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大事記(1981-1985)
 
 
  來源:      日期:2007-04-06 13:52

 

1 9 8 1 年

  
  1 月8 日 日本眾議院副議長岡田春夫和夫人一行訪問中國。


  1 月9 日—1 8 日 以德永正利議長為團長的日本參議院代表團訪華。


  1 月2 6 日 日本政府為中日友好醫院建設設計提供贈款的換文儀式在北京舉行。


  2 月1 0 日—1 2 日 日本政府代表大來佐武郎訪華。


  2 月1 8 日 中日友好醫院建設設計合同書在北京簽字。


  3 月2 日—1 6 日 第一批日本在華孤兒赴日尋親。


  3 月3 日 中日兩國政府關於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的協定在北京簽署。


  3 月2 0 日 關於日本政府向中國政府提供5 0 0 0 萬日元文化無償合作贈款的換文在北京簽署。


  4 月1 0 —1 1 日 中日外交事務當局第二次定期協商在北京舉行。


  5 月1 0 日 日中經濟知識交流會第一次會議在日本箱根舉行。


  6 月1 7 日—2 7 日 以福田一議長為團長的日本眾議院友好訪華團訪問中國。


  6 月2 3 日—2 4 日 中日科技合作委員會在北京舉行第一次會議,2 4 日簽署會談紀要。


  7 月5 日—9 日 中日雙邊企業管理學術會議在北戴河舉行。


  7 月1 1 日 中國外交部就日本沖繩縣派人在釣魚島調查漁場一事,向日本駐華使館提出交涉。


  7 月2 2 日 中國外交部新聞司發言人發表談話,對日方在7 月1 1 日至1 9 日去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調查一事深表遺憾,要求今後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7 月2 4 日 中日長期貿易協議第三次定期磋商在東京舉行。


  9 月8 日 以竹入義勝為團長的日本公明黨第十次訪華團訪問中國。


  1 0 月2 1 日 趙紫陽總理在墨西哥坎昆會見日本首相鈴木善幸。雙方就1 9 8 2 年互訪一事取得一致意見。


  1 0 月2 5 日—1 1 月2 日 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在中國訪問,並參加“有關人口和開發問題的亞洲議員會議”。


  1 0 月2 9 日 日本興業銀行駐北京代表處正式開業。


  1 1 月1 0 日—2 0 日 彭衝副委員長率人大代表團訪問日本。


  1 2 月1 5 日—1 6 日 第二次中日政府成員會議在東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副總理兼外長黃華出席會議。會議期間,雙方簽署了關於大慶石油化工和寶鋼一期工程資金合作會談紀要和政府換文。

 

1 9 8 2 年


  
  1 月2 2 日 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在日本發行一百億日元公司債券的協議書在東京簽字。


  2 月1 7 日—3 月3 日和2 月2 2 日—3 月8 日 第二批日本在華孤兒分兩批赴日尋親。


  2 月1 8 日 中日兩國合作勘探劉莊礦區協定在北京簽字。


  3 月3 0 日—3 1 日 中日外交事務當局第三次定期協商在東京舉行。


  4 月1 日- 1 4 日 薄一波副總理訪日。


  5 月3 1 日-6 月5 日 趙紫陽總理訪問日本,在同鈴木首相會談中,趙總理提出“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長期穩定”的中日關係三項原則。


  7 月2 0 日 《人民日報》就日本篡改教科書問題,發表題為《這個教訓應牢記不忘》的短評。


  7 月2 6 日 中國外交部就日本文部省審定教科書篡改侵華歷史問題向日本駐華使館正式提出交涉。


  8 月1 日 中國教育部通知日駐華使館,取消對小川平二文部大臣訪華的邀請。


  8 月2 6 日 日本官房長官宮澤喜一發表政府見解,要以“日本政府的責任”改正受到中國批判的教科書。


  9 月2 6 日-1 0 月1 日 日本首相鈴木善幸訪華。


  9 月2 7 日 以王震為團長的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十週年訪日代表團到達日本。


  1 0 月7 日-9 日 第一次中日民間人士會議在東京舉行。


  1 1 月2 6 日 日本中曾根康弘內閣成立。


  1 2 月1 日 中曾根首相打電話給趙紫陽總理,表示要進一步發展日中友好關係。

 

1 9 8 3 年


  
  1 月1 2 日-1 8 日 中日雙方關於日本在華孤兒赴日尋親的事務協商在東京舉行。


  2 月1 8 日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國會答辯時承認,過去日本對中國的戰爭是侵略戰爭。


