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三大産業助漢源破解移民重建難題

時間:2010-05-14 10: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漢源513(鄢銀嬋)國家“十五”重點工程瀑布溝水電站庫區所在地四川省漢源縣,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重創,災區重建和移民安置交叉重疊,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成為當地政府和援建者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13日,記者重訪漢源災區時發現,當地三大産業有效破解了移民重建難題。

 

  據悉,國家“十五”重點工程瀑布溝水電站79%的庫區在漢源,動態移民近10萬人;而汶川特大地震又使其85.2%的房屋受損,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3.8億元,其中,瀑布溝水電站庫區移民中有四分之三為地震災民。

 

  “在庫區移民工作中,除了向成都、德陽、綿陽等6個市州31個縣安置了部分移民外,漢源縣城還要安置6萬移民,而瀑布溝水電站庫區淹沒了漢源4萬餘畝河谷、良田,這使縣內安置的移民每人平均耕地不足四分。”漢源縣委書記楊成一告訴記者,在這個背景下,遭受汶川地震的庫區移民生産生活保障問題,成為當地政府需要解決的頭等大事。

 

  目前,在湖北省的援建下,漢源新縣城已建成規模,不少庫區移民已搬進永久性安置房,楊成一説,這部分民眾的生産生活均已得到保障。

 

  記者了解到,漢源當地光照好,土地産出率較高。“大春水稻畝産1700斤,4分地可有700斤糧食,小春種蒜苔等蔬菜,一畝可增收3000多元,4分地能增收1700多元,這基本能滿足村民的生活需求。”楊成一説。

 

  在楊成一看來,當地的傳統農業能有效保障災區移民的基本生活,但不能使民眾致富。他認為,漢源應該利用當地傳統的花椒種植優勢,對花椒進行深加工,為老百姓增加致富之路。

 

  據悉,茶馬古道、南絲綢之路、紅色文化等都將成為當地政府挖掘的旅遊寶藏,楊成一認為,旅遊業除了能帶動當地老百姓就業外,農家樂經濟也將致富一部分村民。

 

  此外,漢源有豐富的有色金屬礦産,鋅、鉛等蘊藏量位居四川首位,當地政府計劃延伸有色金屬産業鏈,提高工業增加值,致富老百姓。“由於漢源以前經濟落後,又沒有電力産業,一直只是簡單的賣礦,浪費了資源;瀑布溝水電站修建後,國家電網公司已同意給漢源直購電,有效解決了無電力的難題,目前,漢源已新建10萬噸電解鋅工業線,接下來,要進一步發展活鋅、鍍解鋅等,做強産業鏈。”楊成一勾畫著漢源的工業藍圖。

編輯:栗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