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美國強索臺灣六千億“保護費”

時間:2004-06-15 16:20   來源:


  臺灣為了要花6000億向美國買武器得賣地、舉債,可這6000億買的武器要不緩不濟爭,要不就是軍備垃圾,這種情況下,臺灣為何照樣買單?説穿了,美國老大哥強行索要“保護費”,不得不從。

  今年4月底,“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等人密訪華府,臺美雙方願意公開談論的議題是“520”就職演説內容,但不願曝光的共識是,美方也提供了一份“軍購清單”,讓邱義仁返臺後“好好研究”,而且要“限期答覆”。這份清單就是“國防部”提出的高達6108億的臺灣對美重大軍購案。

   “國防部長”湯曜明正式將部長職務交給李傑後,李傑于5月21日,也就是宣示就任“國防部長”的第二天,就將“國防部”編列好的特別預算清單送往“行政院”。

  “行政院會”在6月2日通過重大軍事採購條例及重大軍事採購特別預算案,將編列新台幣6108億元,用於購置愛國者三型系統、柴電潛艇與遠端定翼反潛機等相關軍事採購,以加強反導彈裝置與強化臺軍制海能力。“行政院”通過的理由是:若臺灣軍備未更新,中共的制空與制海能力將在2005年到2010年間超越臺灣,所以現在若不編列預算採購,我們將失去戰略優勢。

  為了替這筆特別預算找財源,當局除了要舉債4200億外,還要出售土地1000億及出售包括臺灣土地銀行、臺灣煙酒公司、臺灣銀行、臺電、中油、中華電信等當局持股收入941億,臺灣等於要賣地、舉債來繳美國這筆龐大的“保護費”。

  然而,當“行政院”拿2005年臺灣制空、制海優勢將失衡的迫切理由,要“立法院”通過特別預算時,“國防部”向“行政院”提報的機密報告內容卻指出,總價款高達4121億的潛艇購案若順利的話,第一艘潛艇預定在2013年才能交艦;第八艘潛艇則在2019年交艦;而採購經費編列1449億的愛國者導彈6套系統中,第一套得等到2009年才會運來臺灣;最後一套要在2012年才完成部署,至於P-3C定翼反潛機雖可以採熱機交運,但臺灣根本未將P-3C定翼反潛機列為迫切採購需要項目,這次硬是被美國強迫推銷的原因,是美國剛好有12架即將除役的P-3C反潛機,好不容易碰到亞洲有個軍購大凱子可以將即將除役的軍備垃圾丟過來,又可以拿到價值不菲的資源回收金,當然硬要臺灣埋單。

  高達6108億的特別預算只買了8艘潛艇、12架P-3C反潛機與6套愛國者三型導彈系統,這麼大的手筆,除了再替臺灣軍備競賽創下世界紀錄之外,若再算上每年“國防”預算約2500億以上的支出,10年的軍事投資就要2.5萬億到3萬億之間(除購買武器外,還得加上後勤補給、維修經費)。6000億加上2.5萬億,臺灣的軍事支出龐大得驚人。

充當美國看門狗

臺灣近年共有五項重大軍購案在執行,除潛艇、反潛機與愛國者三型導彈未定案外,已在執行的包括基德級戰艦(240億元)與遠端預警雷達(300億元)。這五大軍購案還有後續軍購,亦即愛國者三型導彈攔截系統屬於低層戰略攔截,美方未來還要向臺灣要求加入戰區高空防空系統,而未來基德級戰艦就是臺灣購買宙斯盾艦暫用的替代品,也要更換。若加上龐大的後勤維修費用,臺灣就算有金山銀山也抵擋不了來自美國的軍火賣單。

據軍方內部透露,李傑上任後,馬上將此一軍購案特別預算送交“行政院”,極度配合層峰的指示,相較于李傑的一頭熱,湯曜明于部長任內卻對此一軍購特別預算遲遲不想提報。

陸軍將領指出,湯曜明辭去“國防部長”的原因與“公投綁軍備”有極大關聯。陳水扁宣佈“320”“公投”題目之一的“是否贊成當局增加購置反導彈裝備,以強化臺灣自我防衛能力?”議題前,“國防部”就遲遲不敢推出針對購置包括愛國者三型與遠端預警雷達等反導彈系統的經費預算,主要是這兩項軍備中,愛國者三型導彈攔截率屢出問題;遠端預警雷達是採固定式部署,目標太大,易成為攻擊目標,且要偵搜部署于東南沿海中共導彈動態的偵搜雷達,根本用不著遠端預警雷達這種遠端偵搜範圍的裝備。

更可悲的是,美國政府同意售臺遠端預警雷達,完全是基於其國家利益考量。美國為了建立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必須在海外部署早期預警雷達,而臺灣正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佳的布建地點。

