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臺胞臺企服務年”活動成效顯著

時間:2010-02-24 10:07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2月24日濟南消息 2009年,山東省開展了以“真誠服務,共促發展”為主題的“臺胞臺企服務年”活動,一年來,全省上下認真落實中央惠及臺胞臺企的政策措施,為臺胞臺企提供政策服務、融資服務、發展服務、便捷服務、維權服務、入島服務。服務年活動取得明顯成效。

  一、領導重視,確保服務年活動落到實處

  開展臺胞臺企服務年活動,主旨是服務在魯臺胞臺企,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共克時艱。開展好服務年活動的關鍵是領導重視,重點是抓好落實。一是領導高度重視。今年,省“兩會”期間,省委召開常委會議專題研究對臺工作。省委書記姜異康明確要求,要進一步做好在魯臺胞臺企的服務工作,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切實落實好服務台胞臺企的各項政策措施。省委副書記劉偉強調,要認真開展好臺胞臺企服務年活動,積極支援臺資企業加緊産業結構調整和開拓市場,維護好他們的合法權益,幫助臺胞臺商和臺資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春節前,省委辦公廳下發《關於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對臺工作的通知》,對開展臺胞臺企服務年活動提出要求。東營市委春節後召開的第一次常委會,專題研究對臺工作,要求全市深入開展好服務年活動;臨沂市以政府名義下發通知,對做好臺胞臺企服務工作做出部署。二是成立領導小組。全省各級臺辦成立了服務年活動領導小組,由臺辦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分管領導具體負責,並明確了牽頭協調處室,落實了工作責任,從組織上確保活動的順利開展。三是健全服務機制。充分發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臺商投訴協調工作領導小組、涉臺突發事件處理工作協調小組和省直有關部門對臺工作機構的作用,形成統一協調的工作機制和齊抓共管的社會化格局,各地各有關部門都明確了服務年活動的牽頭協調單位和聯繫人。全省開通了169部24小時臺胞臺企服務熱線,在《華夏經緯網》、《山東政務網》和全省各主要媒體上向社會公佈,並印製成冊,發放給在魯臺胞和臺資企業,接受企業和社會的監督。青島市在臺辦增設了臺商投訴協調處,威海市將臺胞投訴處由原來的差額撥款改為全額撥款,進一步健全了服務台胞臺企的組織機構。

  二、深入基層,全面了解臺資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

  為增強服務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春節前後,省臺辦領導班子成員帶隊組成5個調研組,深入全省17個市和30多個重點縣(市區)、重點臺資企業進行調研,詳細了解當前臺資企業生産經營、企業發展以及國際金融危機對企業的影響等情況,撰寫了《金融危機對在魯臺資企業影響的情況調查分析報告》,向省政府提出了工作建議。各地各部門加大調查研究的力度,普遍對轄區內的臺資企業進行走訪,了解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實際問題。青島市市長夏耕、東營市人大副主任楊世民、日照市委副書記孫海亭、淄博市政協副主席高峰嶺親自帶隊深入基層走訪台資企業,進行考察調研,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臨沂市人大常委會對貫徹落實《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及《實施細則》情況進行執法檢查;省外經貿廳選擇30家臺資企業為重點聯繫企業,要求各市也相應確定重點聯繫臺資企業,了解臺商生産經營方面的困難,指導臺資企業應對複雜困難的外部經營環境。截止目前,全省各級走訪台資企業2000余家,基本摸清了在魯臺資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三、協調有關部門出臺政策,服務台資企業健康發展

  針對臺胞臺企生産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突出問題,省臺辦主動與工商、稅務、金融、公安、司法、民政、教育、衛生、旅遊、海關等41個省直單位和中央駐魯單位商洽,積極行動,出臺一系列支援臺資企業發展、服務台胞臺企具體措施。一是協調金融部門,加大對企業的融資力度。省政府專門召開省直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的負責同志、全省10個臺協會會長、部分臺商代表參加的座談會,聽取臺商的意見建議,副省長才利民親自參加,誠懇並就臺資企業融資問題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探討。各有關部門積極行動,加大扶持力度。省工商局會同省金融辦、省工商銀行、省交通銀行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股權融資工作的意見》和《股權融資辦法》,為臺資企業融資開闢了新途徑;省臺辦積極推進臺商成立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為中小臺資企業融資提供信譽擔保;臨沂市針對臺資企業面臨融資難問題,積極探索建立臺資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採用第三方信用、用款企業聯保、互保等方法,為臺資企業融資提供支援。省臺辦在了解到臺資企業展威科技面臨流動資金困難,及時協調省開發行為其貸款2000萬元人民幣,解決了企業燃眉之急;德州元茂紡織有限公司,進口設備獲得263萬美元免稅的優惠政策,由於企業未能按時向海關報備,進口設備得不到免稅,企業十分著急。省臺辦得知這一情況後,楊慶文主任高度重視,及時向才利民省長作了彙報,並派人與企業一起到青島海關説明情況,同時通過國臺辦協調海關總署,為企業節省了1788萬元的資金,解決了他們的實際困難。今年省臺辦協調省內各金融機構為172家臺資企業貸款55億元人民幣。二是協調國土部門出臺政策,緩解臺資企業用地難問題,積極協調省國土資源廳下發了《關於積極支援臺資企業發展的通知》,加強了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引導和統籌,對全省33個臺灣工業園用地作出合理規劃,對重大臺資項目納入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臺資大項目實行“點供”,積極為臺資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濟南市依據《通知》精神,協調市國土資源局較好地解決了濟南重卡至尊潤滑油有限公司土地遺留問題。三是協調稅務、勞動部門制定優惠措施,扶持臺資企業發展,國稅、地稅出臺了“對出資達到資本金25%的臺資企業暫不徵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的舉措。煙臺市還出臺了《關於培育遠洋集裝箱航線的若干意見》,為富士康企業産品運營降低了成本,減輕了負擔。由於情況摸得清,問題找得準,政策出臺的快,我省臺資企業絕大部分已渡過最困難的時期,企業的整體基本面向好的方面發展。

