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工會十五大開幕之際(二)挺立潮頭書寫嶄新篇章
 
  來源:中華全國總工會      日期:2008-10-16 10:29

 
 

  這是一個深刻變革的時代,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

  
  知識更新、科技突破、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迫切呼喚著每一個人與時代同步、和世界同行。

  作為黨領導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中國工會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挺立時代潮頭、立足國情會情,以責任和忠誠、創新與激情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書寫了發揮黨聯繫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作用的嶄新篇章。

  中國特色彰顯社會主義工會性質

  這個夏季,中國工會又一次吸引了世界關注的目光——繼7月14日瀋陽沃爾瑪百貨有限公司率先簽訂集體合同後,僅僅兩個月裏,沃爾瑪在華108家建會企業全部進行了集體協商,簽訂了集體合同。對此,英國金融時報評論道,以在本國市場拒絕勞工組織著稱的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卻在中國的瀋陽、泉州與企業工會簽訂了集體合同,從而掀起了中國勞工運動發展的新篇章。

  中國工會十四大以來,在理論創新推動下不斷實現體制創新和工作創新的中國工會,帶給了世界越來越多類似上述這樣的驚喜。而這一切的背後,是中國工會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上殫精竭慮、蓽路藍縷的探索與創新。

  2005年7月4日,是一個值得載入中國工運史冊的日子——那天下午舉行的中華全國總工會十四屆六次主席團(擴大)會議閉幕會上,與會的主席團委員全票表決通過了《關於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明確提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系統闡述了新時期中國工會走這條道路的基本內容和目標任務,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工會、怎樣建設工會”的重大問題。

  在之前的足足兩天半時間裏,與會的主席團委員和代表們一直以小組討論和大會發言的形式,圍繞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和工會工作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入研討,坦誠交流。

  《決議》的通過,意味著中國工會在探索一條既不同於計劃經濟時期工會又有別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工會發展道路的征程中,終於實現了新時期工會工作理論歷史性的飛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路徑至此已清晰可辨。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置身經濟體制、政治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的歷史性變革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對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社會建設,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戰略部署,對發揮工人階級的先進性、做好工會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工會工作的發展亟待理論創新的牽引和帶動。

  2003年12月,全總十四屆三次主席團(擴大)會議確定2004年工會工作的重點為:加強工會基層建設、發揮基層工會作用,關心職工生産生活、維護職工切身利益,並概括為:組織起來、切實維權。隨後的一年,全會上下圍繞“組織起來、切實維權”開展了大調研。在大調研的基礎上,2004年12月,全總十四屆五次主席團全體會議將“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確定為新形勢下的工會工作方針。

  與此同時,黨中央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關於工人階級的理論,又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理論提供了明確的指向和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探索從此步入快軌——

  繼2005年通過《決議》,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回答“建設什麼樣的工會”和“怎樣建設工會”的重大問題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兆國2006年12月于全總十四屆十一次主席團(擴大)會議上,又提出要立足中國國情、適應時代發展,牢固樹立“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明確了新形勢下中國工會“維護什麼、怎樣維護”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

  之後,隨著推動建立規範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係,以及“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企業工會工作原則等的相繼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重大命題開始提出,中國工會與西方工會在工會的産生、性質、地位、職能、組織體制等方面的本質區別和顯著不同得以進一步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理論體系也由此進一步完善。

  綜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理論體系,可以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強調堅持中國共産黨對工會的領導,堅持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堅持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堅持維護工人階級團結和工會組織統一,堅持獨立自主、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加強合作、增強友誼的工會對外方針等,這些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和時代特點的基本內涵,昭示著中國工會的發展方向,並從工會工作視角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出了生動詮釋。

  如今,只要隨便走入任何一個工會的辦公地點,舉目抬眼,總能看到“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等言簡意賅的標語。

  更重要的是,這些集中體現了中國工會十四大以來工會工作理論創新成果的字眼,正化為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幹部的行動指南。

