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那彼岸的歌聲

時間:2004-06-15 13:39   來源:


  6月1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為慶祝黃埔軍校建校80週年,臺灣萬名黃埔軍校校友聚會臺北大安森林公園,同唱《中國一定強》、《四海中國人》,高呼“中華民族萬歲”。隔著海峽,遙想此景,那些曾經浴血征戰過的軍人的歌聲該有多麼雄壯和深沉!在臺灣當局不斷“去中國”的政策與壓力下,他們深摯的民族之愛、民族尊嚴能否穿越“綠色”恐怖,傳遞到臺灣的社會深處?

  這樣的憂慮本身就足以令人痛心。但在當今的臺灣社會,在臺灣當局“冷水煮青蛙”式的誤導之下,社會上散發著“外省人”就是中國人,中國人就是臺灣人的敵人,承認中國甚至認同中華民族就是“臺姦”的荒謬氣氛,令親者痛仇者快之言,扭曲歷史、醜化民族之行時時發生。似乎忘了一個做人的基本道理:人生來帶有自己民族的印記,認同自己的民族、維護民族的尊嚴,才能贏得自身的尊嚴。國家分裂是民族不幸,國家統一是民族富強的基礎。對於年輕一代是個理,對於那些曾經飽受分裂之苦的前輩來説,更是他們灑過血流過淚的切膚感受。

  80年前,孫中山先生就是抱著“統一祖國、振興中華”的偉大理想創辦黃埔軍校,先生留給學生們16個字:貪生怕死,莫入此門;陞官發財,請走別路。教導學員不惜個人生命挽救中國危亡。期期黃埔人東征北伐、抗戰八年,所盼望的就是結束軍閥割據、驅逐外國侵略者,建立統一、富強的中國。抗戰八年,中華民族付出了死傷3500萬人的代價才贏得了最後勝利,使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特別值得我們記住的是,這其中有60萬台灣同胞因反抗日本殖民統治而流血犧牲。高山族同胞莫那魯道,戰死後數年被發現于山石間,白骨仍保持站立持槍的姿勢。相比之下,有位自譽為“臺灣之父”的人在幹什麼?在為自己“40歲之前是日本人”而沾沾自喜!這不能不讓人生出“吾恨漢奸,甚于日寇”之怒。

  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而奮鬥,黃埔人得以受到全體中國人的尊重;也因胸懷民族大義,兩岸黃埔人留下了“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佳話。今天,在臺灣分裂勢力日益倡狂的情況下,臺灣黃埔校友又唱響《中國一定強》、《四海中國人》,值得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駐足傾聽,向他們致敬!(小 小)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