是説,假如沒有民主,社會主義就無以生存。

  黨的十七大是一個里程碑。胡錦濤同志在總結了黨的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執政治國之卓越成就的基礎上,對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的工作作了綱領性的闡發,從原則到目標,從政策到步驟,向全黨、全國人民展示了一幅清晰的藍圖。由此我們看到,處於新時期的中國共産黨,已經站到了一個新的起點上,已經找到了在我們這個全球化、國際化、市場化背景下如何將我們這個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引向繁榮、民主、文明和和諧的路徑。

  在經過了近30年的改革開放之後,隨著經濟體制的變革和經濟的發展,政治發展的任務就顯得越來越迫切也越來越重要。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早期特別是中期,鄧小平同志就反覆強調過,我國的改革是包括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全面改革,而且指出,沒有政治體制的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就無法進一步推進,經濟發展就會遇到障礙,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就不可能實現。在這一次胡錦濤同志的報告中,對於政治建設和政治發展又一次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報告從6個方面闡明瞭未來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和目標,為我國的政治發展指明瞭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對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發展的闡述,既高屋建瓴,又詳盡具體。筆者僅從中列出幾個重要的命題,即可看到我們黨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發展方面的著力之舉。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改革開放之初,鋻於“文化大革命”給我們國家的民主政治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以及當時很多人還對“民主”這個詞帶有某種“敬而遠之”的心態的時候,正是鄧小平同志非常明確地給出了一個毋庸置疑的命題,叫做“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給全國人民看到了民主對於社會主義的意義。黨的十六大有關於“中國共産黨人一向以民主為己任”的説法。這一次,我們黨對於民主的認識則更加深化,將民主視為了社會主義的生命。就是説,假如沒有民主,社會主義就無以生存。

  “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式成為國家意志”。堅持中國共産黨對於國家政權的領導,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的基本特徵,也是我國政治發展的基本原則和必然要求。但是,黨畢竟是黨,國家應該還是國家,黨執政治國的實質是:黨通過其綱領和組織,向國家機構和政府組織推舉黨的領導幹部,黨的領導幹部在國家和政府機關的領導崗位上,遵循黨的綱領和黨的主張,將黨的意志貫徹到政治過程之中。也就是説,黨執政治國並不意味著黨直接通過黨的結構和黨的組織來進行實際的國家治理和政府管理。這是政治科學和政治實踐的一般準則。在胡錦濤同志的報告中,這樣的意識非常清晰,他指出,要“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式成為國家意志”,可以認為,這是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法治政治的要義之所在。

  “建議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也是一個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的命題。權利平等是近代以來的一個得到普遍公認的憲法原則,從而也是現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多年來,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二元治理結構,更由於我國特定條件和特定環境所形成的鮮明的城鄉差別,我國城鄉居民的權利差別不僅實際上存在,而且還得到了法律的確認。最為基本的是,我國還實行著城鄉按不同比例産生人民代表的做法。胡錦濤同志在這一次的報告中,以黨中央的名義,鄭重地提出了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的建議,其戰略性意義非同一般。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國是一個農業人口占大多數的國家,而在現行的選舉制度中,大多數的農業人口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的比例卻成“倒挂狀”,這種以少數代表來代表大多數農業人口的現狀,在今後的政治發展中將有望得到改變。

  “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式”。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政治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現代西方一些學者提出的協商民主、協商政治、協同治理等等概念,正是在其以選舉制度為核心的代議民主早已成為一種成熟的政治形式的基礎上,提倡在政治過程中引入協商機制的思想主張。由此我們也可以認為,在決策程式中引入廣泛的協商過程,不僅是現代民主政治的要求,也是科學決策的要求。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式,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政治協商結構的政治意義,將開創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協商民主的模式。

  “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推進政治發展的主體是全體國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是全體國民。因此,切實推進我國的公民教育,以奠定必要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人文基礎,是實現我國政治發展目標的基本前提。十七大報告充分闡述了這一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的主張,提出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教育國民牢固地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我們清晰地記得,在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之初,我們甚至還非常忌諱有關民主、自由、人權這樣的政治概念,那時候很多人似乎總是習慣於將這些概念與資本主義的政治相聯繫。應該説,思想解放是我們改革開放的前提,也是我國經濟發展和政治發展的前提。從忌諱民主、自由等等概念到今天我們黨明確提出要通過公民教育,使國民樹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這樣的轉變不僅體現了我國政治發展的成果,而且也明確地展示了我國政治發展的基本價值和取向。

  “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各級國家機關和政府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權力均來源於人民的委託,這是我國的憲法基礎,更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所在。既然是這樣的一種關係,那麼任何權力的行使都必須受到人民的監督,都必須對人民有所交代,這也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基本要義。權力的公開化和透明化,既是民主政治的要求,也是有效防止權力被濫用、防止權力腐敗的制度性屏障。遵循了“權力在陽光下運作”的基本原則,當能有效地使權力的運作更為規範、更能體現人民的意志。

  作為執政治國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七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項具體方略。引人矚目的是,上述這些關於政治建設和政治發展的重要命題,將無疑使我們看到我國政治發展的前景和方向。社會的發展從來就是經濟、政治、文化多個層面的共同發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政治發展的任務已經提到了議事日程,我們黨已經為此制定了戰略部署。現在需要的是:有必要通過切實的制度設計和方案設計,將上述重要命題付諸實施。

  (作者係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上海市政治學會會長桑玉成)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