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汶川地震兩週年:堅強汶川人逐漸走出地震陰影

時間:2010-05-11 15:08   來源:南方日報

  都江堰汽車站對面的一棟7層高的房子,6樓三室一廳的屋子是楊雲青一家人的“新家”,但他們仍住在漁子溪村的板房裏。


  楊雲青今年60歲,映秀中灘堡村人。汶川地震中,兄妹4家共有10人遇難。他卻一直瘋子般地忙著救援,9天9夜的救援讓他白了頭。9天的救援,楊伯配合山東和上海的消防官兵救出被困105小時的女生尚婷,被困125小時的蔣雨航等12人,直到廢墟裏再無生命跡象。他的事跡經過媒體報道後,被人們稱讚為“映秀好人”。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兩年了。”楊伯説,現在總結的話,他的人生以5?12汶川大地震為界分兩大部分:在此之前他開吊車;之後與消防結緣,開消防車,成為一名“編外”的消防戰士,參與滅火和施救。


  映秀災後重建完工在即。楊伯和家人合計著,“震中飯店”到時要重新開張。


  汶川大地震兩週年,堅強的汶川人逐漸走出地震陰影,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震後兩年駐守映秀


  “老鴨湯、魚和炒菜都不是辣菜,希望你能吃得習慣。”劉明玉解開係在腰間的圍裙,招呼記者坐下,楊雲青坐在老伴旁邊,劉明玉不停給楊雲青夾菜。


  楊伯的“愛情故事”曾感動過很多人。地震中,楊雲青家包括妻子在內共有10人遇難。老伴和他40年相濡以沫,老伴遇難後讓他曾夜夜無法入睡,甚至有過自殺的念頭。


  楊雲青救人的壯舉通過媒體報道後,打動了遠在阿壩自治州首府馬爾康糧食局工作的劉明玉。在別人的介紹下,劉明玉認識了楊雲青。交往一段日子後,情投意合的兩人走到了一起。度過“磨合期”後,去年3月,兩人登記結婚。


  新老伴細心、體貼。楊伯説,兩人在一起一年多時間,從來沒吵過架,在妻子的陪伴下。楊伯心中地震留下的傷痛被逐漸抹平。


  都江堰的“新房”三室一廳,租金每月600元,是親戚租給他們的。但從去年6月4日到現在,楊雲青一家合計住的時間不到一個月。


  去年6月初,映秀鎮開始封閉施工,除了漁子溪村外,集鎮範圍的板房全部拆除,村民給予一定補償後在外租房。去年6月4日下午,楊伯和兒子把家搬到都江堰後接到電話:和兒子回映秀開消防車。


  睡了一夜後,楊伯和家人又收拾東西搬回映秀。不到20平米的板房裏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床、一台電視,桌子上放著對講機和一袋新鮮的水果,其他地方放著雜物。“大部分東西都在都江堰,用的時候回去拿一下”。


  老伴和兒媳平時給楊伯及消防戰士們做飯,楊伯的兒子楊和建開吊車,偶爾也幫父親頂班開五十鈴消防車。


  這臺五十鈴也讓村民們備受感動。2008年7月20日,有著“震友”情誼的楊伯受上海消防總隊邀請,到上海玩了幾天。上飛機前,消防官兵們得知楊伯的吊車在地震中砸壞後,準備給他捐一輛吊車,楊伯卻出人意料地要了一輛消防車。


  楊伯説,震前映秀沒有消防車,遇到火災消防車從汶川縣趕來耽誤時間,“上世紀80年代發生幾次火災都沒有消防車”。還有另一個原因:“吊車就給我自己,從心裏來講,無故拿別人的東西不好。”


  不久後,上海消防總隊給映秀鎮捐助了一輛價格30多萬元的消防車。震後,漁子溪有大批臨時搭建房屋,屬於重點防火區,楊伯和一個排武警消防戰士們一起駐守漁子溪村旁的一處板房裏。


  60歲的新開始


  消防戰士們最大的不過25歲,且訓練有素,60歲的年齡能否跟得上節奏?“我今年60歲,身體還能幹幾年。”楊伯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他從1986年開始開吊車伐木,又在交警隊幹了半年多,範圍從草坡、四姑娘山到三江鄉的潘達爾景區。


  汶川大地震救援中,與消防官兵們共同經歷的9天也讓他受益匪淺。


  “我個人能夠去的,我一定去,救援我也有了一定經驗。”從開消防車開始,楊伯的生活變得“千篇一律”:全天駐守漁子溪,接到命令參與救火、救援等,最長的一次是保衛工作,從早上六時到下午4時。楊伯説,車上帶著“四大名著”,無聊的時候戴著眼鏡看書。


  從去年到現在,參加了多次都汶高速公路車禍的救援。但讓楊伯印象最深的還是多次救人。去年8月份時,一名遊客爬到映秀小學對面的山上,爬到中途後上下不得,撥打119。


  “武警年輕人爬得快,我卻先到。”楊伯説,映秀的山山水水他都熟悉,繞路走反倒更近,最後和消防戰士們一起給遊客身上綁上繩子,把人從山上放下來。今年4月,震中牛圈溝,一名40歲的遊客被困山上,楊伯被戰士們勸住後,找了兩個村民給消防戰士帶路。


  60歲的年齡,楊伯的熱情讓家人都有點擔心:“他每個月1500元工資,編外人員,保險都沒有。”


  兩年前,楊伯從來沒認為自己還要“奮鬥”。房子、吊車、沙場這些固定資産都是為兒子們留的。地震中,通往河邊的路變成一片亂石,河水瞬間就沖掉了3米高的沙堆,加上工具等價值200萬元。


  生活得從零開始。2009年初,過天崩石後再穿過一個上坡,板房區裏的“震中飯店”開業。板房外挂著楊伯和兒子參與救人的照片是最好的廣告招牌。飯店的事情全都交給劉明玉打理。


  楊伯説,等新房建好後,他還想把“震中飯店”開起來,“重建完了後,吊車沒多少生意了,飯店開起來可以解決幾個人就業”,“房子每平方米要770元,總共7萬7千元,得攢點錢”。


  此外,孫子小東的教育也讓他有點發愁。“4歲了,在漁子溪沒法上幼兒園,”楊伯説,得等到9月份。


  世博會開始後,楊伯在地震中認識的“震友”邀請他和家人、被救的生還者及家人7月底到上海看世博會。楊伯説,等從上海回來後,新的生活就要開始。


  兩年來,楊伯的生活慢慢起步。

 


     

 

編輯:栗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