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我的5.12”網路作品徵文大賽-文字作品
 
 
噴涌的感情
 
  來源: 台灣網      日期: 2009-06-11 09:31

 
 

  5月12日,一個黑色的日子,一個令人終身難忘的苦難時刻,一場突如其來的,芮氏8.0級特大地震似魔鬼般撲向四川,吞噬了數以萬計的四川兒女的生命。

  中華兒女同聲哭,地震災難降四川。汶川,一個默默無聞的縣名,剎那間,震驚了中華大地,震驚了世界的每個角落,13億中華兒女兩眼淚沾沾,無數的海外炎黃子孫心痛之極,苦難而偉大的中華民族啊,在邁向新的更加輝煌時代的時刻,又面臨一次特大的災難考驗。

  汶川的特大災難,牽動了成千成萬成億人的心,更牽動著海峽對岸臺灣同胞的兄弟之情,寶島沉默了,寶島沸騰了!臺灣同胞深刻的感情傾刻噴涌,暖暖情意似潮水般涌向災區,溫暖災民。地震發生後不久,生活在臺灣省臺北市的瀘州旅臺同鄉會會長易鑄九先生電話告知瀘州市臺辦,請轉達瀘州旅臺同鄉會全體臺胞向災區人民的問候,並向災區人民捐贈1萬元人民幣;臺灣板橋市重慶高中314班A組即將畢業的38名同學,一致同意放棄籌劃已久的畢業旅行,將2萬元新台幣旅行基金轉捐給《聯合報》賑災專戶。在各慈善機構組織的募捐中,賣花的婦女,純真的小孩紛紛解囊捐獻愛心。在臺灣嘉南地區組織的一場募捐活動中,一位84歲高齡的老人,用顫抖的雙手捐出他的善款後説:“看到四川的災情,讓我心痛,捐出我僅有的零用錢,希望能盡一點點微薄之意”。一家家有名的臺灣大企業、企業協會慷慨解囊,一筆筆救災款項,幾萬元、幾十萬元、幾百萬元、幾千萬元以至上億元匯向大陸,向大陸災區奉獻愛心;一駕駕滿載藥品、食品、帳篷、睡袋、毛毯、生活袋等救災物品的包機直飛成都……許許多多感人的場面拉近了兩岸同胞的距離,許許多多溫暖人心的問候展現了中華兒女在災難面前不屈不撓的團結、拼搏精神。

  天無道義人間有情。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那一處處倒塌的房屋,一遍遍淒涼的廢墟,一朵朵被摧殘的花朵使在瀘州的臺胞、臺屬、臺資企業員工血濃于水的感情由然而生,他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把愛奉獻給災區人民。家住瀘州的臺胞王玉俊先生剛回到臺灣省桃園縣,從電視上得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這位年近80歲的老人急忙而焦慮地撥通瀘州家人的電話,當他得知這次災難給同胞造成重大的傷害後,動情地要求家人立即向災區捐款1萬元;一位80多歲高齡的老臺胞在家人的陪同下,將捐款送到市慈善總會;一位居住在區裏的臺屬在區捐了款,又趕到市裏再捐……幾百元、幾千元、上萬元,不等金額的捐款聚整合愛的溪流涌向災區,表達同胞手足之情,關愛之心。

  災難摧毀了我們的家園,奪走了我們同胞的生命,然而,災難卻激發了中華兒女血濃于水的感情。臺灣紅十字會會長陳長文撰文説:“當我們打開電視、報紙,看到災難中失枯的孩童茫然流淚;看到憂急的父母在瓦礫堆裏聲聲呼喚寶貝的名字;看到家園毀壞的災民席地而坐無處可依……,那一張張悲傷的臉,一遍又一遍地敲擊著我們的心房”。是啊,數日來,兩岸同胞的慈悲之心,憐憫之情時刻演譯血脈上、文化上的親切感,不斷閃耀著善良的光芒;閃耀著再大災難都震不垮的兩岸同胞情誼。

  昂起不屈的頭顱,挺起不屈的脊梁,兩岸同胞共同譜寫的手足情、同胞愛,將伴隨著中華民族脊梁傷痕的癒合而永載史冊,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千古流長。(四川省瀘州市臺辦  章科才  供稿)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