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涵就兩岸同胞關心的對話與談判提出三點看法

時間:2010-12-23 14:46   來源:中新社

  “汪辜會談”舉行十週年紀念日前夕,海協會長汪道涵發表文章説,儘管臺灣當局關閉了恢復協商的大門,祖國大陸仍為能夠早日重開對話與談判進行著持續不懈的努力。作為會談親歷者,他就兩岸同胞關心的對話與談判問題提出三點看法。

  第一,以什麼為基礎進行談判,關係到兩岸關係的性質與和平統一的前景。古今中外的歷史事實説明,從來不存在所謂沒有共同基礎和既定目標的對話與談判。在兩岸談判中,祖國大陸堅持“一中”原則,是堅持包括大陸和臺灣在內的整個中國,這體現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客觀現實。如果僅僅因為臺灣當局更換了領導人和執政黨,就單方面推翻雙方長期以來的共同基礎,甚至要求就大陸和臺灣是不是同屬一個中國進行討論,這是沒有任何道理的。

  汪老指出,如果不是以“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理念和中國人的民族情感做基礎,海峽兩岸的談判就失去了改善兩岸關係與追求和平統一的意義。

  第二,“九二共識”是兩岸在具體談判活動中,為凝聚共同基礎而暫時擱置重大分歧的實例。它説明,雙方對一個中國政治含義看法上的分歧並不影響對“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認同;也説明,在“一中”原則下,雙方完全可以通過平等協商,妥善解決兩岸同胞共同關心的問題。

  汪老説,包括辜振甫先生在內的臺灣方面許多當事人都承認“九二共識”的存在。只要臺灣當局領導人尊重歷史、有改善兩岸關係的真誠意願,在“九二共識”上重開談判並不難。“我願意再次表明,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重開對話,我們沒有提出任何其他超出共識範圍的要求,並願意充分尊重臺灣方面的意見,繼續擱置政治爭議,這樣,雙方的對話與協商就能夠得到‘雙贏’的結果,必將有利於改善兩岸關係,有利於亞太地區局勢的緩和與穩定。”

  第三,對於臺灣方面關注臺灣當局的政治地位和“國際活動空間”等問題,祖國大陸一再呼籲雙方在“一中”原則基礎上,通過政治對話與政治談判,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中共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可以談”的具體主張,表明大陸對臺灣方面關心的重大問題的重視。

  汪老回憶説,一九九八年十月,他與辜先生在上海會晤,雙方開始嘗試在坦率的氣氛中就雙方關心的一些政治問題交換意見。為持續推進這樣的對話,他也做好了于一九九九年秋到臺灣訪問的準備。如果不是李登輝的蓄意阻撓,很可能雙方已經積累起一定程度的共識。“我們一再重申,願意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務實、平等地進行協商,妥善處理臺灣方面關心的問題。兩岸中國人之間,一切問題都好商量。”(記者 曾嘉)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