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加訪談的在日留學生代表正在暢談溫總理即將來日本訪問的重大意義。       
  目前,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已達10萬之眾,大約佔了在日留學生總數的70%。中日兩國各個界別的資深人士經常會在不同場合對留日學子做出“他們是中日兩國共同培養的財產,他們是兩國人民互相交流互相理解的重要橋梁”的評價。那麼,在溫家寶總理訪日前夕,中國留學生們又有什麼想法,什麼心願呢?為此,我們採訪了多位在日中國留學生代表。  
  全日本中國留學人員友好聯誼會會長、東京工業大學博士生  
  李光哲:  
  留學生是溝通中外聯係的紐帶。中日兩國已經迎來了新的需要交流、友好、合作的時代。正因為如此,中日兩國政府都認識到,發展青少年間的交流,關係到兩國人民的深入交往和兩國友好關係的長遠發展,符合兩國的戰略利益,這一點,也得到了安倍政府的重視,兩國青年間的交流活動特別是高中生間的交流在去年和今年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回顧中國留學生留學日本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們深深體會到,中日留學生交流事業同中日政治關係的發展緊密相連。中日關係出現曲折,兩國教育、留學交流事業也受到影響,中國留日歷史上的幾次大的“留日學生歸國潮”就是例證。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日兩國的關係面臨著改善與發展的重要的機遇,隨著安倍首相訪華和溫家寶總理的訪問日本,讓期盼中日友好的留日學生們看到了新的希望,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東京大學中國留學人員友好聯誼會會長、東京大學博士生  
  王文傑  
  2006年末中日兩國政府就溫總理訪日達成共識後,東京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就熱切期盼著溫總理的訪日行程。很多學友通過郵件、網站以及面對面的方式向東京大學中國留學人員友好聯誼會(以下簡稱東大學友會)表達了他們企盼的心情。這眾多企盼和激勵推動東大學友會思考:學友會能做點什麼呢?後來,我們通過面談、電子郵件和電話等形式向東京大學總長和相關校領導提出了“期望東京大學能正式邀請溫總理來東京大學演講”,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日本的科學精英們更多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對日政策,我們也非常樂意在中日交流中起到橋梁和促進作用。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願望沒能實現,但這切實地反映了將近千名東京大學中國學生和學者對總理訪日的熱切期待。  
  築波大學中國留學人員友好聯誼會會長、築波大學博士生  
  劉學軍  
  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之際,在築波大學及其研究所學習和工作的2000余名中國籍留學生、科技工作者期盼著溫家寶總理的訪日融冰之旅。曾就讀于築波大學前身東京高等師范的在日中國留學生前輩張香山和肖向前都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歷史見證人。前輩們為促進中日友好做出的卓越貢獻激勵著我們新一代中國留學生。築波大學中國留學人員友好聯誼會一直以來通過與茨城縣內(築波大學坐落于茨城縣內)的各日中友好協會舉辦不同形式的友好交流活動,為推動平民階層的民間友好交流、增進友誼並促進相互間的理解而盡微薄之力,並通過組織中國留學生參加日本當地的公益活動等,在日本國民間樹立中國學子的良好社會群體形象。  
  全日本中國留學人員友好聯誼會副會長、東京工業大學博士生  
  吳瓊  
  留學日本對我最大的影響是加深了我對日本以及日本人民的理解。來日之前,我對日本並沒有太多的了解,推己及人,我想一般的中國老百姓恐怕也如此。所以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兩國人民之間必須要加深交流和理解。希望這次能夠以溫總理訪日為契機,進一步擴展兩國人民互相交流的道路。  
  與上個世紀初的留日中國學子相比,今天的在日中國留學生帶有更多的平民色彩。他們更容易通過自己的介紹讓日本朋友更廣泛更全面地了解當代中國和中國老百姓,發揮好中日民間交流的橋梁作用。我們相信這次溫總理的訪日能夠進一步帶動這種民間交流的發展,使中日關係進一步健康和諧發展。  
  慶應義塾大學中國留學人員友好聯誼會副會長、MBA  
  任育倩  
  作為一名身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我在親歷中日關係高低起伏的過程之後,看到了通過推動和加強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來改善兩國的政治關係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同時也找到了我今後要走的路和要為之付出畢生努力的事業。我在日本所學的專業是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來日之前有過在電視臺做主持人的工作經驗。我想通過活用自己的所學和經驗探索出一條通過推動兩國人民最底層的文化交流來改善中日關係的文化產業經營之路。  
  京都地區中國留學人員友好聯誼會會長、京都大學博士生  
  馬嘯  
  聽說溫總理本次訪問也將到日本關西來,並訪問西日本的教育中心——京都,關西的中國留學生們知道這一消息後都非常振奮,我們在海外的學子共同背負著“中國”兩個大字,心係祖國永遠是我們最深的情懷。我們在日本留學不僅要學習日本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知識,我們也會更多地了解日本社會,結合祖國的現狀多動腦多思考,珍惜出國留學的大好機會,學好真本領。我們一定不辜負溫總理對海外學子的期待,為祖國為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李瑩)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