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涵逝世:“九二共識”留絕唱 生平憾未跨海行
時間:2005-12-27 15:49 來源:
12月24日10時許,上海瑞金醫院9號樓,11層盡頭的病房前,兩盆半人高的蝴蝶蘭鬱鬱蔥蔥,開出數十朵花來。
“蝴蝶蘭的主人就是汪道涵,那是他的喜好。”一名護士告訴《新京報》記者。
3個多小時前,中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這裡逝世,享年90歲。
此前一天,是臺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逝世一週年忌日。
1993年,兩位老人在新加坡越過不足兩米的會議桌把手握在一起,由此開啟影響深遠的“汪辜會談”。
據其身邊人介紹,辜振甫逝世後,汪道涵表現出的沉痛不僅是對老友的哀悼,更是對歷史的感慨,其生命最後時刻仍在牽念兩岸關係。
上週二下午,也就是12月20日,汪老正在饒有興致地閱讀臺灣最新動態,突然感到不適,旋即進入了急救狀態。
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表示,汪老辭世時,海協會與海基會談判停滯是最大的遺憾。
“他走得很安詳”
12月24日傍晚,平安夜,徐匯區宛平路11弄兩側的爬山虎蒼綠依舊。自動鐵柵門緊閉,不時有黑色轎車在門前停下,鐵柵門緩緩拉開,轎車駛入。
隔壁20米,是上海慶余賓館(老上海市委招待所)停車場。出口門亭處,50多歲的保安看著報紙。
“剛知道老市長去世了。”這名保安説,他沒覺得特別突然,只是腦子裏蕩過一個印象:個兒不高的老市長從他站崗的門前慢慢走過。
他已經有一年多沒見到老市長了。7個月前,他在電視上看到過一次,那是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5月2日訪問上海時。“那次,電視上的老市長看起來一下子老了很多。不如以前那樣健壯。”
以前的每個夏天,保安幾乎都會看到汪道涵。晚上八九點鐘,老市長會邁著慢步從保安眼前走過。“那時候他穿著襯衫,膚色很好,比較白。給人感覺是個秀才。”
老市長有時候會走到百米開外的“慶余賓館”吃飯。
有時與三兩老友,有時跟家人一起。
宛平路11弄住著很多老幹部,經常有“大人物”從保安眼前經過。“很多人我都不認識,汪市長是我們的老市長,在任時候跟市民接觸比較多,自然很熟。”保安説。
近一年多來,汪道涵因身體不適基本未現身公眾場合,長期入住在上海瑞金醫院調養。
汪老一位身邊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辜振甫噩耗對汪老身心頗受打擊。今年年初汪老被查出癌症,上半年時曾出現一次危殆情況。
另一位故友今年10月探望汪道涵時,汪還微笑著説,“我還有兩個月。”未料一語成讖。
瑞金醫院一位院領導告訴記者,汪老以前是有胰臟癌,不過去世原因主要還是年齡到了,算是壽終正寢。
“他走得很安詳。”其身邊一位人士説,汪老的病危過程非常短,對老人來説這或許是一件幸運的事。
汪辜絕唱
汪道涵的家中,至今存放著一盤盤辜振甫從臺灣寄來的錄影帶。身邊人士介紹,今年1月3日以後,汪老時常會翻出影帶,欣賞昔日老友的京劇表演。
1月3日,比汪老年幼兩歲的辜振甫先生,因腎衰竭病逝,享年88歲。
辜振甫之妻嚴倬雲女士評價,兩人“雖僅數面之緣”,但“引為知己。”
1991年12月,海協會成立,76歲的汪道涵出任會長,從此站上兩岸對話第一線。
1993年4月27日,在海協的積極倡議和大力推動下,經過海峽兩岸的共同努力,備受矚目的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正式舉行。
這是海峽兩岸授權的民間機構最高負責人之間的首次會晤。此前,兩岸通過海協與海基會已達成“九二共識”,被視為兩會對話與談判的基礎。
“汪辜會談”被定位為“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與功能性”,是兩岸落實“九二共識”的重要成果。會議達成了《汪辜會談共同協議》等4項協議。
