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者新論:海峽兩岸戰爭的十大懸念

時間:2004-06-15 14:33   來源:

  
  中國大陸在福建東山島進行軍事演習的時候,美國艦隊傾巢出動,在太平洋舉行大規模的聯合軍演。與此同時,臺灣當局批准了6,000億元新台幣的軍火採購案。海峽兩岸緊張局勢空前嚴峻。

  現在,通過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幾乎沒有可能,因為陳水扁就職演講實際上就是臺獨的宣言書。海峽兩岸已經到了攤牌的境地。

  如今,人們關心的是如何儘快結束海峽兩岸緊張對峙局面,如何以極小的代價維護祖國的統一,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臺灣穩定的問題。

  1、陳水扁的“和平臺獨”下一步方案是什麼?在陳水扁的就職演説中,已經對臺灣獨立步驟進行了非常清晰的表述。陳水扁之所以沒有立即宣佈制定臺獨憲法,是因為島內民意基礎不穩,美國認為時機不當。因此,在今後的時間內,陳水扁會通過加緊工作,培養臺獨意識,排擠支援祖國統一的人士,從而最終實現公投臺獨的目的。所以,解決臺灣問題,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決策當局必須在最短的時間裏,通過各種方式防止陳水扁繼續推行臺獨路線。現在,人們擔心的是,在“臺獨”和反“臺獨”兩輛相向的列車上乘坐著13億的中國人,一旦兩輛列車相撞,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必須以各種方式促使臺灣當局停止獨立活動。

  2、美國會不會直接介入海峽兩岸之間的戰爭?在過去的歲月裏,由於美國的干預,兩岸長期處於分裂狀態。現在,美國越陷越深,已經完全站在了臺獨的一邊。儘管在表面上,美國當局明確表示不支援臺獨,但是,美國已經將臺灣作為對付中國的棋子,通過臺灣問題千方百計地阻撓中國崛起。所以,美國的介入是肯定的。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美國會通過資訊提供、武器裝備供應、人員培訓等多種方式全面介入海峽兩岸的戰爭。更重要的是,美國會在世界範圍內建立強大的反中國聯盟,迫使中國政府痛苦地接受分裂的現實。美國之所以如此肆無忌憚的介入中國事務,是裏根的保守主義在作祟。當年裏根通過實施“星球大戰”計劃,用軍備競賽拖垮了蘇聯,從而實現了冷戰的勝利。如今,美國一些新保守主義者試圖通過激化海峽兩岸之間的矛盾,將中國的注意力集中到軍備競賽上,並通過不斷向臺灣出售武器裝備,達到在短期內獲取高額的軍火利潤,長期搞垮中國的目的。由於臺灣當局正在加緊去中國化,所以,美國政府的險惡用心有可能得逞。擺在中國政府面前的是一個兩難的命題:要麼聽任臺灣當局繼續推行臺獨路線,要麼破釜沉舟,徹底解決臺灣問題。如果缺乏決斷能力,聽任美國擺布,那麼,中國必然會步蘇聯的後塵。如果説“星球大戰”計劃是裏根總統大敗蘇聯的法寶,那麼臺灣問題有可能成為美國人拖垮中國的手段。所以,現在不應該再討論美國是不是會介入海峽兩岸之間戰爭的問題,而應該考慮在發生戰爭的初期先發制人,對美國人迎頭痛擊。那種對美國抱有幻想的優柔寡斷的戰略方案,最終必然會使中國陷入徹底的被動。

  3、臺灣會不會擁有核武器,並且直接對祖國大陸實施攻擊?最近的一連串事件説明,臺灣陳水扁當局已經為進攻大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不論是叫囂決戰境外,還是派出特工人員對中國大陸的戰略設施(包括三峽)進行偵察活動,都充分地説明陳水扁當局已經為未來海峽兩岸的戰爭進行了積極的準備。現在人們擔心的是,臺灣是否已經擁有了核武器,或者是否已經從美國獲得了戰術型的核武器?如果臺灣當局為了獨立,不惜以核武器對抗大陸,那麼兩岸之間的戰爭將從常規戰爭發展為核戰爭。這樣的結局是任何一個中國人所不願意看到的。我們不排除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美國當局為了干預中國統一的戰爭,公然宣稱臺灣擁有核武器或者以租借的方式向臺灣提供核武器,在這種情況下,祖國大陸不得不作出最壞的打算,以最慘烈的方式實現祖國的統一。事實證明,美國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支援臺灣當局向獨立的道路快速前進。如果中國統一的戰爭最終從常規戰爭發展到核戰爭,那麼,中國政府將不得不擴大戰爭的範圍,從根本上切斷臺灣獨立的供給線,防止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滅絕的災難。

  4、在戰爭期間,中國的經濟會不會遭受毀滅性打擊?現在,中國的經濟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對外經濟的依存度越來越高,二是內部市場十分廣闊,三是自給能力比較完善。在戰爭期間,中國的外貿出口將會呈現停滯或半停滯狀態,沿海一帶出口加工企業將會大面積停産,外匯存底將會迅速減少。但是,中國內地企業特別是軍工企業將會迅速發展,內部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將不受影響,工業配套體系特別是軍工設備製造業將會得到調整。海峽兩岸之間的戰爭將會是影響到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經濟發展的局部性的戰爭,對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影響不大。在戰爭期間,香港和澳門將會受到波及,特別是臺灣當局會使出卑劣的手段,製造恐慌,影響香港的股票市場,造成大量的投資外流。但是,從整體來看,統一戰爭對經濟的影響是局部的。戰爭的時間越短,對經濟的影響越小。