  2 月1 8 日-2 1 日 中曾根首相特使、自民黨幹事長二階堂進訪華。


  2 月2 5 日-3 月1 2 日 第三批日本在華孤兒赴日尋親。


  3 月1 9 日-4 月1 9 日 日本社會黨副書記長曾我(礻右)次一行訪華。4 月1 7 日,中國共産黨和日本社會黨決定正式建立兩黨關係。


  3 月2 2 日-2 3 日 中日外交事務當局第四次定期協商在北京舉行。


  4 月3 日-1 8 日 姚依林副總理訪日。


  4 月2 8 日 日本前外相櫻內義雄訪華。


  6 月1 4 日-1 5 日 第一次日中高級事務協商在東京舉行。


  6 月2 4 日 日本政府特使古井喜實等參加廖承志副委員長追悼大會。


  8 月2 1 日 岡田春夫副議長率日本眾議院代表團來華訪問。


  9 月4 日-6 日 第三次中日政府成員會議在北京舉行。


  9 月5 日 中、日、英、美的石油公司在中國南海合作勘探開發石油的合同在北京簽署。


  9 月6 日 中日關稅協定在北京簽署。


  9 月2 6 日-1 0 月2 日以委員長石橋政嗣為團長的日本社會黨代表團訪華。


  1 1 月2 3 日-3 0 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訪問日本。在中日首腦會談中,中曾根首相提議將中日關係三原則擴大為四原則,增加“互相信賴”的原則。2 4 日兩國領導人還一致同意成立“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
委員會”。


 

1 9 8 4 年


  
  1 月3 1 日 中日文化無償合作協定在北京簽署,雙方並交換了協議書。


  2 月2 0 日 日中漁業共同委員會第八屆年會開幕。


  3 月1 7 日 中日雙方就解決在華日本孤兒問題交換口頭備忘錄。


  3 月2 3 日-2 6 日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訪華。訪問期間,雙方就成立“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委員會”正式達成協定。


  5 月2 3 日 第五次中日外交事務定期協商在北京舉行。


  6 月2 6 日 第二次中日民間人士會議在北京舉行。


  7 月7 日 中國國防部長張愛萍訪日。


  8 月3 0 日 李鵬副總理訪日。


  9 月1 0 日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委員會”首次會議在東京舉行。


  9 月2 0 日 中日長期貿易協議委員會第六次定期會議在北京舉行。


  9 月2 4 日 日本青年3 0 0 0 人訪華。在北京、上海、西安等6 大城市與中國青年舉行大聯歡。


  9 月2 7 日 日本對華無償援助4 9 億日元議定書籤字。


  1 0 月2 3 日 中日友好醫院在北京舉行開診儀式。


  1 0 月2 5 日 中日就日本在1 9 8 5 年度向中國提供7 1 5 億日元貸款一事達成協定。


  1 1 月1 2 日 日本通産省開始受理在中國進行的海外投資保險。


  1 2 月1 3 日 日本輸出入銀行在向中國銀行貸款5 7 0 0 億日元的備忘錄上簽字。


  1 2 月1 7 日 中日原子能協定第五次政府間協議簽訂。


  1 2 月2 6 日 中日交換關於兩國間互設總領事館的口頭備忘錄。

 

1 9 8 5 年


  
  3 月2 6 日-2 7 日 中日第二次高級事務協商在東京舉行。


  3 月2 7 日-3 1 日 日本自民黨副總裁二階堂進率自民黨訪華團在中國訪問。


  4 月2 1 日-2 9 日 中國人大委員長彭真訪問日本。


  5 月4 日 中國在日本長崎、福岡兩市設總領事館。


  5 月2 0 日-2 3 日 二十一世紀中日經濟討會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舉行。


  7 月1 5 日 有關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史料集出版。

 

  7 月1 9 日-2 6 日 日本參議院議長木村睦男訪華。


  7 月3 0 日-3 1 日 第四次中日政府成員會議在東京舉行,中日兩國政府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協定和1 9 8 5 年度日元貸款的換文。


  8 月1 4 日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在新聞發佈會上説,中曾根首相等日本內閣大臣參拜靖國神社會損害世界各國人民,特別是深受軍國主義之害的包括中日兩國人民在內的亞洲各國人民的感情。


  8 月1 5 日 中曾根首相及其閣僚以公職身份正式參拜靖國神社。這是日本戰後4 0 年來第一位現職首相以公職身份參拜靖國神社。


  8 月2 6 日 由中央執委會書記長田邊誠率領的日本社會黨訪華代表團到中國訪問。


  9 月7 日 日本民社黨第六次訪華團來中國訪問。

 

  9 月9 日 日本通産大臣村田敬次郎來中國訪問。

 

  9 月1 9 日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在北京新聞發佈會上,就日本內閣成員在抗日戰爭4 0 週年紀念日正式參拜靖國神社表示遺憾,指出這一行為嚴重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1 0 月1 0 日 第一屆中日外長定期會議在北京舉行,日本外相安倍晉太郎出席會議。


  1 0 月1 5 日-1 7 日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和大連舉行。


  1 1 月5 日 日本內閣會議通過政府聲明説,中曾根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並無給罪犯恢復名譽的意圖。

來源:人民網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