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首  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週年動態 | 兩岸情深 | 患難真情 | 血濃于水 | 愛心匯集 | 經濟重
人文重建 | 重訪災區 | 新家園新生活 | 志願者行動 | 自力更生 | 對口支援 | 圖片報道 | 各地援助 | 感人事跡 | 評論分析
  首頁-專題-時政-汶川地震週年紀念-災區重建-對口支援
 
 
天津對口支援陜西漢中地震災區紀實
 
  來源: 新華網      日期: 2009-05-14 11:19

 
 

  新華網陜西漢中5月14日電  題:真情涌動秦巴山——天津對口支援陜西漢中地震災區紀實

  新華社記者王世煥、石志勇

  天津、陜西漢中——兩個相隔遙遠的城市,因為汶川特大地震緊緊地聯繫到了一起。

  汶川地震一週年之際,記者在漢中市的寧強縣、略陽縣採訪,沿途看到一棟棟災後新建的樓房拔地而起,一輛輛運輸車在災區公路上忙碌穿行,處處能看到來自天津的建設者身影,時時能聽到災區幹部群眾對天津人民的感謝聲。

  大災中形成的真情正在秦巴山區涌動。

  “天津人真好”

  站在馬蹄形山坳頂部,陜西省略陽縣徐家坪村上坪安置點的景象一覽無余。一邊是地震造成的殘垣斷壁,不遠處則是31院整齊劃一的白墻紅瓦新房。

  “感覺和做夢一樣!”徐家坪村村支書蹇軍説,他從沒想到過鄉親們能住進帶廚房和衛生間、做飯照明用沼氣的磚瓦房。一年前,地震使徐家坪村遭受重創,其中上坪居民點35戶農戶中,有17戶房屋倒塌、6戶房屋成為重度危房、8戶房屋受損。

  而距離地震發生僅僅6個月之後,上坪安置點的受災群眾就搬進了漂亮整潔的新居。“我們能這麼快搬進新房子,主要是因為來自天津的援助。人家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補助資金,還幫我們設計了房子,真的是太感謝他們了!”蹇軍説。

  在漢中市地震災區,像蹇軍這樣對天津援助者心懷感激的人並不是少數。在另一個地震重災區寧強縣,有這麼一個大山深處的村子——廟子嶺村。村裏有166戶近700口人。地震使廟子嶺村多數房屋受損,全村處於滑坡地段上,成為陜西省最大的地質災害點之一。為此,寧強縣決定將廟子嶺村整體搬遷到山腳下的燕子砭鎮木槽溝村。

  在天津市的大力援助下,這個集中安置點在地震一週年前夕基本完工,整個安置點建房166套、總投資約3000萬元,其中天津投資近2000萬元援建安置點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

  為了表達對天津市東麗區幫助重建家園的感激,廟子嶺村群眾經過認真討論後,報請上級批准,決定把村子沿用了上百年的名字改為“東麗村”。

  “五加二”和“白加黑”

  天津市2008年被確定對口支援陜西省漢中市的寧強、略陽兩個重災縣後,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派出兩個工作組常駐兩縣指導援建工作。根據協議,天津市將援助資金16.66億元,主要用於寧強、略陽兩縣災後重建農村住房、城鎮廉租房、學校、醫院、敬老院等工程。

  對於天津對口支援略陽工作組組長李樹義來説,過去的一年是緊張而充實的。這位天津市津南區委常委、副區長在震後不久就來到了略陽縣,如今對這裡的各個鄉鎮如數家珍,儼然一副略陽人的模樣。

  “在略陽的日子是緊張的,幾個同事平常開玩笑説,我們現在是‘五加二’和‘白加黑’。沒有週末,也沒有正常上下班,整天忙於災後重建的各種事情。與此同時,在災區的生活又是充實的,如果我們每一天的工作,都能幫助略陽人民在災後重建的道路上走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我們就十分欣慰了。”李樹義説。