  “當前改革發展中出現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曾一度讓我們對工會工作到底怎麼搞感到困惑甚至迷茫,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理論體系卻給了我們信心和力量。因為大家一下子豁然開朗,清楚了努力的方向。”廣大工會幹部們的切身體會,有力地印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理論的指導性、科學性、針對性,也昭示著工會事業將由此迎來更加彭勃發展的喜人局面。

  “組織起來”夯實黨的階級基礎

  “截至2008年6月底,全國工會基層組織數達到170.24萬個,覆蓋單位達355.6萬個;全國工會會員總數達到2.09億人,與2003年中國工會十四大召開時的1.23億人相比,全國會員數凈增8600萬人……”

  這是10月6日召開的中國工會十五大新聞發佈會上宣佈的過去5年來工會組建成果。

  其實,只要對近年來工會工作有所關注,都不難體會這串數據的分量。在它的背後,傾注了多少工會工作者的心血與汗水,又凝結著怎樣的勇氣和智慧!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進一步催化了社會結構、經濟成分和勞動關係的複雜多樣。一方面,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迫切要求把更多的勞動者組織到工會中來;另一方面,所有制結構和企業狀況發生深刻變化,職工隊伍在迅速發展壯大的同時,流動性也顯著增強,特別是農民工群體多、雜、散、亂的特點,更是對工會組建工作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

  組織是基礎。為最大限度地把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廣大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各級工會審時度勢、積極探索,因地制宜、大膽創新,走出一條市場經濟條件下組建工會的新路子——

  建立健全建會工作目標分解責任、定期通報、跟蹤督察、考核激勵、稅務代收建會籌備金等長效機制,既適應了組建工作的動態性特點,又切實增強了各級工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創新區域性行業性基層工會、市場工會、項目工會、樓宇工會、農業産業鏈工會等多種組織形式,並加以總結推廣,同時推進建會方式的轉變,把自上而下推動建會與自下而上指導職工自覺建會統一起來;

  積極開展“黨建帶動工建,工建服務黨建”活動,努力開創“領導力量統籌、制度規範相融、工作人員兼用、活動載體結合、保障資源共用”的黨工共建工作局面;

  適應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積極進行工會組織領導體制向下延伸的探索。隨著鄉鎮(街道)工會建設的組織形式、人員編制、經費保障等瓶頸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目前全國鄉鎮(街道)工會—村(居)工會—企業工會的“小三級”組織網路基本形成;

  探索從社會上聘用工會組織員、向社會招聘推薦小型非公有制企業工會聯合會主席候選人、設立工會幹部權益保障金,以及開展建設職工之家活動等,有效壯大了工會工作者隊伍,推進了基層工會規範化建設,切實增強了基層工會活力。

  ……

  2006年7月29日,是對工會組建工作有著特殊意義的日子——那天,沃爾瑪晉江店工會在全國率先宣告成立!中國工會成功破解了沃爾瑪建會的世界性難題。而全總與沃爾瑪總部談判形成的工會組建“6條約定”,成為了非公企業建會參照的範例,由此帶動了戴爾、柯達、麥當勞等一大批跨國公司建立了工會組織。

  沃爾瑪工會組建提高了中國工會在國際工運舞臺上的形象,彰顯了中國工會的強大力量。美國工會稱“中國工會成功的組織運動改變了美國工會對中華全國總工會的看法”。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外企、私企工會組建率分別達到81.4%和75.8%.

  對中國工會來説,農民工成為了職工隊伍的新生力量是機遇也是挑戰。無論是把農民工組織起來,還是維護農民工權益,都對工會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適應形勢需要,全國各級工會不斷加大農民工工作力度。特別是2006年3月全總下發了《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貫徹〈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若干意見〉的意見》,提出“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的口號,維護農民工權益被擺在了工會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

  幾年來,全總相繼提出了為農民工辦“十件實事”(即維護農民工收入分配、勞動安全衛生、社會保障權益,向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等)、推進“十項維權機制”建設(即源頭入會機制、雙向維權機制等)、實現“十個新進展”(即建會入會有新進展,工資清欠有新力度等)……隨著這些工作目標的逐步實現,維護農民工權益機制不斷健全和完善,農民工合法權益得到了更好維護。

