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架起黨群"連心橋" --記內蒙古土默特右旗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張章寶(上)

時間:2010-06-28 09:35   來源:人民日報

  張章寶(右一)成功化解薩拉齊鎮西老藏營村徵地補償糾紛,退還村民54萬元徵地補償款。圖為退還村民補償款現場。(人民日報 賀勇 攝)

  29年的檢察生涯,15年的控告申訴檢察經歷,他走遍全旗298個村,接待來訪群眾4300余人次,辦理信訪案件460多件,解決集體訪、告急訪260多件,其中涉及“三農”的來信來訪案件佔80%以上,件件案結事了,無一重復陳情、越級陳情。

  他就是今年57歲的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人民檢察院控告申訴檢察科科長張章寶。

  “你給群眾把問題解決了,他才能誠心信任、支援、擁護黨和政府”

  土默特右旗大約35萬人口,農村人口就佔了30萬。旗志記載,此地自古以來“民風剽悍,擅訴訟”。近年來,陳情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僅老張擔任科長的旗檢察院控申科每年處理的陳情案件就有70多起,其中80%的集體陳情案件來源於農村。張章寶常説,農民利益無小事。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農民因為陳情把地荒了,拖荒的是莊稼,遭殃的是百姓,損害的是黨和政府的形象。

  只要陳情農民來到檢察院,不管是不是自己職責範圍的案子,張章寶從來沒有一推了之。他説:“只要群眾進了檢察院的門,我們就不能往外推,你把他推出去,讓他們到處陳情,既耽誤生産又影響社會安定;你誠心給他把問題解決了,讓他滿意了,他才能誠心信任、支援、擁護黨和政府。”

  “這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關係黨和政府民生關懷的政治問題,我們萬萬不能馬虎”

  忠誠履行職責,服務聯繫民生,保障農村的和諧穩定,使張章寶發揮了充當黨和群眾“連心橋”的作用。

  2009年10月,下白青堯村村民因低保金被村幹部剋扣,20人集體到旗檢察院陳情,要求村幹部公開退還低保金。面對情緒激動的村民,張章寶同志耐心細緻地聽取了村民反映的問題,與同事一道多次來到該村實地了解情況。村民李光明説:“他們(村幹部)拿著我們的存摺領低保金,從中截留,給了不該享受低保金的自家親戚。”

  為了查清真相,張章寶一邊從民政局、鄉鎮調取近兩年的低保金分配花名冊,一邊往返于幾個鄉鎮信用社調閱取款憑證。經過多次走訪群眾、反覆核實數據,最終理清了在農村低保金髮放中村幹部截留、剋扣、私分的問題。隨後,張章寶和同事趕到下白青堯村,當面給村民補發了被侵吞的低保金。

  2009年12月,土右旗檢察院“檢察大篷車”在各鄉鎮巡訪下訪中,張章寶還妥善處理了雙龍鎮雙龍西村、大王岱營村等個別村的村幹部挪用、違規發放低保金,貪污低保金的行為。

  為了徹底解決這幾個村的問題,張章寶最多時在一個村來回跑過9趟。有人認為,違規的低保金數額不大,總共也就6000多元,不值得花費這麼大的精力。張章寶説:“我認為,這幾個案子涉及眾多群眾切身利益、上百口老弱病殘生存底線的問題,這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關係黨和政府的民生關懷能否落實到位的政治問題,我們萬萬不能馬虎。”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溫情執法是每個執法者應當具備的基本技能”

  “解決農村問題必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不能簡單粗暴,溫情執法是每個執法者應當具備的基本技能。”張章寶常常對科裏的同事説。

  不久前,包頭市引進一個總投資300多億元的項目,需要在土默特右旗海子鄉山格架村徵地,但有些村民不配合、不簽字。張章寶被緊急召來處理這個棘手問題。張章寶進村調查後發現,問題出在前任村支書郭某身上。得知張章寶是誠心誠意解決問題來的,郭某道出了不簽字的原因:一是對現任村幹部多給自己丈量土地看不慣,二是對自己的老人剛去世一年就被村裏遷了墳有意見。

  張章寶開導他説:“你現在雖然不是幹部,但還是個老黨員,這麼大的項目開工後,村裏可以跟著發展起來,全村父老鄉親都能致富,這不是好事嗎?”郭某被説服了,痛痛快快把字簽了。他一帶頭,其他人跟著簽了字。

  不久前,記者到這個村子採訪時,當事人郭某心悅誠服地説:“張科長辦事公道!他要是擺出檢察官的架子,那我絕對不服。可人家沒架子,很客氣,很體貼人,讓人心裏暖呼呼的。但説到簽字這個關鍵問題,他卻毫不客氣,一句‘你是黨員’就把我給摁住了!我認為他是相當公道的。”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賽賽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