  天津市東麗區委常委、副區長張傳捷是天津市對口援建寧強縣工作組組長。這位個子高大、聲音洪亮的津門漢子2008年7月帶著其他6名天津工作組人員來到寧強工作,他戲稱工作組如今已經成了寧強縣的“第五套班子”。

  20多所學校、十幾個大小醫院、衛生院的復建,一萬多間房屋的維修加固,沉甸甸的工作讓每個組員都不敢懈怠。從此,在秦巴山區跋山涉水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加班加點更是工作的常態,但工作組成員們沒有一個人退縮。

  組員沈銳來自天津市規劃局,到寧強負責重建規劃,每天要在大大小小的圖紙裏緊張工作。直到有一天,他的左眼突然沒有了視力,到醫院一檢查——視網膜脫落。“好在手術及時,不然就失明瞭。”帶著眼傷回到天津治療後,新婚妻子心疼得直掉眼淚。但治療一結束,沈銳又很快返回了工作崗位。

  在天津援建工作組的共同努力下,天津對口支援寧強的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重大進展,在寧強174個援助項目目前已全部開工。寧強縣天津中學、寧強天津醫院等重點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全縣53個20戶以上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中40個基本完工。廟子嶺村和金山寺村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建房主體全部完工,城鎮4萬多戶受災群眾房屋維修加固已全部完成。天津援建的2萬多戶農村受災群眾重建戶入住率已達97%。

  天津對口支援略陽的建設項目106個項目已開工105個,基本完成項目54個。兩大集中安置點82戶重建戶均已搬入新居;略陽縣天津高級中學9幢建築8幢封頂;略陽天津中醫院主體封頂;略陽天津職教中心所有建築全部封頂;農村中度受損住房加固戶全部完成,全縣9000多戶重建戶建成99%。

  “造血”比“輸血”更重要

  “略陽是一個貧困縣,援建不僅要把受災群眾的房子建好,更要解決他們長遠的生計。”天津對口支援略陽工作組組長李樹義説,今年是天津援建略陽“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第二年,如何讓受災群眾“住上好房、更要過上好日子”,成了今年天津市對口援建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

  為此,工作組提出了當前和長遠、硬體和軟體、輸血和造血“三結合”原則,把産業項目作為增強縣域經濟“造血功能”的主要途徑。李樹義説:“培育特色産業是保證短時間內恢復災區群眾生産生活的最直接途徑,只有讓群眾住上新房的同時,過上好日子,援建目標才算完成。”

  為了實現這一個目標,工作組根據兩地的産業發展優勢,通過牽線搭橋,積極推進津、略兩地經濟協作,帶動當地特色産業發展。津、陜雙方先後組織7次團組互訪,走訪企業近百家,籌備舉辦了3次略陽赴天津經濟協作暨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簽約中藥材開發、生態旅遊開發等14個項目、總投資超過4億元。

  目前,天津眾建公司投資3000萬元註冊成立的天津眾建略陽分公司已投産,開始為重建工程提供商品混凝土;天津市德爾斯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天略緣塑鋼門窗廠已開始生産;東牛堂與略陽合作建設的駱駝梁中藥材基地項目已經實施。

  天津市對口援建寧強縣工作組組長張傳捷説,為了幫助災區實現可持續發展,天津援建工作組會同寧強縣確定了30個産業合作項目,向天津、向外界推介聯繫,3次組團赴津進行招商引資。目前寧強已與天津簽訂意向性經濟合作項目7個,投資金額11億多元,簽訂合同項目4個。天津市宏茂建材公司寧強塑鋼門窗廠等項目已建成投産,天士力集團西洋百合産業深加工項目已落實種植面積4154畝,天津寶迪農業科技公司投資8.5億元發展食品工業和5萬頭種豬養殖的項目也已在寧強縣開工建設。

  寧強縣縣長周景祥充滿感激地説:“天津的基礎設施援建幫助我們打牢了發展的基礎,而寬領域、全方位、深層次的産業援建才是留給寧強經濟社會發展最寶貴的財富。”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