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漢圭:發揮橋梁作用 促進韓中友好
 
 
  來源:      日期:2007-04-10 08:35

 

  今年是中韓兩國建交15週年和“中韓交流年”。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韓前夕,記者採訪了韓國著名對華友好團體——21世紀韓中交流協會會長金漢圭。

  金漢圭是韓國政壇的資深人士,這位政治學博士曾任總統秘書室長、總務處長官以及國會國際競爭力特別委員長。由於在發展中韓友好事業上功勳卓著,他曾多次受到中國領導人的接見。

  談起中韓建交15年的成就,金漢圭激動地説,真是“翻天覆地,令人矚目”。他如數家珍地介紹説:建交15年來,兩國領導人頻繁互訪,雙方建立了全面合作夥伴關係,政治上互信不斷增強,經濟上互利互惠,在國際舞臺上的協作日益加強。兩國貿易額從1992年建交之初的50億美元增長到2006年的1300億美元。中國成為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的海外投資對象國;韓國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國、第四大出口對象國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國。去年,兩國人員往來接近500萬人次。韓國在120所大學裏開設了中文課,在中國的韓國留學生已達3.5萬人。短短的15年,兩國關係從廣度和深度都取得了如此迅猛的發展,在國際關係史上是不多見的。金漢圭説,兩國關係全面迅速的發展,為朝鮮半島及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極大地促進了兩國經濟發展,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

  21世紀韓中交流協會成立於2000年11月,是韓國外交通商部所屬的一家民間對華友好機構,與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建立了友好關係。該會的200多名會員都是中韓建交前以及建交後為兩國友好做出貢獻的著名人士。金漢圭1990年開始積極投身韓中友好事業,1990年北京亞運會期間,他作為韓國支援團團長為亞運會的成功舉辦獻計獻策,並向中國贈送了大批物資。1992年8月25日,中韓建交第二天,他在北京市政府的邀請和安排下,成為第一個訪問北京的韓國人。談起這段經歷,他興奮地説:“我感到激動,立志為兩國友好做出貢獻。”

  21世紀韓中交流協會成立以來,積極推進同中國的民間外交,並在促進兩國議會交流和政黨交流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該協會與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共同舉辦了6屆“中韓知名人士論壇”和3屆“中韓婦女界知名人士論壇”。

  金漢圭還告訴記者,今年是“中韓交流年”,該協會將迎來三大喜事:一是6月6日中國將派出高級別代表團出席在首爾召開的第四屆“中韓婦女界知名人士論壇”,這將是中韓婦女交流與合作的一大盛事。二是第七屆“中韓知名人士論壇”於今年8月25日在北京舉行。三是今年10月將在中國江蘇省揚州市舉行“崔致遠紀念館”揭幕儀式。崔致遠是韓國新羅時期的大文學家,被譽為“東國文化之父”。唐朝末年,11歲的崔致遠孤身到中國留學,17歲科舉及第,曾在揚州任“掌書記”,是一位為韓中友好做出卓越貢獻的歷史性人物。2005年,中國外交部批准在揚州建立“崔致遠紀念館”,這是中國政府批准的、在中國土地上建立的第一所外國人紀念館。金漢圭認為,這是韓中友好交流史上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必將為兩國的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增添更加絢麗的色彩。(記者 徐寶康)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