如果兩項裝備臺灣用得著,戰備上也符合購買效益,那沒話説,但壞就壞在,美方要求臺灣購買遠端預警雷達,部署愛國者三型反導彈系統,及包括購買因應大洋遠端反潛作戰需要的P-3C反潛機,其實是美國把臺灣定位成情報、資訊來源,拿臺灣的錢買美國的裝備(或軍備垃圾),來替美國守門。而既知臺灣得出錢出力充當美國看門狗,但面臨美國祭出包括政界、軍方、企業界強大壓力下,也不得不被強迫買單。

   預算編到軍方心虛

   但由於包括購置遠端預警雷達與在中南部各設愛國者反導彈系統基地的話(共6套),總經費將高達2000多億,如此龐大的數目源自於難以啟齒的內情,使得軍方編得有點虛。

  也因為有此疑慮,軍方對這兩項軍備的購置一直猶豫不決,但陳水扁將反導彈軍購列為“公投”項目,雖説算是替軍方的燙手山芋交給全民“公投”解決軍方的難題,也在替自己的“公投”議題找臺階下。但問題是,“公投”竟然沒過關,加上湯曜明對軍購過關原本就不看好,老湯於是選擇走人,無心也無力再替這些爭議性軍購賣老命護航。

   愛國者導彈與遠端預警雷達如此,制海、反潛戰力的潛艇購案與P-3C定翼反潛機,更因潛艇至今八字沒一撇、P-3C定翼反潛機又非首要優先軍購順序,且其性能是以美軍大洋巡邏和作戰的需求,未必符合臺海防衛作戰需求,花大錢買一堆不合用的武器,湯曜明於是選擇不如歸去。

  綜觀整筆軍購特別預算的編列,有太多的政軍經因素互為掛鉤,尤其是美國對臺灣予取予求的心態更展露無遺。

  美國總統大選將屆,布希上臺後大手筆批示出售金額最龐大的臺灣五大軍購案(遠端預警雷達、基德艦、潛艇、愛國者飛彈、P-3C反潛機),運作了4年,只執行了金額最小的基德艦與遠端預警雷達兩項,而且基德艦與遠端預警雷達還是美國在去年硬是要求“立法院長”王金平帶領“立委”團訪美後,才勉強向臺灣要到預算解凍的機會。當初那些靠布希大筆一揮等待厚利可圖的美國各大軍火商,雖有遠端預警雷達與基德艦的軍費可撈,但真正的大餅還看不到,這方面,布希總統要對長期支援或曾“提‘錢’來見”的軍火商有個交代。

  攻伊臺灣也得出錢

   此外,更讓臺灣不能置之度外的是美伊戰爭問題。之前,美國內部曾運作臺灣派兵伊拉克取代美軍可能面臨不斷傷亡的危機,但因考量到臺灣地位的現實問題,美方否決掉臺灣派兵的可能性與提議,但人沒去,不代表臺灣就能高挂“免戰牌”,不能出兵,那就“出錢換出兵”。

  美國發動攻打伊拉克,30天的預算高達750億美元,加上駐防伊拉克境內的開銷龐大,美方早已透過管道向幾個比較“凱”的國家或地區提出分攤軍費的要求,長期被視為軍購大凱子的臺灣自然不能免俗。

  依照“行政院”公開的數據,臺灣可提供新台幣1.5億元的人道援助,給在美伊戰爭中受到波及的國家。至於軍費分攤方面,美方沒有對臺提出具體額度,因為長期以來,臺灣在《與臺灣關係法》被美國“保護”下,一直存在臺灣以購買美國武器裝備,換取美國在背後間接保護的互動,軍購費用即是臺灣支付美國的“保護費”,陳水扁執政後,這種互通有無的關係依然存在。別的不提,光近10年臺灣都列軍火輸入“大國”前三名的紀錄來看,“國防部”每年編列兩三千億的“國防”預算,有三分之一,前後加起來約近1億台幣是進了美國政府與軍火商的口袋。


  而此次臺灣在繳給美方一般“保護費”(年度例行“國防”預算)外,還得增加特別預算供美方使用的另一項迫切性,就是間接提供美伊戰爭的軍費分攤金。

  這筆分攤金有多少?其實難以估算,但只知道,臺灣要花6000多億買的軍備武器中,8艘潛艇尚未找到願意承造的廠商及相關合作方案前,美國軍火商就透過軍、政體系向臺灣索取120億台幣的作業規劃費;而海軍向美國採購12架P-3C獵戶式反潛機已經快除役的軍備垃圾,包含裝備與人員訓練,向臺灣要價4.1億美元;愛國者三型驗證攔截率不高,卻要臺灣拿出近1500億元台幣買單。

  雖説沒有廉價的“國防”,但要臺灣乖乖過軍購項目支付美國保臺“保護費”,至少軍備武器也要像樣一點,人家拿些無用、過時的軍備垃圾,臺灣還照單全收,抱美國大腿要抱到這麼一點兒尊嚴都沒有嗎?!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