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我的5.12”網路作品徵文大賽-文字作品
 
 
擦乾淚水 共建家園
 
  來源: 台灣網      日期: 2009-06-11 08:58

 
 

  讓我們擦乾淚水,微笑著去生活。


——題記


  時間像是一桿竹子,每一次拔節,那脆弱而堅定的聲響總是撩撥著我們的心弦。5•12大地震距今已一年有餘。一年後的今天,回首大地震的點點滴滴,如同撫過記憶的傷口,一絲一縷都刻骨銘心。這裡麵包含了太多太多,有失去親人的悲痛,有無家可歸的落寞,也有堅強奮起的不屈,無微不至的關懷,更多的則是一次又一次的感動。

  汶川地震,有太多的場景催人淚下,有太多的故事可歌可泣。

  中國空降15軍出動前,寫下了4500份遺書,在人民的生命財産受到威脅時,面對可怕的天災,面對未知的凶險,沒有一絲退縮,背水一戰。這不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最好的詮釋嗎?


  一位用生命保護了自己孩子的母親,留下的那條短信讓人潸然淚下: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記住媽媽愛你。這不是愛的真實寫照嗎?

  一位戰鬥在一線救援陣地的解放軍戰士,因體力透支被戰友強行撤下時,跪地懇求:讓我再救一個吧!這不就是捨己救人的人間大愛嗎?

  當地震咆哮著摧毀我們的家園,吞噬我們親人的生命,一雙雙有力的大手,火焰般從各個地方微笑著伸了過來。地震後溫家寶總理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在看望災區群眾時,眼中噙滿了淚水;在南京的一處抗震救災捐贈點,一位身形佝僂、步履蹣跚的乞丐,捐了用8天時間乞討來的105元。這不正是“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的抗震救災精神嗎?

  正是憑藉這種精神,這一年,我們帶著親人遇難的巨大悲痛,帶著悲痛中汲取的巨大力量,帶著重生之後對生命的熱愛,把災後重建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今天,在地震曾經肆虐過的地方,一座座堅固的樓房拔地而起,一個個災後重組的家庭幸福美滿。短短的一年,滿目瘡痍的大地、觸目驚心的廢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重建之後的生機勃勃!

  逝者長已矣,生者當前行。

  地震已經離我們遠去,而那些家園瞬間被毀、生命遽然而逝的地震記憶,我們註定無法忘懷。一個沒有精神寄託的民族是虛弱的,一個忘記了歷史的民族是悲哀的。死亡般的災難過後,我們總要從中汲取些什麼,來作為我們成長的力量,或者説獲得新生。

  在過去的一年裏,我的腦海中時常回放這樣的鏡頭:一位滿臉是血的北川男孩從廢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準備把他轉移到安全地帶時,他艱難地舉起還能動彈的右手,虛弱而又標準地敬了一個少先隊隊禮。這是一個在強大的天災面前微不足道的生命最有力的反抗,是在陰雨連綿的天氣裏釋放出的生命強音,是一個弱小生命鋒利的牙齒,不僅咬碎了死亡的恐懼,也咬出了一個民族不畏艱險、戰勝
  災難的信念。從那一個簡單的動作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震不倒、摧不垮的強大中國。
美國批評家洛威爾説,災難就像刀子,握住刀柄就可以為我們服務,拿住刀刃會割破手。對於我們,地震既是一種苦難,更是一種磨練。它讓我們經歷了死亡,飽受了失去,飽嘗了痛苦,同時也讓我們更加堅強和勇敢,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中的點點滴滴。倖存的我們,要從悲痛之中走出來,攜手並肩,去建設我們的家園。

  一次地震,可以在我們腦海中無數次地重演,但是現實中,我們一定要微笑著去生活。因為災難過後,任何悲天憫人只會痛上加痛,任何眼淚都無濟於事,唯有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滿,才是對遇難親人最好的慰藉。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説,你們的幸福生活就是對死者的最好安慰。

  災難有涯,大愛無疆。地震中展現出來的民族精神和人間大愛已深深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我們堅信,重建之後的四川,必定比以前更加美麗。因為四川背後,有一個強大的中國,有一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偉大民族。(山東濟南 郭濤)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