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超:任何外部勢力無權干涉中國內政

時間:2004-06-08 16:48   來源:

  6月8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主持例行記者會。

  劉建超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發佈一條消息。應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的邀請,蒲隆地共和國副總統阿爾方斯-馬利卡德蓋將於6月13至19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問:美國前總統裏根日前逝世。中方對裏根對中美關係的貢獻有何正式評價?中美之間簽署了三個聯合公報,其中,“八一七”公報是裏根總統在任期間簽署的。中方認為該公報在中美關係中佔有何種重要地位?誰將代表中國政府出席本週五在華盛頓為裏根舉行的國葬?

  答:裏根先生任美國總統期間,努力推動中美關係的改善和發展。中美雙方于1982年發表了“八一七”公報,為解決美售臺武器問題確定了原則。裏根先生作為總統于1984年對中國進行的國事訪問推進了兩國在各個領域的交往與合作。

  裏根先生逝世後,胡錦濤主席和李肇星外長分別致電布希總統和鮑威爾國務卿表示哀悼,並對裏根夫人及其親屬表示慰問。

  22年前發表的“八一七”公報作為指導中美關係的三個聯合公報之一,今天仍是指導中美關係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聯合公報。我們希望這一公報能夠得到切實的遵守。

  至於中方將派誰參加裏根先生的葬禮,我們正在了解有關情況,我得到確切消息後再向你提供。

  問:美英已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伊拉克問題第四稿決議草案文本,安理會將於今天就此進行討論。中方對該草案的最終態度是什麼?中國去年參加了八國峰會,但今年沒有接到邀請。八國峰會去年討論了伊拉克問題,但一年來伊拉克問題已發生巨大變化。中方對此次八國峰會有何看法?

  答:安理會通過一項決議,以幫助伊拉克全面恢復主權、穩定安全局勢並推進重建進程,符合各方的共同意願。中方認為,安理會有關伊拉克問題的新決議應充分體現“伊人治伊”的原則,明確多國部隊的職責、任期及其與伊臨時政府的關係。伊方在安全問題上應有充分的發言權,伊政府有權指揮本國軍隊和警察,多國部隊應恪守國際人道主義法,並加強與伊政府的協調。

  我們注意到,美、英對伊拉克問題安理會決議草案作了幾次修改。與第一稿相比,最新的修改案文有了許多改進。中方對此表示歡迎。目前,安理會各方正就決議草案進行緊張的磋商。我們希望美、英繼續加強與各方的協商,注意聽取各方合理意見,尋找最廣泛的共識。

  第二個問題,中國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中國在這方面將繼續發揮建設性的作用。中方重視同八國集團的磋商、對話和交流。在全球化時代,解決重大國際問題需要各方加強合作。八國集團在國際事務中具有重要影響,在其進行政策協調時,應充分考慮各方的關切和利益,採取具體行動,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實際困難,推動各國共同發展。我們希望今年八國集團峰會在這方面能夠有所作為。

  問:胡錦濤主席今天開始訪問歐亞四國並出席在塔什幹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這次訪問是在歐盟東擴之後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訪這一地區。你能否介紹一下胡錦濤主席此次出訪的目的?雙方是否會在經貿、文化等方面達成一系列的協議?塔什幹峰會標誌著上海合作組織進入了一個務實合作的階段。此次峰會是否會有一些實質性的舉措?

  答:正如你所説,今天胡錦濤主席已經離開北京開始對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和烏茲別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塔什幹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領導人峰會。這次訪問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訪問,也是胡錦濤主席在擔任國家主席之後對有關國家進行的第一次訪問。這些國家都是中國的友好國家和夥伴,雙方在政治、經貿等領域,以及在國際事務中都有著良好的合作。這次出訪將進一步增進雙方的了解,加深友誼,擴大合作,推動中國和有關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繼續向前發展。

  塔什幹峰會是上海合作組織結束初創階段、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後的首次峰會,對確定組織今後發展的方向,規劃各領域的具體工作,推動組織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進一步發揮作用具有重要意義。此次峰會的主旨是深化在安全、經貿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會議期間,六國元首將就上海合作組織外交、安全、經濟、交通、人文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做出重要決定,簽署《塔什幹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合作打擊麻醉品、精神藥物及其前體的合作協定》,批准《上海合作組織觀察員條例》等文件。

  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中方將本著積極的、建設性的態度與會,與各方就加強務實合作進行密切探討。

  問:最近,蘇丹西部達爾富爾地區發生的人道主義危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請問中方對此有何看法?舉行新一輪六方會談的日期是否已確定?中方斡旋活動有何新進展?

