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高層動態 | 要  聞 | 文件決議 | 本網特稿 | 會議進程 | 代表風采 | 代表聲音
理論解讀 | 輝煌成就 | 海峽之聲 | 媒體評論 | 現場報道 | 圖片新聞 | 黨建巡禮 | 共建和諧 | 兩岸黨際交流回顧
字號:
回望5年經濟改革發展之路:誰料大國如此迅速崛起

  時間:2007-10-11 14:15    來源:人民網     
 
 
  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七大站到了一個新的令人關注、令人期許的起點。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小康社會——在全球化的視野下,中國的未來圖景正徐徐展開。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學發展觀。今年6月25日,胡錦濤總書記再一次全面、準確地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使人們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準。

  面對中國的騰飛,曾有學者發問:“有誰能夠預言,迄今為止人口最多的一個大國如此迅速崛起”?國際觀察家也紛紛找尋“中國的秘密”。如果他們回望近年來中國所走過的路,答案就在眼前。

  連上臺階 經濟發展舉世矚目

  經過改革開放近30年的努力,中國在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帶領下,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2002年到2006年,我國經濟實現連續4年10%以上的增長速度。從2002年的120333億元,到2006年的210871億元,短短4年,我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躍居第四位。

  繼2002年我國每人平均國民總收入首次超過1000美元,達到1100美元後,2006年又超過2000美元,達到201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我國已經由低收入國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

  伴隨著經濟高增長,我國經濟運作品質和效益也穩步提高,財政收入在4年內翻了一番多,有效地保障了經濟社會的穩定協調發展。同時,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連續3年居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位。中國經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傲人成績。

  奮力改革 經濟體制逐步完善

  發展的動力來自改革。2003年開始,中央圍繞消除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出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解決了許多多年想改的大難題,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

  目前,我國國有資産監督管理體制框架基本形成,股份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2003年以來,共有33家央企在境內外上市,公司制企業戶數比重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2006年的64.2%,國有中小企業改制面達85%以上。

  近5年來,我國價格改革力度加大,“看不見的手”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目前,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農副産品收購總額和生産資料銷售總額中,市場調節價比重分別為95.6%、97.7%和91.9%;政府價格決策和管理行為更加規範,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取得進展。從2005年7月起,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彈性逐步增強,匯率總體趨向升值。

  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在近5年來進一步改善。40個工業行業中,非公有制經濟在27個行業中的比例已經超過50%。

  多予少取 發展成果人民共用

  黨的十六大報告首次提出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短短幾年,農業特産稅、牧業稅、農業稅和屠宰稅在全國範圍內取消。尤其是在2006年,有2600年曆史的農業稅被免除後,“種田不納糧”的中國農民一身輕鬆奔小康。

  在“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政策指引下,2004年至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政策措施陸續出臺,財政支農力度進一步加大。今年,按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初步安排的支農投資約620億元,比去年年初計劃增加90多億元。

  到今年6月底,全國已有31個省區市初步建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蓋2068萬人。今年,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全部免除了學雜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還將獲得免費教科書和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此外,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的加快,長期困擾農民的“看病難、吃藥貴”問題也將得到緩解。

  惠農政策立竿見影。5年間,我國農業發展出現重大轉機,農民收入持續快速發展。今年,全國夏糧産量11534萬噸,增産146萬噸,是自1985年以來我國首次連續第四年夏糧豐收。尤其可喜的是,農民腰包逐年變鼓,2002年至今,全國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保持了持續恢復性增長的好勢頭。

  今日的中國,不論城市和鄉村,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未來,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的中國共産黨將再鑄輝煌,為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國度帶來新的奇跡。(王海)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