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汶川地震兩週年:探訪唐家山堰塞湖

時間:2010-05-10 16: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新聞網(楊超 曹周林) 北川老縣城背後,一條臨時道路劈開王家岩崩塌的浮土伸向湔江上游。土路一側是絕壁,一側是懸崖。從老縣城前行約4公里,便抵達唐家山腳下。

  千仞絕壁矗立,一條僅容兩台小轎車擦肩而過的便道從層層疊疊的碎石中拱出縫隙,通往曲山鎮樓房坪村。 
 
  樓房坪村北依源河壩,南臨唐家山,曾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村寨。“5.12”大地震中,唐家山半面山體垮塌,將面積佔整個村莊一半的樓房坪村三隊全部吞沒,74人遇難。

  隨著車子行進,唐家山堰塞湖大壩旁,一棟棟獨具特色的木樓新房映入眼簾。“唐家山是名山,堰塞湖是名湖,我們都算是名人啰!”見到記者到來,村民們打趣著説。

  1社村民霍家林一家6口。地震中,不僅房屋被掩埋,同時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一家人先後被安置到帳篷和板房區居住,但始終故土難離。去年10月,霍家林和其他67戶鄉親們做出了遷回原址,重建新家園的選擇。

   “當時,需建房的群眾有68戶202人。村裏已沒有像樣的土地,三社沿河壩成為唯一適合集中建房的地方。”村支部書記朱強告訴記者,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下,村民們克服交通不變、建材運輸難等困難,開始重建永久性住房。為了最大限度節約土地,村上還將山坡挖成5層梯狀,並對道路、電力等公共基礎設施進行統一建設。

   “村上統一設計、統一施工,房子建得省工、省料、經濟實惠,還能防震呢。”霍家林指著自家一樓一底的穿鬥式構架木樓介紹説,因為建木樓是技術活,村裏還專門從外地鎮請來了技術精湛的工匠。現在,60多戶人的木樓新房已經完成了工程量的80%。“房子建起來,我們心裏也有底了,生活會越來越好的。”

  站在新房上,翡翠般晶亮的堰塞湖盡收眼底。聽説唐家山堰塞湖要進行規劃開發,村支部書記朱強顯得特別高興。他説,“先安居後樂業。新村莊的建設已與新農村建設、旅遊開發融為一體,這為今後老百姓的生存、生活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編輯:栗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