  農民工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反過來又促進了工會自身的發展。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加入了工會組織。截至目前,全國已有逾6600萬農民工成為工會會員,而且勢頭依然看漲。

  工會組建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特別是把廣大農民工組織到工會中來,維護了工人階級團結和工會組織統一,有力地鞏固了黨的階級基礎和執政地位。

  “切實維權”展現服務大局新作為

  “落實職工工資分配權利,是黨和政府的要求所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形勢所需、廣大職工群眾的心中所盼、工會維護權益的職責所繫。工會作為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在推動解決職工工資問題上責無旁貸。”

  在今年4月10日召開的全國工會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全總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孫春蘭如此強調。她要求各級工會從保障職工工資分配權利著眼,把推動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作為工會維權機制建設的核心內容紮實推進。

  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只是近年來各級工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立足在一次分配中切實維權的舉措之一。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市場調節為主、企業自主分配、職工民主參與、政府監控指導”的企業工資分配格局和調控體系。同時,由於各種原因,社會分配不公問題突出,主要表現為勞動報酬佔GDP比重逐步下降,不同行業職工工資差距拉大,勞動密集型行業和私營企業職工工資水準較低,企業一線生産崗位工資增長慢、水準低等。

  工資收入是職工生活的基本來源,是職工勞動經濟權益的核心。完善分配製度,切實提高勞動者的工資收入,當為工會維權的題中應有之義。

  近年來,各級工會積極參與政府有關工資分配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研究制定,推動建立企業職工工資共決機制、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製成效顯著。在工會的推動下,目前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建立了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制度,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特定行業建立了工資保證金制度。

  各級工會還切實加強機制建設,努力為工會履行維護職能、協調勞動關係提供制度保障。

  目前,工會與政府聯席(聯繫)會議制度、勞動關係三方協商機制普遍建立,工會參與立法和執法監督的力度在加大。統計顯示,有28個省(區、市)建立了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制度或召開了有關會議,全國共建立各級三方機制10702個,僅2007年,各地工會就參與了210部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的制定工作……所有這些,為工會在宏觀層面建立健全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夯實基礎。

  在企業層面,隨著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簽訂率進一步提高,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民主管理制度普遍推行,創建勞動關係和諧企業活動紮實推進,以及勞動爭議調解制度、工會法律援助制度、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網路等不斷健全,工會維權有了更有力的制度支援。以集體合同制度為例,截至2008年6月,共簽訂集體合同109.1萬份,覆蓋企事業183.4萬家,覆蓋職工1.4億人。

  維權,離不開面對面的博弈,但也需要和風細雨般的關懷。

  面對在國企改制和産業結構調整中部分職工生産生活遇到困難的實際,各級工會從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基點出發,強化宏觀參與,加大困難職工幫扶力度,打造工會工作品牌,提升工會維權效能。

  如今,送溫暖活動、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和金秋助學活動已成為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工會工作品牌,“農民工有困難、要維權找工會”的口號也進一步叫響做實。統計顯示,從2003年到2007年,全國各級工會累計籌集送溫暖資金129.4億元,走訪慰問了53.2萬家(次)困難企業和2610.6萬戶(次)困難職工家庭;目前全國100%的地級城市和92%的縣級城鎮已建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累計籌集幫扶資金42億元,幫扶困難職工2090.2萬人次。

  與此同時,各級工會還致力於提升包括農民工在內的職工隊伍綜合素質,提升他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能力和自我維權能力。

  推進“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搭建多種形式的勞動競賽、技術比武的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職工體育文化活動,構建多層次、開放式、社會化的農民工培訓教育體系;大力選樹先進模範人物,積極營造尊重勞模、學當勞模的良好氛圍……如今,廣大職工的技能水準進一步得到提升、精神文化權益得到更好維護、體魄切實得到增強。

