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玉樹地震 將搶救生命進行到底

時間:2010-04-18 08:37   來源:新華網

4月16日,重慶消防官兵將澤仁多吉救出後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陳顯斌攝

  題:將搶救生命進行到底——寫在玉樹震區“黃金救援期”的關鍵時刻

  12小時、24小時、48小時、55小時……時間在滴答逝去,震區廢墟之下,每一個生命都在等待搶救,每一個生命都要全力搶救。

  10個、100個、500個、1000個……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救援大軍爭分奪秒在和死神賽跑,一個又一個鮮活生命被成功救出。

  當前,抗震救災核心工作還是救人!從14日7時49分青海玉樹發生地震到現在,72小時“黃金救援期”的時間已相當緊迫,震區救援進入最關鍵的時刻。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百分努力,將搶救生命進行到底。

  全力搶救——為了每個鮮活的生命,全國上下緊急行動起來

  “目前,中國政府正在緊急組織抗震救災鬥爭。在這一困難時刻,我需要儘快趕回國內,同我國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災工作。”提前結束在國外訪問、當地時間15日23時30分乘專機離開巴西利亞回國的胡錦濤總書記一番話,溫暖了13億人的心!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推遲出訪,于15日下午飛抵災區:“困難面前大家相互關心,相互愛護,這是我們的希望所在……當前,抗震救災第一位的工作是救人。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盡百分努力,堅持下去,決不放棄。”

  與死神競速,與時間賽跑,全力搶救每個生命——

  到目前為止,全國各地抵達玉樹的救援人員,包括專業救援隊和解放軍、武警部隊等救援人員已超過萬人。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支搜救隊進駐玉樹,在廢墟裏展開拉網式排查,動用生命探測儀、熱感應雷達、搜救犬等搜尋一切生命的跡象,盡最大努力挽救任何有可能的生命。

  一次次的探尋,一次次的救援,換來的是一個個重生的生命。

  15日7時,結古鎮鎮郊的西北牛賓館,中國國際救援隊進行生命探測搜索時,發現這裡有強烈的生命跡象,他們冒著余震危險,迅速展開救援。鑿孔、搬移、手挖……經過近5個小時的努力,營救被困群眾的生命通道被打開了——

  一個被困的小夥子從洞口慢慢伸出頭,小心翼翼地旋轉,一點點避開斷裂的鋼筋。 隨後,第2個、第3個、第4個順利救出。

  …………

4月16日,澤仁多吉的親屬對重慶消防總隊官兵表示感謝。新華社發(陳顯斌攝)

  到目前為止,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後,專業地震救援隊與解放軍、武警和公安消防部隊協同作戰,已救出上千名被壓埋民眾。

  正在救援現場指揮的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王沁林説:“玉樹地處高原高寒地帶,許多被困者可能撐不到72小時的生命極限。我們在和時間賽跑,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有生命跡象的地點。”

  時間在消逝,仍有數百人下落不明,仍有一些群眾埋在廢墟之下,救援大軍正在竭盡全力,走村入戶搜查每個角落,救援工作一刻不停。

  決不放棄——為了廢墟下焦急的等待,為了擔架上信任的目光

  “能多救一個人,累趴下也值!” 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朱磊的一句話,道出了所有救援者的心聲。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72小時的“黃金救援期”的倒計時,讓各路的救援隊擰緊了“發條”。

  只要有一絲希望,就決不放棄!即便無法判定有生的希望,但救援者仍在全力搶救,不遺棄,不放棄,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大地上演著。

  各路救援部隊用大型裝備移開倒塌建築構件,用液壓剪、無齒鋸實施破拆,甚至用雙手挖掘,一次次從死神手裏奪回生命的場景支撐著每一個奮戰在現場的救援者,一個個代表著生命希望的數字鼓舞著每一個為玉樹祈禱的人。

  15日早晨,玉樹縣城坍塌的民族賓館廢墟上,100多名救援者手刨31個小時,硬是從四層樓高的碎石堆中刨出一個三米深的大坑,就是為了一個微弱的生命氣息。

  “從淩晨到現在,我們團找到40多人,雖然很多人沒活下來,但我們不甘心,這是這一帶最後一個有人被埋而未挖出來的地方。”在結古鎮先鋒巷99號進行救援的青海省軍區獨立步兵團一排代理排長李政羽説。

  …………

  生命至上,在人間大愛理念支撐下,一個個生命的奇跡在這裡發生。

  15日11時,玉樹縣康巴中心小學廢墟中,困在一塊預製板中的7名小學生經過救援人員十多個小時的救援,被安全解救出來,此時距離地震發生已經過了28個小時。

  16日9時45分,在結古鎮扎西達通村的一片廢墟下,一名30歲藏族婦女卡吉被救出,經過醫護人員1個多小時緊張搶救,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此時距離地震已經49個小時。

  …………

  在救援隊奮戰于廢墟一線的同時,各地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和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迅速組建醫療救治專家組和醫療隊,奔赴到抗震救災第一線。

  15日6時,當解放軍第四醫院抗震醫療救援隊抵達結古鎮體育廣場——地震後接納人員最多的受災群眾安置點時,眼前的場景令隊員們呆住了:上萬名群眾或躺或坐,密密麻麻地佈滿了整個廣場。

