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不死的玉樹——地震第七日災區見聞

時間:2010-04-21 08:19   來源:新華網

  地震已過去一週,學校又聞書聲朗朗,玉樹又見炊煙。

  震中結古鎮以東三公里的國家級文物瑪尼石堆,數億刻滿經文的石塊已如滑坡般坍塌,壓毀了轉經道,轉經筒紋絲不動,這座世界最大的瑪尼堆旁,8座佛塔倒了3座。但這絲毫未能阻擋三五成群的藏民圍繞經堆行走。他們口誦經文,不時獻上新的瑪尼石,祭奠逝者,祈禱平安。

  整座寺廟被毀的禪古寺,20日迎來了捐贈帳篷的部隊官兵。由於很多文物仍在搶救,不少僧人不願下山,官兵決定在寺院旁專門搭建帳篷,安置僧人。

  迄今,官兵已幫助寺院挖出近千尊的佛像,其中包括幾尊金佛、唐卡和數千冊經書。禪古寺佛學院的僧人們紛紛對官兵雙手合十,“這真是功德無量的好事”。

  震後的結古鎮仍處在一片廢墟中,但20日,這個遭受重創的縣城出現商業氣息。一片緊閉的鐵拉門之中偶見開口,從廢墟中挖出的煙酒等生活必需品擺上地攤。蔬菜重現街頭,帶來久違的生命之綠。

  30歲的孟凡太早已按捺不住,20日清晨早早打開了自己的汽車裝潢用品商店。剛來玉樹一年多的孟凡太在地震中損失10多萬元,“保險杠都被房子壓壞了,機油也壞了。”但他決心留在玉樹從頭再來。

  “政府正在巴塘建簡易房,希望能抓緊建好,讓我們儘快恢復營業。”埋頭整理成包零件的他抬起頭説。“價格跟以前一樣。工商局稽查人員也來檢查了。”一位來買充氣針的顧客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説:“救援物資都發到人們手裏,不怕有什麼哄搶。”

  一群滿臉灰塵的喇嘛來到孟凡太門口的地攤前,每人拿起一個口罩,一元一個,交易完畢戴上口罩重新扛起鐵锨走上廢墟。

  鎮中心的格薩爾廣場,一口大鍋騰騰冒著熱氣,兩位婦女揉好的面餅被身邊38歲的許戰勇不停放進鍋裏油炸,香味引來了許多人。

  “大家排好隊,一個一個來,每人都有。”許戰勇把油餅撈起免費送到每個人手裏。這些來玉樹開糧店的河南人,地震中房子全部倒塌。他們前幾天一直住在賽馬場的菜棚裏,20日領到帳篷後趕回城裏。

  “店裏的東西都壓在下面救不出來了,只扒出7袋麵粉,我們就趕緊把鍋架起來給大家炸餅子吃。”許戰勇説。“房子倒了,但我們的精神頭不會倒。商店沒了,只要人還在在我們就能從頭再來!”

  中午忙碌間,下起了大塊冰雹,落進鍋裏沸油四濺。周圍的人見狀立刻舉起雙手支起一塊布簾護住大鍋,金色的油餅在鍋中翻滾。寒風中,人們吃著油餅,臉上露出笑容。

  路旁滿載救援物資的車輛向指揮部方向疾馳。車頭懸挂的紅色橫幅在陽光照耀下格外耀眼:“汶川來了!”“理縣來了!”“眾志成城,抗震救災”“與玉樹人民心連心!”

