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我的5.12”網路作品徵文大賽-文字作品
 
 
“濰坊人的恩情永不忘記”
 
  來源: 台灣網      日期: 2009-06-08 13:35

 
 

  ——北川縣桂溪鄉四兄弟災後重建家園的故事

 作者 濰坊廣播電視報社記者部 劉鐵飛


  在北川採訪期間,濰坊援川前方指揮部政委黃永健為本報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幾個月前他到桂溪鄉樹坪村看望受災的蘇義奎四兄弟,臨走前,大兄弟媳婦執意留他吃飯。他再三推辭,大兄弟媳婦跑到車前抱住前車杠,哭著説:“濰坊兄弟,你不吃就不讓你走!”黃永健無奈,走進四兄弟臨時搭建的棚子裏,含著淚每樣菜夾了一筷子……

  這四兄弟為何這樣感激“濰坊兄弟”?他們之間有哪些故事呢?本報記者近日到樹坪村對蘇義奎四兄弟進行了採訪。 

  房子震垮了,四兄弟重聚在一起

  趕到樹坪村已是下午,蘇義奎四兄弟正忙著蓋新房。在他家新房的下方,是一條深谷,淺綠色的河水,一片片的水杉,美得像九寨溝。

  大地震前,蘇義奎與三個弟弟分別住在不遠處的山腰上。“地震那天,我們感到山搖地動,到處瀰漫著土沙形成的煙霧。”蘇義奎説,當時他與三個弟弟及各家媳婦都在油菜地裏幹農活,看到山上的石頭往下塌落,他們一起往另一個山頭上跑。

  跑到山頂時,四兄弟累得大口喘氣,煙霧慢慢散去他們才發現,自己的房子已全部被埋了起來。這時,蘇義奎突然大喊一聲:“媽還在屋裏呢!”

  四兄弟一起向母親住的房子跑去。待他們跑到母親的住處時,發現已經75歲的母親剛從廢墟裏爬出來,臉上、身上有幾處傷口。蘇義奎背起母親,其他幾個弟弟及弟媳一起扶著,翻過幾座山後,傍晚前趕到桂溪鄉,他們被安排住進集中安置點的帳篷。

  不久,他們一家又被安排住進了臨時簡易房。去年年底,四兄弟一起商量:這樣長久下去不是辦法,得回去蓋房子。

  “我們四人手頭的錢都有限,再像以前那樣分開蓋不太可能了。”蘇義奎説,幾個兄弟商量了一晚上,最終決定蓋一座房子,兄弟四人從一個門進,與老人住在一起。

  捐錢修路幫建房,濰坊人是好兄弟

  返回樹枰村後,四兄弟便開始籌劃蓋房。

  樹坪村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通過一條長約3000米的道路與外界聯繫。然而,去年的“9?24”暴雨卻沖毀了這條“生命線”,阻斷了該村建房材料的運輸。

  2008年11月6日,山東省援川辦主任助理孟雷一行到我市援建的桂溪鄉調研時,從濰坊援川前方指揮部獲悉此事,當即組織隨行人員捐款2000元。在他的帶動下,濰坊援川前方指揮部工作人員也隨之捐了3000元錢。

  幾天后,濰坊援川前方指揮部政委黃永健代表省、市前方指揮部將5000元現金送到該村幹部手裏,並同他們一起聯繫雇用修路機械,只用了兩天就把道路打通了,贏得了當地群眾的稱讚。

  “濰坊援建幹部與我們真是心連心,有了這條‘連心路’,蓋房子不愁了!”老三蘇義聰説道。

  在四兄弟蓋房期間,濰坊援建前方指揮部的工作人員還多次趕來作技術指導,使他們明白了構造柱等在房屋建設中的重要性。

  “他們每次來都給我們捎些吃的、用的”。大兄弟媳婦伏國蘭説,去年春節前,他們臨時搭建的棚子裏幾乎是空空的,全家人正在發愁,濰坊援川指揮部的工作人員送來了米麵。得知四川人有愛吃臘肉的傳統習俗,工作人員又專門送來300多塊錢的豬肉,這讓蘇義奎四兄弟感動得説不出話來,大地震後,他們很少流淚,可這次,淚水從他們臉上止不住地淌了下來……

  四兄弟合力,好日子就在眼前

  如今,四兄弟全家及母親共十幾口人全部住在新房旁的棚子裏。記者在棚子裏看到,除了床、桌子等日常生活用品外,最值錢的便是一台電冰箱了。

  四兄弟的母親雖已是76歲的高齡,但她每天都閒不住,除了給孩子們做飯,便是洗衣服。望著快要蓋好的新房,她高興得合不攏嘴:“一家人可以住在一起嘍。”

  她説,現在全家共21口人,幾個孫子、孫女在外面打工,對於目前的生活狀況,她很知足。“他們弟兄四人在一起,遇什麼問題大家一起商量解決,不再像以前那樣計較什麼了,幾個兄弟媳婦也親得像一家人一樣了。”

  説起將來的打算,蘇義奎説,幾個兄弟都準備房子蓋好後外出打工,將來,他們要把自己的家園建設得更美好。問他們走一個門是否不方便,三兄弟蘇義聰笑笑説道:“不會的,我們永遠是一家人嘛。”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