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川地震至今已過百日。這一百天裏,我們共同經歷了悲痛、壯烈、焦灼、感動和欣慰;這一百天裏,我們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舉國一心,十三億中華兒女用淚水、汗水和生命,共同譜就一曲波瀾壯闊的抗震壯歌,贏得了抗擊特大自然災害的不朽業績。
8月12日,四川省正式宣佈,因地震造成住房損毀需過渡安置的450余萬戶、1000多萬受災群眾已全面得到妥善安置。與此同時,四川省重災縣(市、區)三百多萬中小學生已有九成多復課,一些旅遊景點也開始迎接來自全世界的遊客。8月19日,四川省政府在京召開新聞發佈會,進一步通報抗震救災、災後重建和經濟社會恢復發展情況。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災區人民正用勤勞的雙手重建經濟社會良好發展、生活生態得到改善的美好家園。
抗震救災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人類抗擊特大自然災害的不朽業績。這一成果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危機處置能力。地震發生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情急人民所急,心繫人民安危,中央領導多次深入災區親臨指揮,科學分析判斷形勢,各項抗震救災措施部署得力,動員全國力量快速高效,表現出黨中央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和愛民情懷,反映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抗震救災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深刻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體現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增長的雄厚經濟實力。集中力量辦大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也是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最有效手段。地震發生後,黨和政府迅速動員起全國各方面的社會資源,並將其迅速轉化成抗震救災的巨大的精神和物質力量,為抗震救災取得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抗震救災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不僅鼓舞著全國人民的抗震救災信心和意志,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讚譽。
抗震救災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生動體現。地震是一次大災難,抗震救災則是一次大考驗。我們勇敢地接受挑戰,更用我們的行動有力地證明中華民族具有高度的凝聚力,歷經曲折而愈挫愈勇,飽受磨難而自強不息;我們黨具有旺盛的戰鬥力和鮮明的先進性,能夠應對各種風險考驗、駕馭各種複雜局面,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産黨員對黨充滿忠誠,對人民充滿感情,對事業充滿責任。
最近,國家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徵求意見稿公開發佈,規劃提出要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恢復重建的主要任務,使災區基本生活條件和經濟發展水準達到或超過災前水準,努力建設安居樂業、生態文明、安全和諧的新家園,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我們要按照中央的部署,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科學重建工作。要繼續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統籌兼顧,科學重建,把修復重建城鄉居民損毀住房擺在突出位置,加快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的恢復重建,在切實解決好就業問題的同時,高度重視産業的恢復重建和生態環境的修復。要高度重視災後的文化重建,為新學期學生開學等做好充分的準備。災後重建範圍廣、任務重,城鄉住房、城鎮建設、農村建設、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産業重建、防災減災、生態環境、精神家園等各方面都需要做長期的規劃和持續的努力。我們要一手抓抗震救災工作、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通過統籌規劃、科學評估和分步實施,舉全國之力,加快恢復重建。
災難可以摧毀家園,卻不能摧垮中華民族的堅定信心。因為,我們有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緊密團結的全國人民,有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經濟社會發展實力,還有自己勤勞的雙手。從災難中走出,我們的意志更加堅定,我們的信心也更加飽滿。我們堅信,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們一定能夠奪取抗震救災的最後勝利,地震災區也必將迎來繁榮發展的新春天。(本報評論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