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先驅導報》:制裁論攻陷臺股 天價軍購不及一文章

時間:2004-06-15 14:02   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駐香港記者施春報道 日前大陸對“綠色”臺商發出嚴厲警告,在臺灣政壇和工商界引發震蕩。而在大陸學者做出大陸可能對臺實施經濟制裁的“理論性假設”後(文見《國際先驅導報》第100期第8版),再次引爆臺北股市恐慌。臺灣有報章揶揄,臺灣才宣佈斥資六千多億新台幣添購軍備,卻不及大陸學者的一篇文章,不費一兵一卒,即攻陷臺股。香港媒體形容,北京的“經濟大棒未試已爽”,“過去的文攻武嚇,臺獨勢力不感到痛,這次經濟大棒還只是停留在説説而已的階段,沒有採取實質行動,已令綠色臺商哇哇叫”。

  臺灣當局煽動投資轉向

  近期受兩岸緊張和島內政治紛擾影響,外資大幅撤出臺灣,5月份達36億美元,創單月曆史新高。美國商會發表白皮書,嚴詞鑿鑿地警告,兩岸如不儘快開放直航,臺灣被邊緣化將成事實。時逢大陸傳出不排除對“綠色企業”進行經濟制裁,如同雪上加霜,令島內瀰漫對經濟前景悲觀不安的氣氛。陳水扁當局緊急做信心喊話,聲稱大陸對臺資企業經濟制裁,只會兩敗俱傷,效果有限。並隨即採取針對性報復行動,將《人民日報》駐點採訪記者的入境時間延後一週。陸委會官員聲稱,這是借此向大陸發出明確而強烈的訊號。

  臺灣高層還趁機渲染大陸投資風險過高,遊説臺商南向投資。宣稱大陸不歡迎臺商投資,正好是臺商分散投資風險的契機,讓很多人了解,“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未來臺灣會與中南半島國家更積極協作。而關於臺商企業的大陸員工近兩年來薪水不斷上漲,導致企業成本負擔加重的報道也在近日出現。

  同時,臺灣當局忙踩剎車,祭出緊縮大陸臺商信貸措施,要求各銀行的OBU(國際金融業務銀行)對大陸臺商放款須屬“交易性融資”,實質上是進一步抑制臺商“錢進大陸”做長期投資設廠。

  臺學者認為大陸“玩真的”

  臺灣中山大學研究所教授林文程説,兩岸經貿關係相當密切,臺灣每出口100美元,就有20到30美元是到大陸去的,這造成臺灣籌碼不斷流失。一位深諳大陸投資遊戲規則的臺商協會會長認為,這次臺灣“大選”後,對大陸臺商的衝擊遠大於四年前,尤其是大陸對扁連任後的四年已不抱任何期待的環境下,少部分被歸類為支援“臺獨”的大陸臺商公司,未來發展可能會受限。也有人認為,未來隨著臺灣2006年“公投制憲”、2008年實施“新憲”的時間表到來,區隔臺商立場與利益的做法可能會更為明顯。

  臺灣東華大學學者高長認為,以往大陸表示要打壓“綠色”臺商,或許是宣示作用,但“這次應是玩真的”。他分析,大陸以前顧慮臺灣有些科技大廠還沒去大陸投資,對挺扁企業或許還來暗的,但現在臺灣大廠幾乎都去了,加上大陸招商引資今年極有可能突破500億美元,有沒有挺扁臺商去投資,影響不會很大。

  臺商大佬斡旋兩岸

  儘管一連串“綠色”臺商風波在島內引發政治經濟震蕩,但臺商並未減慢登陸步伐,臺灣重量級工商大佬近期密訪大陸絡繹于途。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近日訪問大連,臺灣中國信託董事長辜濂松本月初旋風式訪問廣東,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一個多月間兩次走訪大陸考察。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些工商大老赴大陸開拓商機只在其次,重要的使命可能是在兩岸間進行斡旋,以免因部分“綠色”臺商影響到所有臺商利益。

  據悉王永慶在上海、寧波、廈門等地考察行程中最重要的一項,是拜會友人。分析人士認為,王永慶素來行事低調,他在兩岸政治敏感時機出訪大陸,相信所會友人不是一般的大陸朋友。王永慶返臺後表示,未感受到大陸對臺商有任何特殊的管制或打壓,“只要規規矩矩在大陸投資,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他對大陸經濟前景相當樂觀,並表示台塑會繼續加碼投資。多數臺商對兩岸政治問題相當敏感,不願多談,生怕被捲入這場“綠色風暴”,他們並對夾在兩岸對峙僵局中的處境深感無奈,大吐苦水,抱怨在臺灣常常會被某些政客“抹紅”,遭到“賣臺”“掏空臺灣”的惡意攻擊,在大陸又擔心被視為“綠色企業”。

  與陳水扁茶敘中被點名致謝的里昂證券公司更是戰戰兢兢,深怕被貼上“綠色標簽”。里昂證券是在選前唯一預測陳水扁連任的外商。為了避免在進軍大陸市場時産生不必要的政治聯想,近年來很多臺灣企業大佬紛紛親赴大陸考察,建立和鞏固人脈,有些企業家乾脆辭去民進黨當局的頭銜或挂名,部分“純綠”的業界人士在大陸行事謹慎低調,不願暴露自己的政治立場。專家分析,“綠色”臺商在商言商,如果認為大陸仍是非去不可的市場,挺扁態度可能會趨向保守,或化明為暗,甚至通過第三地登記新公司,迂迴轉進大陸。臺灣紡織業廠商直言,由於仰賴大陸勞工成本優勢,加上大陸紡織市場的高成長性,很難不到大陸進行投資。未來將持續兩岸佈局,不會放棄大陸紡織市場這塊大餅。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