儘管首次“汪辜會談”只局限於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和功能性的範圍,但其本身具有濃厚的象徵意義,畢竟這是1949年以來,海峽兩岸授權的民間機構最高負責人之間的首次會晤,也是兩岸高層人士40多年後的首次接觸、商談。
1998年10月14日至19日,辜振甫應邀率海基會代表團訪問上海、北京。在上海,汪道涵與辜振甫再度聚首,除兩岸政治對話外,也有溫馨的家庭式茶敘。
會談中,汪辜兩老均身著深色西服,顯得清癯健朗,一邊悠閒品茗,一邊親切交談。而兩位夫人當天的著裝也格外醒目:汪夫人是寶石藍套裙,辜夫人則是一襲大紅旗袍,她們在茶几旁輕聲地細話家常。
除此,汪辜兩人還因同為戲迷而另有一段緣分。
辜振甫熱愛京劇眾所週知,而汪也是一個地道戲迷。
但汪道涵生前坦陳,辜對京劇的狂熱比自己勝出一籌。
故此,每隔一段日子,汪道涵就能收到來自臺灣的辜振甫自拍自唱的錄影帶。雖遙距千里,兩人仍能“神色俱全”地交流國粹。
抱病會見國親“大陸行”
2005年5月,對90高齡的汪道涵而言,是忙碌的。
在短短一週時間內,他抱病會見了國親兩黨的代表團。
在此之前,有關汪道涵病危的消息屢屢傳出。一位於今年春天探視過汪老的人士介紹,由於胃部疾病,汪老當時只能吃幹的食物,不能吃流食。但精神尚好。
5月2日上午,久未公開露面的汪老經醫生“特許”,趕到上海錦江小禮堂,會見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
汪道涵甫一露面,便有記者上前問候其身體狀況。
“你看我現在怎麼樣?”老人朗朗而笑。
這一天,連戰給他帶了一份特別的禮物───辜振甫的親筆畫作。畫作的內容是觀音山遠景,這是辜老生前承諾要送給汪道涵的禮物。
早在1993年首次“汪辜會談”時,汪道涵看到由辜振甫畫作印成的明信片,非常喜愛,辜答應要送一幅親筆畫,履諾已是12年之後。
6天之後,汪道涵又出現在上海虹橋迎賓館二號樓。這一天,他身著白色襯衫和深色西服,還整齊地係著深色花紋領帶,準備迎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一行。
幾分鐘過去了,陪同汪老進入會客室的工作人員,走上前想扶一下,汪老輕輕拍了拍他的手臂。
當天的拜會氣氛融洽,汪、楚兩人娓娓道來,如數家珍,汪老更是一直躬身親近。
原先設定的十分鐘會談時間,後來延長了一倍,在工作人員提醒下才得以結束。
據當地媒體報道,連宋相繼訪問大陸後,臺灣花卉成了上海熱銷商品,其中以玫瑰和汪道涵經常購買的蝴蝶蘭人氣最高。
推薦江澤民
美國學者羅伯特 勞倫斯 庫恩撰寫的《江澤民傳》,通過採訪汪道涵本人還原了幾個精彩的歷史瞬間。
1949年9月,剛剛擔任華東工業部部長不久的汪道涵,去下屬的上海益民食品一廠視察時,認識了一位年輕人───江澤民。
兩人同為上海交通大學校友。當時,江澤民23歲,汪道涵34歲。
“此後,我們就越來越熟悉,江澤民成了我家的常客,我和妻子把他當小弟弟看待。”汪道涵對《江澤民傳》的作者庫恩説。
在以後的日子中,汪道涵和江澤民保持著密切的交往,汪被江稱之為“終身的良師。”
1951年,汪道涵把江澤民調到中國制皂廠,年僅25歲的江澤民被任命為副廠長。
1953年年初,汪道涵被提升為北京新成立的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當時中國正採用蘇聯體制,該部被要求制定更高的生産指標,建立新的企業並組織研發工作。
“非常和善,沒有架子,給人感覺很親切。”該部原機械研究院院長華國柱告訴《新京報》記者,汪臉上通常的表情就是微笑。
1957年中央制定完第一個五年計劃後,派團去莫斯科聽取蘇聯專家對規劃的意見時,華國柱成了汪道涵的助手和翻譯,一起工作了二三周時間。
此時,汪道涵的使命是,為製造重型機械和電氣設備集中最好的技術力量。汪努力給這項全國性的工作尋找最優秀的人才,他再次想到了江澤民,把他調到了該部設在上海的第二設計分局,並讓他擔任了一個新成立的電力設備部門的主管。
在十多年的動蕩歲月中,汪道涵和江澤民兩個家庭始終保持著聯繫,互相照應。在汪道涵被迫害得家人離散時,在上海的江澤民妻子王冶平,冒著風險收留了汪道涵的女兒。
