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青海玉樹震區少數民族文物亟需搶救和修復

時間:2010-04-29 10:25   來源:新華網

  4月19日,國家級物質文化遺産嘉那嘛呢石堆受損嚴重。 據青海省文物局通報,在玉樹地震受災區域中,眾多文物受損嚴重,大量建築倒塌,珍貴文物被埋。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發出玉樹震區民族文物搶救和修復的倡議書

  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日前發出玉樹震區民族文物搶救和修復的倡議書。

  倡議書説,玉樹藏族自治州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文化遺産集中地區,物質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十分豐厚,此次地震給眾多全國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破壞,尤其是寺廟等不可移動的文物,幾乎100%受損。據最新統計數據,玉樹州共有不可移動文物點261處,各類藏傳佛教寺院192座,其中青銅時代的地下文物遺存30余處。在地震中,新寨嘉那嘛呢的佛塔、護法殿堂等附屬建築倒塌,貝大日如來佛石窟寺和勒巴溝摩崖石刻、藏娘佛塔及桑周寺等損害嚴重,禪古寺近乎坍塌,結古寺幾成危房。嘎然寺、原江南縣政府舊址、當旦石經墻等受損嚴重。

  倡議書説,玉樹眾多文物多與藏傳佛教有關,如東倉家族收藏的《大藏經》距今一千餘年,被稱為藏族百科全書,新寨嘉那嘛呢堆由25億多塊嘛呢石堆積而成,堪稱“世界第一大嘛呢堆”,之前曾多次申報世界遺産。這些都是獨一無二的文物資源,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更與藏族居民的信仰與生活息息相關。

  倡議書聯合發出如下倡議:

  一、倡議海內外關心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事業的個人和團體積極提供財力、物力、人力上的支援,推進玉樹災區少數民族文物、文化遺産和古建築遺址的搶救性修繕和保護工作,尤其是推動此次受災最嚴重的寺廟文物區重建工作。

  二、倡議在震後災區,積極進行民族文物知識的普及宣傳,號召災區人民在抗震救災的同時,積極參與保護少數民族文物和文化遺産,無論何時何地,不盜竊、哄搶、私分、非法佔有,凡發現文物面臨被毀、被盜危險的,要立即制止。

  三、倡議集中全國最優秀的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專家隊伍和科技力量,深入災區進行民族文物的調查和搶救徵集工作,為災後少數民族文物和文化遺産的搶救性保護修復做好科學規劃及學術、學科研究工作。研究此次地震對少數民族文物造成的各種損害,為我國突發性自然災害條件下的少數民族文物和傳統文化遺産保護搶救提供一系列的科技援助。

  四、受災地方政府在重建中應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以戰略思維、世界眼光和全局意識充分認識到對少數民族遺産的保護和繼承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對民族聚集地的災後重建工作既要保護、延續、傳承其歷史文物、文化遺産和古建築遺址風貌,又要著眼于長遠,進行高標準、高起點的科學規劃。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