  醫療救援隊僅用了不到20分鐘就在體育場中心搭建起一所擁有60個床位的“野戰流動醫院”。很快,一波波受傷群眾就相互攙扶著涌了進來。迷彩帳篷裏的無影燈下,醫護人員埋頭不停地忙碌著。

  到16日上午,衛生部已經派出1618人奔赴災區,有669名醫療隊員已到達地震災區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愛心正在接力,生命的希望被托起——

  傷員轉運工作在有條不紊進行著。連日來,承擔著空轉机運傷員任務的青海玉樹機場一片繁忙。武警戰士、機場安檢等救援人員,緊張地將震區傷員有序引導進安檢口,送上飛機,運往西寧、成都等地。許多親屬並不知道受傷的家人將被送往何處接受治療。但他們相信,只要能將傷者送出玉樹,得救的機會就會更大一些。

  而在負責接收轉運傷員的青海、四川、陜西、甘肅等地醫院,一場“集中傷員、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全力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戰鬥打響了。

  快!快!快!15日23時許,成都市機場高速路上,60多輛警燈閃爍的急救車向雙流國際機場疾駛——

  23時20分許,一架載有60多位傷員和30多位家屬、陪護人員的伊爾-76運輸機平穩落地。約10分鐘後,載著傷員和家屬的急救車又朝著市區的醫院飛馳而回……

  16日淩晨,近百輛醫療救護車和200多名醫務工作者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嚴陣以待,95名災區傷員抵達後便被迅速轉送至西安多家醫院進行救治。

  截至16日10時,已有1060位重症傷員通過航空和公路被轉運至西寧、成都等地條件較好的醫院,他們將得到有效救治。

4月16日,一名僧侶在現場協助救援。

  心手相連——中華兒女的無邊大愛,涌向災區每個角落

  每一個生命都要全力搶救,這一舉國上下的共識已經轉化為切實行動。面對突如其來的震災,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心手相連,凝聚起更為強大的力量。

  為了災區的每一個生命,我們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從西寧到玉樹災區的公路只有一條——從西寧出發,需穿過日月山,翻越海拔4824米的巴顏喀拉山山口,全程820公里。平日裏這條略顯“寂寞”的公路,現在成了一條運送救援物資的 “生命線”——大型工程車、醫療救助車、救援物資車匯成滾滾車流,源源不斷向著玉樹進軍!

  “喂,喂,西藏總隊,部局呼叫……”16日上午,公安部消防局指揮中心值班室,十幾名工作人員正不分晝夜地對玉樹地震消防力量開展部署、調動和救援指揮。來自各地上千名的消防官兵已在玉樹展開救援。而各地、各部門更多的救援力量正在陸續抵達,總人數已逼近2萬人。

  為了災區的每一個生命,我們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要錢給錢,要物給物……大批救災物資正在快速運往災區。到16日下午15時,在不到滿3天的時間內,已有運送救援物資的18列救援專列從全國各地抵達西寧火車站,共運來1萬頂帳篷,64930床棉被,3萬件棉衣,50輛救護車,2輛醫療保障車和2輛醫療指揮車。目前,部分物資已經通過公路運輸抵達玉樹結古鎮,其餘大部分物資正在運輸途中。

  根據中央軍委決策部署,總裝備部緊急調撥的加油車、救護車等抗震救災特種裝備器材在北京、成都、武漢等地集結完畢後,目前正陸續運往玉樹地震災區,從各地緊急抽調的救災裝備和裝備保障專家也一同奔赴災區。

  為了災區的每一個生命,我們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志願者們積極加入這場挽救同胞生命的大救援中。地震發生當日,由7名隊員組成的北京市紅十字會藍天救援隊先遣小組帶上搜救犬和專業救援設備,前往地震災區。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部落格基金志願者團隊也于14日攜帶救援物資前往災區。從企業到個人,從老人到孩子……社會各界紛紛捐款捐物,為抗震救災貢獻自己的力量,愛心也在各大網站涌動。

  同呼吸,共命運!面對巨大災難,各族人民心手相連。16日是穆斯林群眾的主麻日,4萬多名青海穆斯林群眾從四面八方趕赴西寧東關清真大寺,為玉樹震區受災藏族同胞祈福、禱告並捐款捐物。“我們回族和藏族就像是一隻手上的兩個指頭,誰也離不開誰。玉樹藏族同胞受難就是我們回民受難,這個時候,我們伸手拉一把玉樹藏族同胞是義不容辭的。”70多歲的回族老人馬文忠説。

  災情也牽動著海外華人華僑的心。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美國福建公所以及美國福建同鄉會等僑團15日分別舉辦現場捐款活動,並呼籲下屬機構及廣大僑胞再獻愛心。在紐約福建公所捐款現場,僑胞在幾分鐘內就捐出善款近5000美元……“只要我們的同胞有難,我們就會伸出援手!”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執行主席黃克鏘説。

  …………

  越來越多的救援人員趕赴一線,越來越多的被困人員被救出,越來越多的傷員被送往醫院,越來越多的救援物資運抵災區……為了災區的每一個生命,我們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執筆記者:張旭東、王宇、黃小希、何宗渝、蘇萬明)

專題:青海省玉樹縣發生7.1級強震

編輯:王賽賽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