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高層動態 | 要  聞 | 文件決議 | 本網特稿 | 會議進程 | 代表風采 | 代表聲音
理論解讀 | 輝煌成就 | 海峽之聲 | 媒體評論 | 現場報道 | 圖片新聞 | 黨建巡禮 | 共建和諧 | 兩岸黨際交流回顧
字號:
迎接十七大:中國私營企業整體發展氛圍持續改善

  時間:2007-10-12 13:02    來源:-新華網     
 
 
 

  

  圖表:我國私營企業增長迅速 新華社發

  新華網上海10月12日電(記者 季明)中國服裝民企美特斯邦威上月底剛在號稱“中華第一街”的上海南京路上開出面積9000平方米的旗艦店,這也是美特斯邦威在中國開業的第2000家門店。

  美特斯邦威董事長周成建10多年前還只是浙江溫州的一名裁縫,如今他的企業年銷售額超過30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市場休閒服飾銷售額中排名第一。他説:“把旗艦店建在上海南京路,就是要和國際一線服裝品牌在國內最重要的商業街上同臺競爭。”

  讓這位老闆如此有底氣的原因,除了企業良好的經營業績外,還有中國私營企業整體發展氛圍的持續改善。

  5年前,中共十六大對中國共産黨章程進行修改,首次在黨章中允許“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申請入黨,這就為私營企業主入黨鋪平了道路。黨章還第一次寫入了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職責。

  身份限制的打破,使得更多的私營企業主積極參與中國的政治生活。2003年,重慶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當選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開民營企業家成為中國省級領導之先河;同年,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出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

  今年2月,溫州市十次黨代會召開,私營企業主曾憲光作為“兩新組織”的代表出席,他還被選為主席團成員。溫州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表示,這體現了對這個群體的認同。

  目前在中共7000多萬名黨員中,有近300萬來自非公企業。5年前首次有新經濟組織人士成為中共黨代會代表,而出席中共十七大的新經濟組織黨代表人數有所增加。輿論認為,他們使中共的持久發展獲得了“新源泉”。

  分析人士認為,如何堅持和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將在十七大上得到進一步闡釋和討論。

  中共十七大代表、浙江萬豐奧特控股集團黨委書記兼董事長陳愛蓮説,作為基層民營企業的代表,參加黨代會就是要把基層民企的黨建問題和黨員的心聲帶到北京去。

  過去對私營企業的各種歧視也正在消除。2005年國務院發佈《關於鼓勵支援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新中國50多年來第一部以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主題的中央政府“紅頭文件”。被私營企業主親切稱為“非公經濟36條”的這部“若干意見”,指導思想是“對非公有制企業和其他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實行同等待遇”。

  在“非公經濟36條”的鼓勵下,一些原先禁止私營企業涉足的經濟領域開始開放。劉永好的新希望集團介入銀行、證券等過去非公經濟的“禁地”,成為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王健林的萬達集團進入電影放映領域後,更是建成了中國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

  “‘非公經濟36條’圓了我們的飛天夢。”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説。這家以航空包機業務起家的民營企業2003年收購宜昌三峽機場,掌控東方航空武漢航空公司18%的股份,實現民企進入航空業的“破冰”。而今,成立僅一年的均瑤集團旗下吉祥航空,更是在今年前8個月實現盈利1800萬元人民幣。

  如今,私産保護和國家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已經寫入中國憲法;而今年兩會期間通過的《物權法》和《企業所得稅法》又為保護私營企業主的“恒産”和“恒心”奠定了法律基礎。

  目前,中國約有5000萬人規模的新社會階層,他們掌握或管理著1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的資本,使用著全國半數以上的技術專利,並直接或間接貢獻著全國近1/3的稅收,他們中的大多數來自非公企業。

  數字顯示,中國的私營企業正迎來速度最快的發展期。到去年底,全國登記註冊的私營企業達到495萬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57%,註冊資金總額達7.5萬億元人民幣。非公企業對緩解中國的就業壓力也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不過,非公經濟也面臨著一些發展難題,比如,在某些市場準入領域,它們仍不能充分平等競爭,有的在融資上遇到困難,一些私營企業需要完成結構轉型,並解決人才短缺,更好地應對全球化競爭和貿易壁壘加劇的情況。這些情況,都已引起了政府的重視。

 
編輯:李艷波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