  由於交管部門對214國道和結古鎮部分路段實施交通管制,以保證救災物資和搶救傷員車輛順利通行。近日來,結古鎮昔日擁堵不堪的車道日漸暢通。此外,在結古鎮街頭有個特殊現象,無論部隊車輛或是喇嘛救援車隊,隨時會靠邊停車——有人招手示意需要搭車前行,他們或是路邊帶小孩的母親,或是奔波採訪的記者。

  默默流經結古鎮的扎曲河,見證了兩岸房屋全部倒塌的慘象。再過四五天,生命之源即將在這裡打通。玉樹縣10萬居民將喝上放心的地下水。

  結古鎮地處三江之源,本應供水充足。但地震導致自來水管道受損。居民只能自打淺水井,提上來的一桶桶渾水包含各種雜質,飲用極不安全。現在,扎曲河迎來了20多名打井突擊隊員。河旁三台打井機衝擊鑽不停作業。

  來自青海環境地質勘查局的打井隊員李有實説:“我們正在緊張施工,一定保證縣城居民儘快喝上來自地下50米的清潔水。”

  深受盼望的還有電力。經過國家電網公司搶修人員的努力,目前玉樹城鎮供電主網系統搶修工作已告完成,基本實現城區供電目標。而在結古鎮主路兩旁大部分居民點,歪倒的電線桿仍然可見,打通從城區到鄉村的主線通道,已成為下一階段搶修的主要任務。

  距結古鎮兩公里的加吉娘社區,絕大部分房屋倒塌,1460多戶居民已搬入帳篷區,他們把社區暫時改名為“帳篷社區”。社區抗震救災指揮部帳篷前,一些群眾排隊接受四川紅十字會醫護人員的義診。胸挂紅絲帶的志願者在社區穿梭著發放消炎藥和感冒藥。

  19日起,居民可以領到米麵、燃煤和爐子,家家開始搭鍋做飯。廢墟上升起嫋嫋炊煙。

  就在廢墟後的山坡上,牛羊悠然吃草的景象不斷躍入視線。一頂彩色帳篷搭在半山腰,旁邊是片片廢墟,點點牛羊。帳篷主人——24歲的羅松措西説,這裡叫熱以庫,住著不少牧民。地震摧垮了她的房子和牛欄,羅松措西用手拼命扒土,1小時後終於看到了安然無恙的兒子,可丈夫腰部重傷。三頭牛被滾石壓死。

  “災難發生了,人還得好好活著,總不能把自己困死。”羅松措西全家13人把挖出來的可用物資運進山裏。行動方便的家人每天下山領救助物資。

  “我捨不得離開這裡。”羅松措西輕輕咬著嘴唇,枝條般瘦弱的身軀裏透著堅韌。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讀書聲來自昨日升旗復課的玉樹第一民族中學初三教室。活動板房裏,稚嫩純樸的紅臉蛋和一雙雙求知的黑眼睛,讓人們看到了這個高原小城明天的希望。

  15歲的江永求忠在地震中失去了爺爺、舅舅等7位親人,心情一直很壓抑。而重新走進課堂,讓她心情好了一些。“再次看到自己的同學,再次回到教室裏,覺得跟以前一樣了,感覺生活又恢復了。”她説。

  眼下,災區教室依然簡陋,課桌奇缺,救援各方正在搭建帳篷教室和板房教室。當地政府正為每位同學提供一個寫字板,一個板凳,保證學生的課本、作業本和學習用品,黑板也在緊急調運。4月底前後,玉樹地震災區所有學校有望全部復課。

  17日,在災區率先復課的玉樹州孤兒學校,玉樹州委書記賈應忠不禁摘下眼鏡抹去淚水。他説,州委、州政府在救援物資發放中要盡力向學校傾斜,一定要讓孩子們在更安全的環境中學習。

  大地震帶來的恐懼和傷痛可能永遠留在同學們心裏,但知識能為他們慢慢療傷。

  老師講授完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後,第一民族中學初三學生代青文毛寫下一段詩句:“假如我是一朵花,我會用純香陶醉大地,我會用花瓣迎接春天。即使我枯萎了,我也會為這土地孕育新生……”(記者:李志暉 王聖志 陳春園 吳光于 朱國亮 潘瑩)

 

專題:青海省玉樹縣發生7.1級強震

編輯:孫金誠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