  一支整體素質越來越高的職工隊伍,不僅是對工會維權成效的別樣詮釋,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援和智力保障。

  以責任和忠誠勇做國家政權的堅強柱石

  儘管奧運會、殘奧會已精彩謝幕月余,但雄偉瑰麗的“鳥巢”、如夢如幻的“水立方”等奧運工程依然吸引著世界眼光。在剛剛結束的“十一”黃金周中,它們成了最熱門的景點。

  其實,在這些閃耀著科技光芒的建築背後,不僅匯集了國際頂尖設計大師的才華,更凝聚著千千萬萬中國職工的巨大創造力和智慧。因為只有每一個職工用心用力,才能讓一個又一個世界首創的設計理念從圖紙上走下來,最終成為一系列精美絕倫的奧運工程。正如有報道説的,北京奧運會不僅是運動健兒的競技場,也是中國職工展示綜合素質的輝煌舞臺。

  投身奧運工程建設,並交出一份圓滿的答卷,只是全國億萬職工在各級工會的組織動員下切實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的一個側面。

  王兆國同志2004年在全總十四屆五次主席團(擴大)會上明確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中國工會和廣大職工的第一要務。在新世紀新階段,積極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在建功立業的同時不斷發展自身,已經成為廣大職工的必然選擇和自覺行動。

  中國工會十四大以來,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給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各級工會立足自身的組織優勢和特色,紮實推進群眾性建功立業活動。

  5年來,隨著“當好主力軍、建功‘十一五’、和諧奔小康”主題競賽的不斷深入、重點工程勞動競賽取得明顯成效、創建“工人先鋒號”活動在各行各業全面開展、“我為節能減排做貢獻”活動産生積極影響和職工技術創新活動等蓬勃開展,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進一步發揮,工人階級的時代風采得到更充分展示,工會組織服務大局的作用也得以進一步彰顯。

  工會是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在充分發揮組織職工、引導職工、服務職工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作用的同時,還應切實當好黨聯繫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當好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

  很多人都注意到,面對許多突發性事件,工會的反應越來越快、聲音越來越大。

  近年來,無論是山西洪洞縣“黑磚窯”事件,還是麥當勞和肯德基等企業涉嫌違法用工,或者是華為公司辭職競崗……在那些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重大案件面前,工會組織態度鮮明,並積極進行調查處理。所有這些努力,不僅維護了勞動者合法權益,而且有效擴大了工會組織的社會影響力。

  而當災難來臨時,各級工會組織更是挺身而出。面對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面對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甚至面對西藏拉薩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中國工會一次又一次選擇了勇敢與擔當。據統計,僅各級工會動員全國廣大職工為地震災區捐款捐物就達36億元。

  在關鍵時刻發揮自身特長和組織優勢,團結帶領廣大職工巍然屹立,以鋼鐵般的意志鑄就了祖國的脊梁,中國工會無愧為國家政權建設的堅強柱石。

  更令人欣喜的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中國工會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近年來,各級工會不斷創新對外工作平臺,如全總自2004年起連續成功舉辦了四屆“經濟全球化與工會”國際論壇,同時還舉辦了“非洲國家工會研討會”、“阿拉伯國家工會研討會”、“拉美安第斯國家工會研討會”、“東盟國家工會研討會”、“東歐國家工會研討會”等一系列發展中國家工會領導人研討班,不僅增進了外國工會對中國工會的了解,宣傳了中國工會的維權工作和構建民主和諧的國際工會關係的主張,而且團結和凝聚了發展中國家的工會力量。

  今年6月2日,中國工人代表以高票再次當選國際勞工局工人組副理事。中國工人代表重返國際勞工組織決策機構,意味著中國工會對外交往的一次新勝利,拓展了中國工會參與重大國際勞工事務的國際活動空間,同時也更好地服務了國家整體外交。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工會組織勇挑重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工會組織肩負光榮使命。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的中國工會,定能適應形勢的新變化,順應職工的新期待,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事業的新發展,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展現新作為!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