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中國國家地震災害救援醫療隊青海玉樹救援側記

時間:2010-04-18 11:17   來源:新華網

  

  4月17日,救援人員在結古鎮一處廢墟中實施搜救。新華社記者 聶建江 攝

“時間是我們的生命”
——中國國家地震災害救援醫療隊青海玉樹救援側記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青海玉樹發生了7.1級地震。由武警總醫院醫務部主任侯世科帶領3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中國國家地震災害救援醫療隊攜帶一流的醫療器械,緊急出征,登上飛往災區的飛機。

  4月14日20時許,飛機降落在玉樹巴塘機場。然而,由於震後交通不暢,運送車遲遲不能到達機場。

  機場離玉樹震中20多公里,而當時又余震不斷,怎麼辦?此時的侯世科心急如焚,因為他明白,時間對於這支隊伍來説也是生命,早1分鐘到現場就可能多救一個生命。任務緊急,來不得半點遲疑,侯世科當即決定:徵用地方車輛抄小路直奔震中。

  結古,這原本是一個美麗的小鎮,震後幾乎被夷為平地。

  “快救人!”第一時間帶隊趕到的侯世科只下了一道命令,帶領先行醫療小分隊跨上廢墟。此時的玉樹,風高夜黑,伸手不見五指。侯世科帶頭扒掉瓦礫磚石,手指磨破,兩腿磕青,但他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救人!”

  15日1時30分,玉樹結古鎮民族學校附近的廢墟旁,侯世科聽到了一絲微弱的聲音,便循聲而至:一位60多歲的老大爺靠在廢墟上,身上壓著幾根斷木。

  “趕快救人!”侯世科迅速搬開斷木,打開醫療箱迅速展開了救治。經過檢查,這位名叫阿木古拉的老人只是外傷,並無大礙。但因為受傷後一直沒得到有效醫治,加之缺乏食物和水,身體顯得特別虛弱。侯世科在對其進行了消毒處理後,把還沒來得及吃的“晚飯”全部留給了老人。看到醫療隊深夜仍在搜救受災群眾,阿木古拉老人感動地連聲説:“謝謝你們,謝謝解放軍!”

  天剛放亮,侯世科又帶領醫療隊在結古鎮民族廣場群眾密集處開設了臨時醫療點,全力救治受災群眾。而此時的侯世科終於因體力不支、高原反應嚴重,暈倒在醫療點。

  從登上飛機到15日早晨,侯世科帶領隊員們已連續奮戰了近16個小時。這次出征,他在海地救援時留下的老傷未愈,仍隱隱作痛,玉樹高原缺氧,天氣寒冷,高強度的體力消耗,特別是這段時間粒米未進,這一切終於使他難以支撐。

  “‘帳篷醫院’開始搭建了沒有?醫療救治點的情況怎麼樣了……”醒來時,侯世科的第一個電話便打給了正在醫療點救治的副隊長樊毫軍。當得知“帳篷醫院”在搭建時遇到一些困難時,他拔掉針頭,趕到搭建現場查看情況。

  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擋這支隊伍的前進,讓我們用一組數字來詮釋侯世科帶領的醫療隊所做出的成績:3天時間帶領隊員救治傷員480多人,搶救危重病人37人,進行四肢骨折、闌尾炎、胸腔閉式引流等手術22例,運用便捷式心電圖監控儀、便捷式制氧機、便捷式B超機等先進儀器為災民和救援隊進行體檢1000余人次。

  4月15日23時,溫家寶總理專門來到武警總醫院“帳篷醫院”視察,對全體醫療隊員表示了親切的慰問。

  心記總理的囑託,一刻都不能停歇。17日記者見到侯世科時,剛剛吸完氧氣的他臉色依舊蒼白,步伐緩慢地穿梭在幾個帳篷之間,安排著現場的救治情況。

  自2001年中國國際救援隊組建以來,侯世科曾7次帶領武警總醫院的醫護人員赴印尼、巴基斯坦、四川汶川等地,執行重大災害緊急救援任務,次次出色完成任務。

  回憶起幾天來的情況,侯世科説:“這次救援行動是我經歷過的最艱苦的一次,隊員們能夠克服各種困難,仍然堅持在救援一線,讓我看到了這支隊伍的成長。”

專題:青海省玉樹縣發生7.1級強震

編輯:王賽賽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