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油田公司新33號採油站,“束濱霞採油站”的牌匾已經挂了整整一年了。用一名職工的名字命名一座普通的採油站,在遼河油田公司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這個採油站只有14名員工,其中9名是女工。量油、測氣、清臘、掃地,是他們的基本工作。
就在這看似簡單的工作中,站長束濱霞帶領員工們先後摸索和總結出適應老油田“三高兩低”區塊油井管理“六法”,使全站生産時率提高了11個百分點,自然遞減率下降了近5個百分點,累計增産原油85萬噸,降本增效9700多萬元。如今“六法”已經成為遼河油田公司的共同財富。
3天暴風雪,“束濱霞採油站”管線、配電設備沒有一處凍壞,産量一點沒減
2007年2月14日,一場54年一遇的暴風雪襲向遼寧大地。只有短短的幾小時,幾乎所有交通處於癱瘓狀態,地處浩瀚葦田中的“束濱霞採油站”也成了一座“孤島”。
在這種惡劣天氣下,如何保證管線、配電設備不被凍壞,保證正常生産對“束濱霞採油站”是嚴峻考驗。採油站有15口井,散落在幾公里範圍內,最遠的1.5公里。由於葦塘低窪,風卷著雪到低窪處堆積起來。好多油井旁的雪有一人多深,為巡井、檢修、測量等增加了難以想像的難度。
“絕不能讓管線、配電設備凍壞!”這是“束濱霞採油站”員工們的第一反應。他們用平時準備下的氈子將所有配電設備包起來。
由於交通癱瘓,夜班員工無法上班,白班的7名員工必須連續作戰。“這口井發生異常。”看計量儀錶的員工發現有口井溫度下降立刻報告説。經查是井火被風吹滅了。採油需要加熱,火滅了,不僅生産不能繼續,油井還可能凍壞。“知道,更要做到”,這是他們的行為理念。副站長劉家軍與另一名員工李衛東擔當了去重新點火的任務。
“幾乎是爬著去的,”採訪時好多員工這樣介紹當時的情景。火點著了,要等煙散盡才算正常。兩個人就站在雪裏等著、觀察著。平時只需10分鐘的工作,他們用了足足40分鐘。回來時,手腳都凍紫了。
肉沒了,菜沒了,只剩大米了,儲備的食物日漸減少。然而,員工們的工作熱情、責任心絲毫未減。正常情況下,巡井一班只安排兩個人,而現在,他們安排了4個人,分兩班,同時進行。平時,巡井一次只需1.5小時,而這時,兩班同時進行,每班也要2.5小時。
“有的地方需爬著過去,有的地方得躺著滾動前行,一個人陷進雪裏,另一個把他拉出來,兩個人都陷進雪裏,就同時扒雪,開闢出一條路。”當站長束濱霞平靜地介紹當時工作場景時,記者被深深感動了。
第三天晚上,大隊領導給送來了食物。車上有空位,還可帶走兩個人。大家你推我讓,最後一個人也沒走。
“束濱霞採油站”員工王麗梅與丈夫工作在不同井站,這場暴風雪將兩個人都阻隔在站上,只有才念初一的孩子自己在家。每天,王麗梅都給孩子打電話,告訴他注意這個、注意那個,可有機會回去照看孩子了,她卻沒有走,她知道,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
唐麗麗是剛到井站才一個多月的新員工,大家都勸她回去,可她也不肯走。唐麗麗告訴記者,原來她在集輸聯合站,平時工作只是看看儀錶,工作比較舒適,還不用倒班,就是因為想向束濱霞學習,她才主動要求來到“束濱霞採油站”。
通過這場暴風雪,她看到了、感受到了束濱霞及井站員工可貴的愛崗敬業精神,這是她學習鍛鍊的機會,她不能走。
在遼河油田公司所有井站都有一項工作:對標,就是一切操作都要與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及遼河油田公司制定的操作規程為標準。在平時,“束濱霞採油站”做到了,在這50多年一遇的暴風雪中,他們依然一絲不茍地履行標準,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
