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惜一切打亂“臺獨時間表”

時間:2004-06-16 16:36   來源:



  2003年12月10日,陳水扁公佈了要在2006年月12月10日舉行“新憲法公民投票”、2008年5月20日實施“新憲法”的“臺獨時間表”,再次向大陸擺出攤牌的姿態,使得大陸産生了解決臺灣問題的急迫感。如何打亂“臺獨時間表”,成為大陸處理臺灣問題的當務之急。

阻止陳水扁按“時間表”攤牌

  對於臺灣問題,大陸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實施的和平統一戰略,實際上就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維持臺海兩岸“一個中國框架”、“各自解釋一個中國內涵”、“你不吃我,我不吃掉你”、“你不排斥我,我不排斥你”、“你不挑釁我,我不挑釁你”的狀況。亦即把臺灣問題按這種狀況暫時擱置下來。

  大陸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經濟快速成長,更使大陸決策者堅信大陸實力成長可以拉近兩岸的距離,且實力成長有比較漫長的過程,因此不希望將主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更不願看到臺灣問題影響經濟成長。2002年開始理事的大陸新領導集體,不僅需要政治穩定的過渡時期,而且還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戰略,故而更希望以臺海的穩定來求取大陸和平發展。

  但是,陳水扁及其謀士們也許看到了大陸一心發展經濟、提升整體實力的底牌,也許意識到大陸經濟發展、實力增強之後就沒有臺灣求取獨立的機會,於是便挑大陸的軟肋,急不可耐地採取步步進逼、打擦邊球、走鋼絲的做法,最大限度地撐大大陸的容忍度,一再試踩臺海的底線,搭建最後攤牌的框架,訂出攤牌的時間表。

  陳水扁政權加快攤牌進程的行為,使大陸深刻意識到形勢的緊迫性,但同時還是希望爭取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的時空環境。兩方面的因素都使大陸一定要對陳水扁的“臺獨時間表”採取強有力的應對措施,不惜一切力量來阻止陳水扁當局按“時間表”攤牌。

隱性“時間表”明藏危機

  陳水扁在競選期間拿出來的“臺獨時間表”,不僅立即招致來自海峽對岸的強力反彈,也受到了其靠山美國的強大壓力,島內社會各界也對他的極端、挑釁性大陸政策表示質疑、憂慮與反對。為了取悅和取信于美國,安撫島內民眾,陳水扁在“520就職演説”中,將競選期間提出的“制憲”改為“修憲”,“憲改”的方式由過去的“公民投票”改為“任務型國代修憲”,而且明確表示“憲改”排除“國家主權、領土及統獨”議題。似乎“臺獨時間表”已經取消。

  但如果仔細研讀、分析,陳水扁的“臺獨時間表”隱然存在。首先,他只是“建議”“憲改”不涉“國家主權、領土及統獨”,表明他還有調整的空間;其次,陳水扁説2008年要完成“公投入憲”,意即要將民進黨一貫堅持的“臺灣前途住民自決”原則納入臺灣的“憲法”;第三,陳水扁強調要“公投復決國會憲改提案”,説明“國大修憲”只是前奏曲和被利用的工具,“國大修憲案”可以被推翻,他最終還是要搞“公投修憲”或“公投制憲”。

  “520就職典禮”之後,陳水扁對獨派大佬一再表示,他將全力推動“新憲法”的制訂。因此包括大陸在內的海內外各界普遍認為,陳水扁只是用了緩兵之計,他將按“臺獨時間表”來驅動“臺灣建國”之車,大陸不僅不會相信陳水扁的謊言,而且會做好對付陳水扁攤牌的各種準備。2006年至2008年,臺海爆發危機甚至衝突的幾率仍然很高。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