  5、海峽兩岸之間的戰爭將會持續多久?戰爭的時間取決於戰爭的方式。如果大陸方面沿用炮擊金門的模式,那麼戰爭將會持續到數年乃至數十年,很顯然,海峽兩岸任何方面都不會採取這種戰爭模式。道理很簡單,炮擊金門只會為臺獨分子製造分裂提供戰爭藉口,而不會促使陳水扁懸崖勒馬,回到統一的道路上。海峽兩岸之間的戰爭將會是一戰定乾坤的大戰。從高強度的電子戰,到高密度的導彈攻擊,再到海陸空立體的登陸戰,未來海峽兩岸戰爭將會空前慘烈。所以,那種圍而不打或者圍點打援的戰法可能最終會導致統一戰爭的失敗。從戰術上來看,對臺灣全島實行立體封鎖,坐等臺灣內部出現混亂的構思,將會付出沉重的代價,而寄希望於短期內登陸作戰也是不切實際的。現代戰爭必須以高技術的資訊戰和導彈攻擊為先導,以精銳部隊的清剿為主要手段,通過強大的政治壓力和軍事威懾,儘快實現島內的和平穩定。

  6、登陸作戰將會需要多少軍隊?人們注意到,最近中國媒體刊登了一篇中國軍事將領撰寫的金門戰役的回憶文章,其中重點談到了登陸作戰的運輸工具問題。未來的海峽兩岸統一戰爭會不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呢?由於臺灣是一個小島,因此,登陸作戰必須考慮到運輸工具的問題。但是,一旦戰爭成為立體戰爭,登陸作戰的意義已經不是十分重要的了。在掌握制空權之後,登陸的方式將會有很多種,傳統的運輸工具固然重要,但從機動性來看,再沒有比空降更為便捷的方式了。未來的海峽兩岸統一戰爭將會是以高空資訊戰開始對話,以集束火箭彈和精確制導炸彈進行較量,空降部隊將會承擔清剿的任務,大規模的渡海登陸將會在戰爭的後期出現,登陸部隊將會以維持社會治安作為自己的主要目標。所以,未來的登陸作戰部隊將會控制在20萬人左右。

  7、國際社會將會在多大程度上干預中國海峽兩岸的統一戰爭?從當前的國際關係來看,追隨美國全面介入海峽兩岸戰爭的可能只有東歐一些國家,歐洲傳統大國雖然不會支援中國的統一戰爭,但不會從經濟上和軍事上與中國發生對抗。對東歐國家實行預防式的外交活動很有必要。當前,中國國家領導人正在對這些國家進行訪問,相信對於減輕中國處理臺灣問題的國際壓力會有一定的幫助。在亞洲,日本會和美國一起介入海峽兩岸的戰爭,但是,日本會更多地提供經濟和軍事上的幫助,而不會直接上島與中國軍隊作戰。東南亞一些國家在中國的統一戰爭中心態複雜,但它們會保持中立而不會全面的介入中國的內戰。未來的海峽兩岸戰爭將會是在外交領域、政治領域和軍事領域進行較量的戰爭。戰爭中的任何因素都不能偏廢。

  8、海峽兩岸的統一戰爭將會出現什麼樣的結局?在美國南北戰爭前,不論是北方還是南方,對戰爭的前景都産生過極大的爭論。即使在戰爭進行到最後階段,如何處理南北之間的關係問題仍然成為全國公眾討論的熱點。隨著歷史的拂塵被擦去,有關歷史的真相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當年,決策者為了維護美國的統一,不得不在許多根本問題上達成妥協。但是,在國家統一之後,他們並沒有秋後算賬,而是立即實行全國和解,快速地撫平了南北兩地人民心頭的創傷。美國的南北戰爭對中國的統一有重大啟示作用。在緊急狀態之後,中國應當儘快通過民主的方式建立體現民意的政權組織,保證臺灣地區能夠儘快實現穩定,進入發展狀態。

  9、實現祖國統一之後,未來中國將會呈現何種形態?戰爭是政治的特殊狀態,而政治是醫治戰爭創傷的靈丹妙藥。如果未來中國的政治架構能夠被大多數中國人所接受,那麼戰爭的陰影將會很快過去,中國的未來將會呈現一種欣欣向榮的局面。但不論如何,戰爭過後,將會有一段特殊時期。在這個時期內,中國人會考慮選擇何種發展道路,建立何種政治體制,並通過法律的方式將人們共同的意志固定下來。這個過程越短,對中國的發展越有利。所以,從現在開始,就應該著手規劃未來的藍圖,為中國未來政治格局打下基礎。

  10、臺灣問題會不會出現反覆?自明代以來,臺灣長期處在列強的佔領之下。臺灣人民在長期的外來壓迫狀態中逐漸地形成了獨特的心態。隨著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臺灣人民將會真正享受到祖國統一和強大所帶來的尊嚴與榮耀。未來的臺灣不但不會被邊緣化,反而因其特殊的區位優勢,會成為中國復興的橋頭堡。在海峽兩岸經濟日益融合,區域合作日益密切的狀況下,臺灣殖民地時期所形成的獨特的反叛心理將會逐漸地淡化。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未來可以考慮在海峽兩岸建立更加便利的通道,通過地下隧道或者跨海大橋將兩岸更緊密地聯繫起來,從而使臺灣獨立問題成為歷史的陳跡,永遠不再反覆。(喬新生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人民網)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