  答:我們注意到蘇丹政府為和平解決這一問題作出了積極努力,中方對此表示歡迎。我們希望有關各方繼續共同努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以實現該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發展。

  第二個問題,第三輪六方會談的會期仍然在磋商之中。我注意到外界有不少關於第三輪六方會談會期的報道。我可以坦率地告訴大家,這個日期並沒有確定。具體何時舉行,各方也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中方將與各方在會議安排方面繼續進行磋商,並達成共識。

  中方作為斡旋方一直與各方就朝鮮半島核問題保持著接觸。中國朝鮮事務大使寧賦魁已對俄羅斯進行訪問,與俄外交當局就朝鮮半島核問題交換了意見。他目前正在美國進行磋商。此後,他還將去朝鮮。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崔天凱也于6日赴韓國和日本進行磋商。目前有關磋商都在緊張進行之中。這也是為第三輪六方會談所做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準備。我們希望各方能本著建設性的態度,繼續顯示靈活性,不斷擴大共識,縮小分歧,積極探討妥善解決的辦法。我們希望第三輪六方會談能在前兩輪的基礎上朝著對話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方向繼續取得進展。

  問:據香港《大公報》報道,中方曾表示,如美停止對臺軍售,大陸願減少針對臺導彈數量。你對此能否證實並做評論?

  答:有關的報道我沒有看到,也不知道這些消息來自何方,但是中國政府和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維護國家統一的意志是堅定的,我們不允許臺灣以任何形式從中國分裂出去,這個資訊我們已經明確地傳達給了美國方面。同時我們也敦促美方在臺灣問題上恪守它迄今所作出的承諾,以實際行動維護中美關係大局,維護臺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問:據報道,美將於近期減少駐韓美軍數量。中方曾要求美在朝核問題上表現出靈活態度。中方是否認為美此舉對朝核問題的解決具有積極意義?

  答:從原則上來講,中方不贊成任何國家在外國駐軍。我們也注意到,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本地區外國駐軍現象還存在。這是有關國家之間作出的雙邊安排。我們希望有關方面多做有利於本地區有關各方之間建立信任和地區和平與穩定的事情,也希望有關舉措能夠有助於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和平解決。

  問:印度和中國將於本月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誕生五十週年。請做一評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今天是否依然適用?

  答:1954年,中國同印度、緬甸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五項原則在過去的50年中作為重要的國際關係準則,在規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處理國與國之間存在的問題以及國際和地區問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當今時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依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誕生至今已有五十週年,中方和印方將舉辦重要的紀念活動。有關學術部門、研究機構也將舉行研討會,共同探討在新時期如何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一項重要的國際關係準則能發揚光大,能在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方面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

  問:寧大使將於何時訪朝並將會見朝方哪些官員?

  答:目前我不掌握寧大使訪問朝鮮的具體時間和會見安排。他將在訪問美國之後前往朝鮮並將會見朝鮮外務省的有關官員,我想應該包括朝鮮外務省的主管副外相和美大局局長李根先生等一直參與朝鮮半島核問題六方會談的有關人員。我將在訪問之後再向你介紹具體情況。

  問:美國在上周宣佈將於6-8月舉行“夏日脈動2004”海上軍演,演習地點包括臺灣和中國所在的西太平洋。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答:我們也注意到美國近來在本地區的一些軍事安排和動向,希望美方能為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而不是相反。

  我想在此重申,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權干涉中國的內政。美方應該言而有信,以實際行動履行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反對臺獨的承諾,這才有利於臺海地區的穩定和中美的共同利益。

  問:第一個問題,中國駐剛果維和人員駐地附近發生衝突,中國維和人員的情況如何?中國在海地的維和目的是什麼?是否會與當地的抵抗力量密切合作?第二個問題,上海合作組織塔什幹地區反恐中心將負責哪些方面的工作?中國將派多少官員參與中心的工作?第三個問題,美洲國家組織和南方共同市場的某些成員是臺灣的建交國,中方參與這兩個組織的目的何在?

  答:關於中國維和人員在剛果(金)的情況問題,在剛果(金)不久前發生武裝衝突期間,中國有200多名維和人員在剛果(金),儘管他們遇到過一些險情,但在使館和有關各方的密切合作下,他們的安全沒有受到影響。

  關於中國向海地派遣維和部隊的問題,中方一貫支援聯合國的維和行動。我們正就派維和人員的有關問題與有關各方保持溝通並就細節問題進行磋商。

  中方作為有關國際組織的觀察員,我們希與它們進一步加強合作,同時我們也希望它們能按照聯合國憲章原則尊重中方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堅持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

  關於中國將有多少人參與反恐中心工作,請允許我幫你查一下。

  例行記者會結束後,有記者向劉建超了解有關中韓第四次經濟部長定期會議的情況,劉建超表示,中韓第四次經濟部長定期會議將於2004年6月11日在漢城舉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將與韓國財政經濟部長官李憲宰分別率領兩國代表團出席會議。雙方將就兩國宏觀經濟現狀、産業政策及中韓交流合作項目等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和交流。本次會談將進一步促進雙方的相互了解與信任,推動中韓兩國的經濟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向前發展。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