  四、熱忱服務,提高臺商對山東投資的吸引力

  服務年活動中,各地各部門熱忱為在魯和來魯經貿交流的臺胞服務,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多辦事,辦好事、辦實事,確保服務年活動紮實有效。一是加大對在魯臺資企業扶持力度。對企業産品對外推介、産業對接、共同開拓市場等方面給予指導和支援,幫助出口加工型企業開拓國內市場;邀請專家學者舉辦講座,介紹産業調整政策和開拓國內市場的經驗做法;整合臺資企業和臺屬企業兩個資源,搭建臺資、臺屬企業家交流平臺,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促進企業做大做強。

  二是維護臺商的合法權益。為協調長達二年多臺商陳金鎖投訴案,國臺辦、省臺辦、淄博市臺辦聯手,加大協調力度,為其挽回650萬元經濟損失;省臺辦協調省政法委、省高院,撤銷環宇與中建房地産公司土地糾紛案,為環宇集團挽回2億元經濟損失,環宇集團致函我辦表示感謝;聊城市臺辦接到臺商投訴不到一個月,為臺商盧榮祥挽回30萬元、黃素鐘挽回60萬元經濟損失,依法保護臺商的合法權益。今年全省共受理臺商投訴案件125起,結案119起,結案率95.2%。

  三是辦實事,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威海市以“走百家企業、辦百件實事”活動為抓手,把服務年活動落到實處;淄博、濟寧、德州市成立法律援助中心或法律服務熱線,無償為臺胞臺企提供法律援助;濰坊市與中強律師事務所合作,接聽法律諮詢電話上千個,提供法律援助100多次;棗莊市法院出臺《關於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優化全市臺商投資法律環境提供司法服務的意見》;膠州市針對當地臺企多的特點,選派機關幹部為“企業聯絡員”,到企業挂職,重點幫扶80家臺資企業;青島市臺辦在得知歐特美交通設備有限公司遭火災,損失5000多萬元時,及時協調金融和有關部門,為其提供臨時倉儲2000平米,緊急貸款2000萬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據各市上報全年為臺資企業解決困難和辦實事600多件。

  四是改善投資環境,增強臺商投資山東的信心。服務年活動中,省臺辦協調省工商局下發《關於印發服務台資企業登記註冊優惠政策和措施的通知》,出臺了16條優惠政策和措施,省外經貿、衛生、海關、旅遊等26個省直部門和中央駐魯單位就幫助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定點醫療服務、便利通關、旅遊合作交流等方面出臺了110多條優惠措施,充分體現了為臺胞臺企提供全方位服務的誠意和善意,為臺商投資山東增強了信心。今年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引進臺資項目232個,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大項目42個,3000萬美元以上大項目9個,實際利用臺資11.35億美元。特別是在引進臺灣光電子項目取得重大突破,宇峻(濰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2個項目已開工建設,總投資額12.9億美元;威剛光電科技公司等2個項目已正式簽訂合同,總投資1.05億美元;在談的臺灣光電項目3個,總投資額23億美元。

  一年來,全省上下充分發動、加強領導、深入調研、熱忱服務,及時出臺措施,為企業多辦實事,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廣大企業和臺商的好評:臺商代表在參加省政府座談會上,對省臺辦為應對金融危機,及時開展服務年活動給予高度評價;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在山東參訪期間,對山東省關心支援臺商給予高度評價,多次表示:“山東省為臺商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臺資企業在山東發展良好,説明山東是臺商投資興業的好地方”。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在山東考察期間,稱讚山東臺胞臺企服務年活動,表示很多臺商朋友對服務年活動都有積極的評價,對山東省、市、縣政府對企業的關照一再表示感謝。(台灣網 山東省臺辦 聯合報道)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