20世紀70年代中期後,汪道涵恢復平常人的寧靜生活,江澤民經常去看還在謫居的王道涵,這在當時還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1985年,王道涵的上海市長任期屆滿。在中央物色接班人時,汪道涵推薦了江澤民。
“副總理萬里來徵求我的意見,他提出好幾個極有競爭力的人選,我推薦了江。”汪道涵對庫恩説。
1989年江澤民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已經退休的汪道涵贈給他一幅林則徐的名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汪在接受庫恩採訪時説,“我也感到擔心,因為江沒有在中央最高層工作的任何經驗,而在那裏存在很多複雜情況,有很多矛盾,有時會令人沮喪。我用林則徐這幅對聯告訴江澤民,他不應該因為個人原因而放棄這個機會。不管前面是什麼,他都應當接受這個重大挑戰。”
1995年1月30日,身為海協會會長的汪道涵陪同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出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迎新茶話會上。
江澤民就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問題,發表了著名的八項主張。
兩岸融合的商業之道
世界貿易組織上海研究中心主任汪堯田回憶,汪道涵最關心三方面的問題,即我國對外開放、加入WTO後的各種研究,以及海峽兩岸的關係。
熟知其人者説,汪的這些愛好與另一位國家領導人榮毅仁有關。
1991年12月16日,海協在北京宣告成立,其宗旨是“促進海峽兩岸交往,發展兩岸關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
彼時,榮毅仁當選為海協名譽會長,汪道涵出任首位會長。
此前,榮毅仁和汪道涵均在上海市政府擔任過要職,儘管並不同期,但在其卸任之後數十年內,兩每人平均承擔著上海市府的顧問工作。
兩位老人全身心地投入于統一事業中。榮毅仁以全國工商界首腦的身份,頻頻呼籲兩岸工商界同仁儘快坐到一起來,共同就感興趣的事情交換意見,開展經貿合作。
1988年11月,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在北京召開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會前榮毅仁指示專門致函臺灣工商總會、商業總會,邀請對方派代表前來北京參加全國工商界的大聚會。
可惜這個行動未得到回復。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榮毅仁説:“這在兩岸目前的關係條件下,我們是能夠理解的。”他表示相信,總有一天,大陸和臺灣的工商界一定會緊密聯繫起來的。
説這番話時,榮毅仁已是72歲高齡。他曾多次表示,今生最大的願望就是看見祖國完全的統一。
1993年3月,榮毅仁當選為國家副主席,其積極開展國務活動和外交活動,對首次“汪辜會談”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這一年11月,汪道涵也被推薦為上海市工商聯名譽會長。
“汪老一直很關心經濟,尤其是臺海經濟。”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江春澤,曾與汪道涵有過幾次接觸。
早在1980年,江春澤從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借調到中央辦公廳研究室工作。參加大規模經濟調研工作,曾去向汪道涵諮詢請教過。
1982年左右,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制定世界經濟學科規劃會議,再次聽取汪道涵的意見。
交談時,汪老給江春澤的印像是:學識非常淵博,知識面很廣,是個慈祥的長者。思想敏捷開放。
1992年,在一次海協的會議上,汪道涵一眼認出江春澤,並主動打招呼提供家庭住址,要求江將研究成果寄到自己家裏。