3天暴風雪,“束濱霞採油站”管線、配電設備沒有一處凍壞,産量一點沒減。
“束濱霞採油站”給每名員工家庭般的溫暖,每個家庭成員也都精心地呵護著這個家
暴風雪後,細心的束濱霞發現來井站鍛鍊的女大學生伍曉娟有了一點小小的變化:吃飯少、喝水少、上廁所少。暴風雪將井站的水衝廁所管道凍了,一時不能用,人們只好暫時使用旱廁所。一問才知道是旱廁所裏的老鼠讓她害怕。於是只要伍曉娟去廁所的時候,總有人陪她一起去。已經結束鍛鍊的伍曉娟,回憶起在“束濱霞採油站”的經歷,至今仍感到非常溫馨。
“束濱霞採油站”就像一個團結和睦的大家庭。
在員工休息室,有一繪製精美的圖“今天是你的生日”,14名員工的生日及業餘愛好都寫在上面。哪天哪位員工過生日,廚房都要加餐,還有一個生日蛋糕,讓過生日的員工在《祝你生日快樂》的歌聲中感受“家”的溫暖和關愛。
採油站還有“三必到四必訪”制度,誰家有好事時採油站會有人登門祝福;誰家有困難時,採油站會有人前去排憂解難;員工家庭有矛盾、有違紀思想苗頭、思想有波動,採油站會有人做思想工作。
員工賈利軍患股骨頭壞死常年住院治療,逢年過節,束濱霞都要和站上的同志帶上慰問品前去看望;員工高永富的哥哥因病住院,醫療費不夠用,束濱霞當天就把自己節省下來的5000元錢送到他的手裏。
唐麗麗向記者講述了一件至今還讓她十分感動的事兒。那是她剛到採油站工作不久,那天快到中午時,她將“流程”兩極裝完就高高興興回來吃她愛吃的排骨。可還沒吃兩塊,只聽“砰”的一聲,她負責的那口油井冒煙了。大家放下碗筷趕緊跑過去,一看,原來是兩極裝反了,一運作就爆了,油也淌了出來。大家顧不上吃飯,開始擦流淌到地下的油。看到這情景,唐麗麗嚇哭了。可令她沒想到的是,她一哭,大家全樂了。束濱霞逗她:“別哭了,明天還給你做排骨。”沒有批評、沒有責備,有的是親人般的呵護和寬容。
採訪中,好幾位員工都説只要在家呆時間長了,就想念採油站,他們把採油站當成了第二個家。
在採油站大門一側,寫著這樣一句話:我愛我家,建家靠我。“束濱霞採油站”給每名員工家庭般的溫暖,每個家庭成員也都精心地呵護著這個家,盡心竭力地把“家”的每一件事做到最好。
束濱霞的工作環境始終就是荒郊野外、茫茫葦海,天天就是量油、測氣、清蠟、掃地,可她卻始終滿腔熱情地堅守著
幾乎每一位接受採訪的員工無一例外地談到束濱霞對他們的幫助、影響,欽佩、讚賞之情溢於言表,讓記者深切地感受到,束濱霞就是這個採油站的魂。她的愛站如家的主人精神、忠誠盡職的敬業精神、苦練求精的進取精神和執著無悔的奉獻精神,已經成為整個採油站的精神追求。
今年43歲的束濱霞,已在一線採油崗位工作了整整25年。
25年來,她的工作環境始終就是荒郊野外、茫茫葦海,天天就是量油、測氣、清蠟、掃地,可她卻始終滿腔熱情地堅守著。
面對被稱為“地質大觀園”的複雜地質,面對産量逐年遞減的老油田,她先後摸索和總結出適應老油田“三高兩低”區塊的油井管理分類法、設備維護精細法等六種採油站管理方法,編撰了《油井管護對策100例》,提出和實施了挖潛增效建議1500多井次,被譽為“油井華佗”。她先後榮獲了“中華技能大獎”、“中國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30多項國家和省市榮譽稱號。她所領導和管理的老33號站和新33號站也分別獲得中國石油標桿採油站等多項集體榮譽。她先後帶出了全國技術能手、油田公司崗位能手等30多名“知識技能型”徒弟,其中有20人當上了站長、隊長。
束濱霞及採油站的工作是平凡的,但他們將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極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