在1999年,上海辦了一家民間亞洲研究所,汪道涵任理事長,江春澤任所長。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在一次上海召開的金融危機國際研討會上,汪道涵與國內經濟學會進行了廣泛的溝通,其中關於臺海的經濟成為一個重要話題。
兩岸直飛夢
汪道涵秘書張先生介紹,12月30日,將在龍華殯儀館舉行汪道涵追悼儀式。
這一天,同時是上海航空公司(簡稱“上航”)二十週年慶典日。
上航名譽董事長賀彭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1985年上航成立時,時任市長汪道涵特意選擇“白底紅鶴”作為飛機標誌,希望上航能促成兩岸直航。
今年1月18日,上航被列入首批臺商春節包機飛行的內地航空公司。
上航總經理范鴻喜介紹,首批直航兩岸的航空公司名單出爐前夕,汪道涵委託其秘書多次與上航、民航總局、國臺辦等機構接洽,了解大陸民航班機春節直航臺灣時刻表的制定情況。除此,汪還親自致電有關方面,詢問上航是否已被列入大陸飛臺灣的六家航空公司之列,並委託身邊人轉達希望上航能夠首發飛臺的願望。
下個月,上航還將承擔第二批兩岸直航的重任。
但汪道涵已無機會乘坐飛機去往臺灣。
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知名臺灣問題專家章念馳説,這成為汪老的一大遺憾。
據其回憶,汪老生前曾多次表示,希望去臺灣看一看,希望以親人的身份,看望臺灣同胞。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辜振甫的盛情邀請下,汪道涵曾一度計劃赴臺參訪,行程界定為溫馨的“探親之旅”,但因臺灣當局阻撓,始終未能成行。
臺海反應
12月24日早上,在上海家中的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通過電視看到了汪道涵去世的消息。
“今年5月份看他接見連戰和宋楚瑜時,還很精神的樣子。”
郁慕明告訴《新京報》記者。
郁慕明在發往汪道涵家人的唁電寫道:“九二會談,雖成絕響,兩岸新局,已然展開。”
郁慕明與汪道涵的會談前後有5次,最近的一次是在兩年之前。“汪老一直是有所堅持,有所開拓。”在郁慕明看來,汪是一個心胸非常開闊的人,他能夠理解並尊重臺灣社會的各種意見,善於求同存異。
“每次見面,我都可以毫無保留的跟他介紹臺灣的情況,他總會表示理解。當然,原則問題他從不讓步。”郁慕明説。
因為是週末,又是新年,郁慕明説自己一時也無法確定會有多少新黨黨員參加汪老的葬禮,但是自己肯定會親自率團參加。
親民黨總部也表示,要派人到上海參加汪道涵的葬禮,但具體人員和層級要等到26日才能確定。
12月25日中午,民進黨也發佈新聞稿,肯定汪道涵為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盡心盡力,為兩岸人民福祉作出許多重要貢獻,深盼海協會後繼有人,與海基會共同為兩岸關係正常化、臺海和平穩定和兩岸人民福祉再次寫下歷史新篇章。
臺灣海基會現任董事長張俊雄在獲知汪道涵逝世後,立即致函汪道涵之子汪雨慰問。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也向汪道涵的家屬表達“深沉的慰問”,希望兩岸未來還有像汪道涵這樣分量的人,好好化解兩岸問題。
12月25日,週日,耶誕節。本是度假的日子,臺北市各黨部卻意外的有些忙碌。國民黨立委張昌財正在準備明天一早的黨務會議。
“要派誰去參加汪老的葬禮,派多少人去,我們要開會研究一下。”張昌財告訴《新京報》記者,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還在為父服喪期間,沒法前去。但是這次悼念汪老的規格絕對不低,肯定會由一名副主席帶團前去。
“我們要用去年悼念辜老的規格來悼念汪老。”張昌財説。
統籌\主稿:本報記者 羅昌平
采寫:特派記者 范軍利 周穎 上海報道
新京報記者 秦文 閭宏 北京報道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